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義興 王興華


【摘 要】 目的:進行骨科創傷手術中VSD應用價值的探討。方法:選擇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48例骨科創傷手術患者進行研究,將其隨機平均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患者使用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換藥法,進行兩組臨床效果、治療指標的對比。結果:觀察組24例患者中16例患者顯效,顯效率66.7%;對照組24例患者中11例患者顯效,顯效率45.8%。觀察組傷口愈合速度、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等治療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骨科創傷手術中應用VSD療效顯著,并能夠避免常規換藥方法創面大小局限性,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骨科創傷 VSD 手術 臨床價值
臨床骨科創傷手術后通常采取常規換藥模式換藥,這種換藥模式雖然能夠促進肉芽再生,降低傷口感染的發生,但患者創面較大時,無法保證創面完全被肉芽填充,進而不得不開采取后續治療措施,不僅延長治療時間還增加了患者痛苦[1]。為有效促進骨科創傷手術創面恢復,本文將對我院收治48例骨科創傷手術患者進行研究,探討VSD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48例接受骨科創傷手術患者,將其隨機平均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包括10例女、14例男;年齡范圍22~66歲,平均年齡為(45.6±2.6)歲;包括舊創面8個、新創面16個。觀察組包括15例女、9例男;年齡范圍23~67歲,平均年齡為(45.8±2.4)歲;包括舊創面7個、新創面17個。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接受VSD法治療,具體步驟包括:使用勝利用鹽水清洗患者傷口,然后在創面上覆蓋VSD敷料(依據傷口大小),并縫合創口。在VSD敷料外側覆蓋生物半透明薄膜,引流采用Y形引流管。引流時需要對引流液情況進行觀察,并進行負壓吸引。手術后1周應當將VSD敷料去除,對于恢復較好患者應當立即縫合,或者進行植皮處理,或者再次覆蓋VSD至肉芽豐滿。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換藥治療,在處理患者傷口后在其上覆蓋敷料。每周對患者進行一次檢查,指導肉芽豐滿,然后開展植皮或縫合操作。
1.3 觀察指標 對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療效、傷口愈合時間、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進行觀察和對比。
1.4 療效評價 患者療效分別顯效、有效、無效。顯效:在2周內患者創面痊愈,無需實施二次敷藥。有效:患者患者創面周圍皮膚獲得保留,并長出新肉芽,但需進行二次敷藥。無效:患者創面皮膚未得以保留,新鮮肉芽未長出,患者創面情況改善不明顯。
1.5 統計學數據研究 運用SPSS21.0版統計軟件對本次全部相關的調查數據予以整合處理,當中,(±s)表示計量數據,(n/%)表示計數資料;運用2檢驗組間計數資料的對比,計量資料比較通過t檢驗,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時以P<0.05表示。
2 結果
2.1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顯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有效率、無效率無顯著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治療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手術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意義,P<0.05。
3 討論
在骨科創傷手術患者創面換藥和引流中使用常規換藥方法,能夠將傷口處分泌物排除并促進肉芽再生,當患者創面范圍較廣時需要加用引流管[2]。該方法雖然具有一定療效,但是通常難以使患者痊愈,并且在設置引流管時經常出現堵塞或脫落,使得傷口感染幾率增加[3]。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在處理創面上則更具優勢,VSD能夠有效保持患者創面的干燥和清潔,這樣毛細血管更加容易擴張、水腫消退更快,進而促進創面肉芽組織有效再生,這些都能夠使創面更好恢復[4]。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顯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傷口愈合速度、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可見VSD更有利于傷口愈合和縮短治療手術時間[5]。但還應當注意到,VSD并不能夠將一些必要治療手段完全代替,骨科手術中應當依據實際情況進行治療方法的選擇,并不是不加考慮的使用VSD技術[6]。綜上所述,在骨科創傷手術中應用VSD療效顯著,并加快傷口恢復、縮短住院時間和手術時間,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7]。
參考文獻
[1]朱磊,李國慶,王來斌等.持續封閉負壓引流在骨科創傷中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骨科雜志,2010,16(7):534-535.
[2]張玉富,孫旭,黃雷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創傷骨科術后感染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2010,50(44):39-40.
[3]楊海波.骨科創傷與感染創面采用VSD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9):70-71.
[4]朱磊,李國慶,王來斌等.封閉負壓引流技術在創傷骨科中的應用[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0,33(23):57-59.
[5]陳長青,郭林新,林山等.封閉負壓引流在四肢創傷性軟組織缺損中的應用[J].臨床骨科雜志,2009,12(4):440-442.
[6]朱躍良,徐永清,師繼紅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肢體創面應用中若干問題的研究[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2,10(3):242-244.
[7]林少輝,屈厚伯,王大水等.VSD治療骨科創傷感染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2,07(26):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