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關仙
【摘 要】 目的:探討帕金森病有效的護理措施。方法:回顧我科2015年8月一2016年8月收治帕金森病患者25例的臨床資料,總結有效的護理方法。結果:全部患者的治療護理有效率為88.0%。結論:對帕金森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臨床進行推廣。
【關鍵詞】 帕金森病 護理
亦稱震顫性麻痹,是一種常見的錐體外系退行性疾病。本病起病緩慢,逐漸進展。臨床主要特征為靜止性震顫,肌張力增高,運動減少,姿勢障礙。可表現為慌張步態、面具臉、流涎、寫字減小征、抑郁或不同程度的癡呆、語言障礙等。由于患者年齡偏大,全身肌張力增高,運動減少.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其中有的可能成為殘廢,有的可并發感染疾患,還有的可發生壓瘡以及皮膚感染而導致死亡。因此,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可以很好地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將護理經驗進行總結,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5年8月一2016年8月收治的25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齡48~87歲,平均年齡64歲。在治療上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輔以適當的心理、飲食、功能鍛煉等護理。
2 結果
2.1 在25例患者中,治療效果顯著22例,有效率為88.0%,效果不明顯者3例。
3 討論
針對帕金森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具體措施為:(1)安全護理。帕金森病患者由于神經肌肉受損、肌肉震顫、肌強直,加上姿勢和平衡障礙而引起軀體移動不便,吃飯、穿衣、洗澡、書寫、行走等閑難,因此,護理時要注意移開環境中的障礙物,路面及廁所要防滑,走路時持拐杖助行,外出活動或沐浴時應有人陪護,防止跌倒及受傷。床上應設有床欄,廁所內設扶手,患者動作要緩慢,用餐時應
防止嗆咳或燙傷,端碗或持筷困難者應備金屬餐具,無法進食者應幫助其進食,對于大小便不正常、不能控制者幫助其建立規律的排便習慣。另外,大劑量左旋多巴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壓,患者注意不要突然起立,避免在一個地方站立較長的時間,晚上床尾抬高7~lOcm,以促進下肢血液回流。(2)心理護理。抑郁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常見,約有近一半的患者受此困擾,部分患者以抑郁為首發癥狀[1]。患者會對疾病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對自己軀體的康復、功能的恢復、病后給家庭造成的負擔和社會生活能力等問題而擔憂。護士應配合家屬密切注意其思想動向,及時解除其心中郁悶,與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并針對不同年齡、職業文化水平和心理需求,因人施教[2]。護士應耐心傾聽患者的訴求、細心解釋患者的病因、發病過程、轉歸,讓患者了解病情,并讓患者明白該如何康復。尊重患者,稱呼患者不要用床號代替,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各種娛樂活動,向患者傳遞社會信息,幫助患者與其他患者交往,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帶病生活質量。(3)飲食護理。注意帕金森病患者的膳食和營養,本病主要見于老年人,胃腸功能多有減退,還可合并胃腸蠕動乏力、痙攣、便秘等癥狀。此外,本病肌張力明顯增高,肢體震顫,能量消耗相對增加。還有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癡呆、
食欲減退、不知饑飽等。故在患者的營養方面應注意調理。首先可根據患者的年齡、活動量給予足夠的總熱量,膳食中注意滿足糖、蛋白質的供應,以植物油為主,少進動物脂肪。適量進食海鮮類,能夠提供優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有
利于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能夠提供多種維生素,并能促進腸蠕動,防止大便秘結。患者出汗多,應注意補充水分。(4)藥物護理。治療帕金森病藥物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且每位患者的個體差異較大,在用藥過程中要按醫囑服藥,護士要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服藥方法、觀察藥效和不良反應。抗膽堿能藥物因阻滯副交感神經,不良反應有口干、唾液、汗液分泌減少,腸鳴音減弱,排尿困難,瞳孔調節功能不良等。有狹角型青光眼或前列腺肥大者禁用,故不宜用于老年人。金剛烷胺不良反應有惡心、失眠、頭暈、足踝水腫、幻覺、不寧和精神錯亂等,有腎功能不良、癲癇病史者禁用,如患者出現以上癥狀,也應更換藥物。左旋多巴的不良反應在消化系統有惡心、嘔吐、腹部不適、肝功能改變等;心血管系統有心律失常、直立性低血壓等;泌尿系統有尿潴留、尿素氮增高等;神經系統有失眠、幻覺,但最常見為運動障礙和癥狀波動。運動障礙癥狀有舞蹈樣、手足徐動樣或簡單重復的不自主動作,最常見于面、唇、舌、下頜部,也可見于頸、背、四肢。用此藥時一般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劑量,在服藥期間忌服維生素B6、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等,以免加重不良反應并發高血壓。(5)功能鍛煉。對于I~Ⅲ期患者主要采取主動運動鍛煉,IV期和V期采取主動運動訓練和被動運動鍛煉相結合。訓練時間為2次/d(上午、下午各1次),30~60 min/次。練習肢體肌群的協同運動。上肢屈肌協同運動:肩胛骨的后伸和上舉,肩關節的外展和外旋,肘的屈曲,前臂的外旋;上肢伸肌的協同運動:肩胛骨向前運動,肩關節的內收和內旋,肘的伸展,前臂的內旋;下肢屈肌協同運動:髖關節屈曲、外展、外旋。膝關節屈曲,足踝背屈內翻,足趾的背屈;下肢伸肌協同運動:髖關節伸展、內收、內旋,膝關節伸直,足關節跖屈、內翻,足趾跖屈,拇趾背屈。(6)健康教育。主管護士負責制,主管護士針對患者不同的文化層次、社會背景、存在問題等與患者及家屬進行面對面指導,直到患者和家屬完全理解和接受;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內容通俗易懂,圖文并茂;舉辦健康教育講座,由專科醫生和護士負責定期向患者和家屬介紹疾病的治療、護理和康復知識。目前對帕金森病尚沒有根治方法。只有給予科學、有效、全方位的護理支持及生活訓練指導,才能穩定病情,延緩疾病發展。護士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做好護理工作,幫助患者在生理、心理及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恢復健康,回歸社會。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對帕金森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臨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Clarke CE.Parkinson?s,disease.BMJ 2007,335(76):441-445
[2]嚴莉.74例帕金森綜合癥的護理體會。現代臨床醫學,2005,31(3):191-292
[3]鄒家莉,何維娜,楊茂娟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帕金森病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7):1629-1630.
[4]張亞普,尹安春,姜迎君等.帕金森病病人的飲食及其相關并發癥護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6,30(25):3085-3087.
[5] 黃劍平,盤曉榮,許立民等.老年帕金森病高壓氧治療的護理[J].廣西醫學,2013,(11):1547-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