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發(fā)仁



【摘 要】 目的 了解粘質沙雷菌在不同標本中的檢出率及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進行的各種標本27813份,分析粘質沙雷菌的檢出率和耐藥率,數據采用whonet5.6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分離培養(yǎng)出粘質沙雷菌584株,檢出率為4.3%;粘質沙雷菌檢出率最高的科室為ICU,檢出率為33.7%;檢出率最高的標本為痰液,檢出率為79.6%;粘質沙雷菌對比阿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氨芐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維酸、頭孢呋辛、頭孢唑肟、頭孢噻肟、頭孢西丁等耐藥率較高,均>90%。 結論 近年來粘質沙雷菌檢出率呈上升趨勢,免疫力差的老年患者和呼吸道感染患者是易感人群,粘質沙雷菌具有高度耐藥或多藥耐藥性,是醫(y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必須引起重視。
【關鍵詞】 粘質沙雷菌 檢出率 耐藥性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醫(yī)院微生物室接收的合格標本27813份,其中痰液12931份、尿液7959份、血液3257份、膿液1131份、白帶728份、糞便480份、導管頭402份、咽拭子299份、分泌物263份、導管血109份、胸水106份、體液70份、腹水28份、腦脊液25份、引流液11份、關節(jié)液6份、膽汁4份、靜脈置管3份、前列腺液1份。
1.2 細菌分離培養(yǎng) 血培養(yǎng)使用專用培養(yǎng)瓶,分需氧和厭氧兩套,成人5-10ml,用藥前發(fā)熱時采集,采血完畢后應立即送往微生物室,由專業(yè)人員把血培養(yǎng)瓶放入BACTECTM FX微生物監(jiān)測系統(tǒng);痰液、糞便、陰道拭子、膿液及分泌物采取三區(qū)劃線接種法,尿液采取定量連續(xù)劃線接種法,每份標本使用血瓊脂和巧克力瓊脂兩塊平皿,嚴格無菌操作。接種過標本的平皿放入35℃恒溫培養(yǎng)箱中孵育18-48h。血培養(yǎng)瓶有細菌生長時轉種在血平皿和巧克力平皿上,放入恒溫培養(yǎng)箱中孵育。
1.3 鑒定和藥敏試驗 分離所得純菌用DL-96Ⅱ鑒定到種,個別細菌輔以手工鑒定方法。全部分離菌株和質控菌株的藥敏試驗應用Oxoid藥敏實驗紙片進行。 質控菌株同時進行K-B法藥敏試驗,結果符合 NCCSL質控要求。
1.4 統(tǒng)計分析 數據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網提供的WHONET5.6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 果
2.1 粘質沙雷菌分離率 3年醫(yī)院微生物室共接收標本27813份,分離培養(yǎng)出584株粘質沙雷菌,總檢出率4.3%,年度檢出率及變化趨勢見表1及圖1。
2.2 粘質沙雷菌的臨床分布 分離出的584株粘質沙雷菌標本分布和科室分布也存在較大差異,見表2。
2.3 粘質沙雷菌藥敏試驗結果 粘質沙雷菌對比阿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氨芐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維酸、頭孢唑林、頭孢呋辛、頭孢唑肟、頭孢噻肟、頭孢西丁、頭孢曲松、哌拉西林、呋喃妥因等耐藥率較高,均>90%,見表3。
2.4 部分抗生素的耐藥率變化 此外,跟蹤近三年的數據發(fā)現,氨曲南、美羅培南、亞胺培南、頭孢西丁等的耐藥率都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具體見表4
3 討論
粘質沙雷菌俗稱靈桿菌,屬腸桿菌科克雷伯菌屬,G-需氧或兼性厭氧桿菌,用物理或化學消毒方法不易完全清除。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可自人和動物的糞便中分離到,該菌曾一度被認為是無害的環(huán)境污染菌,但由于其具有侵襲力并對許多常用抗菌藥物有耐藥性.現已成為最嚴重的醫(yī)院感染病原體之一,易在患者之間傳播,它已成為醫(yī)院人群中的條件致病菌,近年引起的醫(yī)院感染流行屢見不鮮[1]。多引起下呼吸道,泌尿系統(tǒng)及菌血癥[2-4]。有報道多發(fā)生于監(jiān)護室流行, 且發(fā)生于機體抵抗力低下,免疫功能不全,慢性虛弱患者[5]。
我院送檢的27813份標本中,陽性標本13560份,檢出其中粘質沙雷菌584株,占4.35%,而且主要來自呼吸道標本,其次為尿液、再次為血液,并且主要分離自重癥監(jiān)護病房,與吳建榮等報道[3]基本一致。ICU病房的患者免疫力差,特別是手術后重癥病人易造成院內感染。另外在導管頭和導管血中檢出率也較高,說明粘質沙雷菌也是醫(y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感染的主要部位為下呼吸道,究其原因與臨床痰標本送檢率高以及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患者接受機械通氣所致的呼吸機相關肺炎有關。
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報告,碳青霉烯酶類抗生素耐藥的腸桿菌科細菌的發(fā)生率已經由2001年的1.2%上升至2011年的4.2%[6]我院2013-2015年耐藥的粘質沙雷菌檢出率也呈上升趨勢,說明隨著醫(yī)療的發(fā)展,現在耐藥的腸桿菌感染占的比重越來越高,要引起重視。
此外,粘質沙雷菌的耐藥率越來越高,耐藥機制復雜,主要包括[7-8]:(1)粘質沙雷菌本身具有對多種抗生素的耐藥性,如粘質沙雷菌對頭孢噻吩的耐藥。(2)粘質沙雷菌產生特異性的β-內酰胺酶,大多數產此類酶的菌株對三代頭孢菌素、頭霉素類、單環(huán)類β-內酰胺酶類抗菌藥物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耐藥。(3)粘質沙雷菌外膜通透性的改變,還與膜孔蛋白的減少或缺失有關。
我院的耐藥檢測顯示粘質沙雷菌對氨芐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呋辛、頭孢西丁高度耐藥,這可能與該菌對這些藥天然耐藥有關。而替卡西林/克拉維酸、哌拉西林、頭孢唑林、頭孢唑肟、頭孢噻肟、頭孢曲松、呋喃妥因、比阿培南等耐藥率也較高,均>90%。而敏感率較高的是替加環(huán)素、阿米卡星、米諾環(huán)素、奈替米星等,敏感性>70%。對于產ESBLs的粘質沙雷菌,臨床醫(yī)生應慎用第三代頭孢菌素。而產AmpC酶粘質沙雷菌,在臨床上用藥也有一些特殊的原則:頭霉素類(頭孢西丁等)、各羧氨基青霉素是AmpC酶的強誘導劑,因此治療時慎用這些抗生素,我院檢測顯示高度耐藥也驗證了這一點,尤其頭孢西丁耐藥率還呈逐年上升趨勢。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亞胺培南等)、四代頭孢菌素(頭孢吡肟)對AmpC酶穩(wěn)定,因此常用于治療產AmpC酶菌株引起的感染。但有部分粘質沙雷菌可產生碳青霉烯酶.對碳青霉烯類有抗性,應注意檢測,我院監(jiān)測提示亞胺培南、美羅培南耐藥率有上升趨勢也提示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