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娜+李若楠+劉春明+安娟+高凌峰+張琳


摘要 為探索適合遼陽地區的鄉鎮溫度預報方法,本文利用遼陽地區2012—2014年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等氣象要素,對回歸方程法、差值法、滑動平均法3類方法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所有方法最高氣溫準確率大于最低氣溫準確率;氣溫預報準確率和季節相關性不大;所有回歸方程中,3站之間氣溫擬合效果最好,2站之間氣溫擬合效果次之,多要素擬合效果不好;差值法在穩定性的天氣中準確率較高;10 d和15 d滑動平均法的效果較好,降低了臺站環境變化和氣候變化對氣溫的影響。
關鍵詞 鄉鎮溫度預報;回歸方程;差值法;滑動平均法;遼寧遼陽
中圖分類號 P4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5-0192-02
日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預報是非常重要的天氣預報要素之一。目前,我國對氣溫的長期變化特征和影響因子的研究很多,對日氣溫的統計和影響因子[1-3]的研究很少。在國內已有許多關于如何制作鄉鎮溫度預報的研究工作,如連志鸞等[4]利用ECMWF資料、地面常規觀測資料和自動站氣溫資料,采用多級相似和站際間的氣溫差額預報方法制作鄉鎮的最低、最高氣溫預報,得到了較高的預報準確率;苗愛梅等[5]以數值產品為基礎,采用PPM、MOS、KF等方法建立的“數值產品省級分縣氣溫預報系統”在業務運行中取得了良好的預報效果;陳百煉[6]利用T106數值預報產品和MOS預報方法進行了貴州省分縣客觀預報方法研究;孫田文等[7]利用T106數值預報產品和卡爾曼濾波方法進行迭代訂正回歸系數,建立了動態氣溫預報方法。
空氣溫度與日照、風、云量、降水等氣象要素以及下墊面、溫室效應等因素有關,由于數值預報沒有考慮局地的氣候特點,所以誤差較大,本文旨在找到適合遼陽地區鄉鎮溫度預報的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使用2012—2014年遼陽地區區域站觀測數據,其中國家級自動站3個,分別為遼陽市、燈塔市和遼陽縣;省級自動站36個,覆蓋了偏遠地區主要鄉鎮。由于省級自動氣象站無人值守,數據可用率較低,所以本文所有研究方法均是以遼陽站為基準站。
1.2 研究方法
通過對比回歸方程法、差值法、滑動平均法,確定適合遼陽地區的鄉鎮溫度預報方法。
1.2.1 回歸方程法。
(1)建立遼陽站氣溫和其他各站氣溫之間的一元一次線性回歸方程(分季節、不分季節)。通過Origin軟件分別建立各站與遼陽站之間的線性關系。方程y=kx+b,x為遼陽站對應的最高(最低)氣溫,k為系數,b為截距,y為其他各站對應的最高(最低)氣溫。
(2)建立遼陽站、某站氣溫和其他各站氣溫之間的回歸方程(不分季節)。y=k1x1+k2x2+b,其中,x1為遼陽站對應的最高(最低)氣溫、x2為數據較準確的某站氣溫(如燈塔市、遼陽縣)。
(3)建立遼陽站氣溫、風速和其他各站氣溫之間的回歸方程(不分季節)。方程y=k1x1+k2x2+b,其中,x1、x2分別為遼陽站對應的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風速。
(4)建立遼陽站氣溫、濕度、風速之間的線性關系(不分季節)。y=k1x1+k2x2+k3x3+b,x1、x2、x3分別為遼陽站對應的最高(最低)氣溫、濕度、風速。
1.2.2 差值法。假設各站氣溫的變化幅度與基準站完全一致,即T各站=T基準站+(T各站實況-T基準站實況)。例如今日最高實況:遼陽29.5 ℃、古城28.3 ℃,預報遼陽明日最高氣溫為31 ℃,則T古城=31+(28.3-29.5),對結果進行四舍五入。
1.2.3 滑動平均法。此方法類似于差值法,但將訂正值(T各站實況-T基準站實況)由前一天的差值改為前N天差值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統計各站的3、5、7、10、15、30 d滑動平均的準確率。統計準確率的2個假設:①假設當天的預報完全準確;②假設計算結果未進行四舍五入。實際上,遼陽站預報有誤差;計算值為小數,預報值為整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回歸方程法
以回歸方程法中不分季節進行線性擬合為例:
YL7027=-0.29+1.01X54347,復相關系數R2=0.99,YL7027為區站號L7027的最高(最低)氣溫,X54347為遼陽站的最高(最低)氣溫。結果表明,大多數區域站的復相關系數均>0.9,說明區域站與遼陽站都有很好的相關性。
從圖1可以看出,最高氣溫比最低氣溫準確率高;2個站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進行線性擬合時,分季節和不分季節回歸方法的一致性較高,說明分季節統計意義不大;氣溫、風速擬合回歸方法和氣溫、濕度、風速擬合回歸方法的一致性較高,但準確率較低;除雞冠山鄉之外,用2個站氣溫訂正1個站氣溫回歸方法準確率較高;雞冠山站和西馬峰站的準確率較低,燈塔站、柳河子站、大河南站準確率較高。
檢驗方程y=kx+b(不分季節)發現,各站之間最高氣溫差在1~2 ℃之間,最低氣溫差在1~4 ℃之間,此結果不理想。冬季個別山區臺站最低溫差會在8~12 ℃。上述結果可能與截距k、斜率b、R2的誤差有關。此外,臺站環境、氣候變暖等會導致準確率逐漸降低。
2.2 差值法
差值法是臺站中常用的預報方法,但對于不同天氣過程,該方法的準確率不盡相同,如寒潮降溫、大風降溫、降雪等天氣過程的準確率較低。
2.3 滑動平均法
從圖2(a)、(b)可以看出,不同滑動平均的一致性較高;最高氣溫的統計中,燈塔站、西馬峰站、柳河子站的準確率較高,雞冠山站、五星鎮民2村站的準確率較低;最低氣溫的統計中,燈塔站、西馬峰站、大河南站的準確率較高,雞冠山站的準確率較低。
3 結論與討論
本文通過建立回歸方程法、差值法、滑動平均法對各鄉鎮溫度進行訂正,得出以下結論:最高氣溫比最低氣溫預報準確率高,與日照、云、風等要素有關。建立回歸方程法,分季節、不分季節擬合,差別不大;多要素擬合效果不好。差值法在臺站中常用,但有天氣過程(如寒潮降溫、大風降溫、降雪等)時準確率降低。滑動平均法訂正鄉鎮溫度預報中,10 d和15 d準確率較高;對比差值法,此方法平滑了異常天氣,準確率較高,且避免了回歸方程中實用性降低的缺點。
綜上所述,10 d和15 d滑動平均法訂正鄉鎮溫度預報準確率較高。
4 參考文獻
[1] 郭元喜,龔道溢,汪文珊,等.中國東部夏季云量與日氣溫統計關系[J].地理科學,2013,33(1):104-109.
[2] 周雅清,任國玉.城市化對華北地區最高、最低氣溫和日較差變化趨勢的影響[J].高原氣象,2009(5):1158-1166.
[3] 吳凌云,張井勇,董文杰.中國植被覆蓋對日最高最低氣溫的影響[J].科學通報,2011(3):274.
[4] 連志鸞,李國翠,卞韜,等.基于多級相似-差額方法制作鄉鎮溫度預報[J].氣象,2008,34(5):114-117.
[5] 苗愛梅,胡永祥,郭玉璽,等.以數值產品為基礎的省級分縣氣溫預報方法[J].氣象,1998,24(9):41-45.
[6] 陳百煉.降水氣溫分縣客觀預報方法研究[J].氣象,2003,29(8):48-51.
[7] 孫田文,胡淑蘭.用卡爾曼濾波方法作銅川分縣溫度預報[J].陜西氣象,2000(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