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姬
摘要 結合苦丁茶生長對氣象條件的要求,分析余慶縣的氣象條件,得出余慶縣氣溫、降水及光照時數適宜苦丁茶種植,并探討氣象災害防御對策,以供當地種植者參考。
關鍵詞 苦丁茶;種植;氣象條件;災害防御;貴州余慶
中圖分類號 S1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5-0201-01
苦丁茶是我國傳統的純天然保健飲料佳品之一,茶色清涼、微苦后甜、風味獨特,可制作飲料,也具有較大藥用價值。余慶縣現有茶園7 133.33 hm2,其中密植園2 466.67 hm2,野生資源4 666.67 hm2,年產苦丁茶逾5 000 t,是全國著名的小葉苦丁茶生產區,有“中國小葉苦丁茶之鄉”“全國小葉苦丁茶示范基地縣”之稱。農業氣象條件是影響苦丁茶產量和品質的因素之一,研究苦丁茶種植氣候條件,為合理利用氣候資源、確保苦丁茶高產豐收提供科學依據。
1 苦丁茶種植的氣象條件
1.1 氣溫
苦丁茶喜溫濕,屬中性偏陰常綠闊葉喬木樹種,要求種植區月平均氣溫在15 ℃以上,年平均氣溫以12~28 ℃為宜。溫度可決定苦丁茶生育期時間長短。當日平均氣溫>10 ℃,苦丁茶開始萌動并逐漸伸展;當日平均氣溫15~20 ℃時,苦丁茶生長速度加快;當日平均氣溫20~30 ℃時,苦丁茶生長最為旺盛,但葉芽易衰老;當日平均氣溫>35 ℃或<10 ℃對于茶樹生長發育不利;當日平均氣溫>36 ℃或 <-5 ℃對苦丁茶危害最大。
1.2 降水
水分是苦丁茶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雨量和濕度條件直接影響苦丁茶產量和品質。茶葉采摘的同時,新梢不斷萌發。茶葉相繼采摘,則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給。苦丁茶適宜的年平均降水量為1 000~1 500 mm,月平均降水量應>100 mm,年雨日應>150 d,空氣相對濕度始終保持在80%~90%、土壤濕度在70%~80%最為適宜。若生長期遇干旱,會延緩苦丁茶生長發育時間,甚至導致幼苗、幼樹死亡。若水分過多且茶園內排灌條件較差,苦丁茶樹根系會因缺氧而死亡,即使是成年茶樹也會提前衰老,幼樹則會因爛根而死亡。
1.3 日照時數
苦丁茶樹喜弱光耐陰,光對苦丁茶樹生長及茶葉質量影響較大,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的光照時數根據樹齡大小決定,一般幼苗茶樹需光照日數較少,成年茶樹則要有較長日照時數。苦丁茶適宜生長在海拔500~800 m、日照百分率在45%的中山地區。
2 余慶縣苦丁茶種植的農業氣象條件
2.1 氣溫
余慶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降雨量充沛,日照時數充足,年平均氣溫16.3 ℃左右,1月平均氣溫最低,為5.4 ℃,歷年極端最低氣溫為-6.2 ℃;春季氣溫回暖較早,但不穩定,冷空氣活動較頻繁,4月平均氣溫為16.5 ℃,7月平均氣溫最高,為25.96 ℃,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8.1 ℃。余慶縣近9個月氣溫在10~30 ℃,>15 ℃氣溫主要集中在4—10月。可見余慶縣溫度條件比較適宜種植苦丁茶,對苦丁茶生長發育較為有利。
2.2 降水
余慶縣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081.9 mm,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左右,全年有7個月平均降水量超過100 mm。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降水量超過全年降水量的40%,需要茶農做好茶園排水工作,避免茶園積水造成茶樹爛根死亡。余慶縣境內水資源蘊藏量大,開發前景廣闊,境內河流密布,烏江橫貫縣境中部,為苦丁茶種植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條件[1-2]。
2.3 日照時數
余慶縣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 240.6 h左右,年日照百分率為28%,太陽輻射量為3 340 kJ/m2,年平均無霜期長達300 d左右,光熱條件變化與苦丁茶生育期同步,有利于苦丁茶種植。余慶縣海拔高度在400~1 380 m之間,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云霧量會增大,漫射光也隨之增加,且所含紅光和黃光多有利于苦丁茶內氨基酸和維生素形成,所產茶葉芽嫩、葉肥、香味濃。
3 氣象災害防御對策
3.1 正確選擇茶園地
選擇茶園地是提升苦丁茶產量和品質的關鍵。苦丁茶生長過程中忌風,喜濕喜肥,選擇在低丘、中丘、低山山腹、山麓等地建園較為適宜,要求土層深厚、肥沃濕潤、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和保水能力、土壤pH值在5.5~6.5之間、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土壤[3]。此外,在茶叢或茶園周圍營造防護林和遮陰樹林,可以調節小氣候,減少直射光,利于苦丁茶增產提質。
3.2 注意防凍,加強茶園管理
余慶縣冬季和早春時節日平均氣溫較低,苦丁茶易受到凍害,可以使用噴水結凍防霜、噴水洗霜、熏煙防凍等措施抵御凍害;一旦出現凍害,可以采取松土增溫、合理施肥等措施,做好茶園管理工作,以利于茶樹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樹勢,降低凍害災害影響。如果春季出現低溫連陰雨天氣,可以在茶園內適當噴灑增溫劑,提升土壤溫度和苦丁茶植株自身溫度。
3.3 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能力
余慶縣氣象局應充分利用各種分析資料,提升氣象預報的準確率。加強對短時、短期和中長期天氣的預測預報能力,將自動站觀測到的各種氣象要素數據信息應用于氣象為農服務[4]。不斷拓寬各種發布渠道,提升氣象信息發布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余慶縣氣象部門應與各部門加強聯系,組成專家聯盟,完善會商制度,共同研究苦丁茶的科學種植方法,降低災害性天氣的影響,提升苦丁茶的產量和品質。
4 參考文獻
[1] 郭倫發,蔣橋生,王新桂,等.廣西苦丁茶的生產現狀及無公害栽培技術探討[J].廣西植物,2005,25(4):366-371.
[2]秦仁艷,陳開洪,何明遠.正安縣茶葉種植氣候條件分析[J].農技服務,2010,27(12):1637-1638.
[3] 陶忠良.海南島苦丁茶種植氣候適宜性初步區劃[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2(1):14-17.
[4] 張良勇,杜向波,劉黎煊.余慶小葉苦丁茶生產氣候條件及生產對策[J].貴州氣象,2009(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