楊虎++劉賽


摘要 本文利用1980—2009年逐月雷暴日數觀測資料,分析西藏地區雷暴的空間特征和時間特征,提出了農村雷電災害防御對策,僅供相關部門參考。
關鍵詞 雷暴;氣候特征;雷電災害;防御對策;西藏地區
中圖分類號 P4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5-0170-01
雷暴出現時會產生強大的電流和巨大的高溫,伴有暴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是一種局部嚴重災害性天氣。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境內地形復雜多樣,具有西北嚴寒干燥、東南溫暖濕潤的氣候特點。西藏是雷暴多發地區,雷電災害嚴重威脅著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對西藏地區的雷暴氣候特征進行分析,以更好了解該地雷暴天氣發生規律,提出雷電災害防御對策,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雷暴災害損失。
1 資料與方法
選取西藏地區1980—2009年38個觀測站雷暴日數和閃電資料,分析雷暴空間和時間變化特征,采用氣候趨勢系數和傾向率分析西藏雷暴特征。觀測簿上只記錄閃電而無雷暴記錄的不作雷暴統計;1 d之內發生數次雷暴只統計為1個雷暴日。
2 西藏地區雷暴氣候特征
2.1 雷暴空間分布特征
西藏雷暴多發地區分布在那曲,雷暴日數從該區域向西南和東南地區逐漸減少。雷暴最多的中心區域為貢嘎縣,年平均雷暴日數78.77 d;其次是索縣和那曲縣,年平均雷暴日數分別為76.93、75.22 d;林芝和日喀則南部為雷暴低值區,波密、普蘭和察隅年平均雷暴日數不足10 d。
2.2 雷暴時間分布特征
2.2.1 雷暴年變化特征。分析西藏地區1980—2009年雷暴觀測資料(圖1),近30年西藏地區雷暴日數呈逐年遞減趨勢,以1984年雷暴日數最多,達52.95 d;2007年最少,僅32.11 d,兩年份相差20.84 d。西藏地區年雷暴日數變化共經歷3個階段:1980—1981年有所增加,1981—1983年減少,1984年雷暴日數達最大值,之后雷暴日數逐年減少。
2.2.2 雷暴月變化特征。對西藏地區雷暴逐月變化圖進行分析,不難發現雷暴日數最少的月份出現在1月和2月,分別為0.01 d和0.02 d。隨著時間的推移,西藏地區氣溫逐漸上升,太陽輻射強度增加,雷暴日數也快速增多。一年中雷暴日數的最大值出現在7月,高達11.59 d,之后雷暴日數就開始逐漸減少,12月雷暴日數只有0.01 d。總之,雷暴日數超過5 d主要出現在下半年,占全年雷暴日數的93.03%,其中夏季雷暴日數占全年雷暴日數的67.92%,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的雷暴日數最少。
2.2.3 雷暴年代際變化特征。近30年西藏地區年平均雷暴日數以4.63 d/10年的趨勢逐漸減少。20世紀80年代年平均雷暴日數48.43 d,90年代為48.09 d,21世紀減少為39.35 d,2000年后減少趨勢更為突出。而且春季、夏季和秋季雷暴日數年代際變化也都呈減少趨勢,只是減少速率不同。
3 農村雷電災害防御
3.1 加強防雷工作宣傳
加大宣傳防御雷電災害工作重要性和做好防雷知識普及,提升農村地區農民防雷意識和自救能力。西藏防雷中心和氣象部門應與政府及科學部門之間加強合作交流,高度重視農村雷電災害防御,做好農村地區的氣象科普宣傳隊伍建設。在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宣傳方式的基礎上,可以利用顯示屏、電視、宣傳冊、黑板報等形式進行雷電災害知識的宣傳,為了使雷電災害防御內容更加豐富,應不斷推陳出新,始終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為了方便與農民之間的溝通交流,還要加強氣象信息人員的培訓,利用氣象信息員和農民之間關系密切的優勢,根據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向農民宣傳雷電災害的危害,進一步推動西藏農村地區雷電災害防御工作的順利展開[1-2]。
3.2 強化農村村鎮雷電災害防御工作
西藏防雷中心應定期對農村地區建筑物等防雷設施進行安全檢測,結合國家防雷標準規范,加大農村企業、學校、農民等防雷裝置整改;做好農村地區廣播電視線、電力線、電腦線等各種線纜地埋工作,防止雷電流借助于架空線路進入室內,威脅室內人們生命財產安全;政府部門還要做好西藏農村地區雷擊風險區劃,在雷電高發區域內增加一些避雷場所,方便人們在雷雨天氣進行躲避。
3.3 安裝防雷裝置,完善防雷措施
農戶房屋主體工程設計過程中未考慮有效防御直擊雷的防雷裝置。經濟落后地區,安裝防雷裝置成本高、工作強度大,政府部門可結合區域地理、地形和氣象條件等投入資金在合適場所安裝避雷針,再利用滾球法計算,在其周邊合適位置安裝相關防雷裝置,使雷電流借助于防雷裝置迅速泄放進入大地,降低區域內雷電流強度,將其危害降到最低。農村區域性防雷屬低成本、收益多的投入,應加強推廣[3-4]。
4 結語
雷電災害防御工作與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之間有著緊密聯系。因此,相關部門應始終將社會安全和人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升人們的防雷減災意識,使農村雷電災害防御工作邁上新臺階。
5 參考文獻
[1] 孔尚成,戴升,王敏.1961—2013年青海高原雷暴日數及雷電災害變化特征研究[J].冰川凍土,2015,37(4):888-897.
[2] 尼瑪央珍,央金,洛桑曲珍.近30a西藏地區雷暴日數的氣候分布特征[J].高原山地氣象研究,2014,34(3):36-40.
[3] 王亞東,尼瑪楚多,徐薇.西藏日喀則地區雷電預防現狀調查及評估[J].西藏科技,2013(7):65-66.
[4] 普布扎西,多吉次旦.農村雷電多發的原因分析及防御對策[J].北京農業,2015(1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