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學霞
【摘 要】 目的:探討結石性膽囊炎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擬行膽囊切除術的結石性膽囊炎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5例。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給予圍手術期護理。觀察2組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手術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5.45%顯著低于對照組20.00% (P<0.05)。結論:對接受膽囊切除術的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能夠有效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
【關鍵詞】 結石性膽囊炎 膽囊切除術 圍手術期護理
結石性膽囊炎屬于臨床常見膽道系統疾病,其主要臨床癥狀為陣發性腹痛。目前膽囊切除術是治療該病常用方法,但術后易出現發熱、膽漏等并發癥,因而給予科學有效護理對于減少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1]。常規護理是臨床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常用護理方法,但該護理方法沒有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制定,且缺乏系統性,因而整體護理效果不佳。圍手術期護理也是臨床常用護理方法,能夠有效預防并發癥?;诖?,本研究對擬行膽囊切除術的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以期為此類患者尋求高效護理方案。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擬行膽囊切除術的結石性膽囊炎患者11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結石性膽囊炎診斷標準并經彩超檢查確診;②年齡≥18歲;③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②膽囊炎合并膽總管結石;③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免疫系統疾病;④軀體功能障礙或神經系統疾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其中研究組男29例,女26例;年齡31~68歲,平均(52.29±10.26)歲;合并高血壓、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分別為11例、4例、6例。對照組男31例,女24例;年齡29~65歲,平均(52.38±10.14)歲;合并高血壓、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分別為9例、5例、8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①詳細介紹醫院和病房環境,并介紹同病房病友,消除陌生感。②術前詳細詢問患者病情,包括治療時間、藥物過敏史、手術史等。③講解手術相關注意事項,術后給予飲食、口腔等護理。
研究組:給予圍手術期護理。具體內容詳見表1。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指標:觀察并統計患者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手術時間。②并發癥發生率: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腸粘連、切口感染、出血、發熱、膽漏等并發癥。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描述,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描述,用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指標比較 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2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2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出現切口感染、出血、膽漏各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45%;對照組出現腸粘連、切口感染、出血、發熱、膽漏分別為1例、2例、3例、2例、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護理體會
結石性膽囊炎屬于臨床常見多發病,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治療不及時可導致膽囊發生癌變,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目前膽囊切除術是治療該病常用方法,但術中不可避免損傷組織,從而導致腸粘連、膽漏等并發癥,因而給予有效護理能夠減少并發癥。
圍手術期護理是系統化護理模式,術前給予患者心理疏導,通過詳細介紹手術必要性和優點,能夠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術前進行常規檢查,有助于充分了解患者適應癥和禁忌癥,為患者手術做充分準備[2]。詳細講解術前以及術中相關注意事項,能夠減輕心理負擔。術中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并靈活調整體位,有助于減少術中出血量。術后給予飲食護理,能夠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給予基礎護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引流管等,發現腹脹、腹痛等不適癥狀,及時通知醫生進行緊急處理。出血、膽漏、發熱、腸粘連均是術后常見并發癥,教會患者及家屬學會觀察和檢測上述癥狀有利于減少并
發癥。
參考文獻
[1]曹福菊. 淺析90例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患者行手術切除術的護理體會[J]. 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1):220-221.
[2]黨振娟. 循證護理在結石性膽囊炎患者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0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