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分析腹部外科大手術后患者體溫變化規律,總結護理措施,評估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700例行腹部外科大手術進行治療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與臨床資料并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所有研究樣本手術前平均體溫高于手術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91.6%的研究樣本完成手術治療后體溫恢復正常。結論 患者在完成腹部外科大手術治療后存在著比較大的體溫波動,發熱與低體溫患者比例較高,為了加速患者康復,對各種不良影響進行有效的控制,需要為患者提供專門的護理干預,改善患者手術治療預后。
【關鍵詞】 護理 體溫 腹部外科大手術
腹部外科大手術主要包含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肝部分切除術等,普遍存在術中失血多以及手術創面大等方面的問題,影響患者體溫穩定。而患者體溫過低或過高都可能造成不良反應,使患者出現各種并發癥。本次實驗選取700例行腹部外科大手術進行治療的患者,分析患者術后體溫變化規律,有針對性地制定護理干預方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手術預后,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所選取的700例研究樣本中,女性患者184例,男性患者516例,年齡最大72歲,年齡最小15歲,平均年齡57±9.0歲。其中61例行腹膜后腫瘤切除術、68例行膽管癌根治術、193例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336例行肝葉切除術、其他手術42例。
1.2 方法
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前,護理人員嚴格測量患者腋溫,并記錄測量結果。在患者完成手術治療后,護理人員采用同樣的方法分別記錄患者術后0小時、4小時、8小時、12小時、16小時、20小時、24小時、48小時、72小時體溫。將體溫<36℃定義為低體溫,為低體溫患者提供復溫毯復溫,將體溫>37.5℃定義為發熱,聯合采用物理降溫與藥物降溫的方式為患者降溫。
1.3 統計學分析
本實所得出的所有數據都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當P>0.05時,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用χ2檢驗來對功能和癥狀進行比較;±s用來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術后3日內患者體溫變化情況
本實驗所選取的700例研究樣本術前體溫36.57±0.39℃,術后0小時平均體溫35.74±0.71℃,4小時平均體溫36.65±0.53℃,8小時平均體溫7.16±0.35℃,12小時平均體溫37.24±0.48℃,16小時平均體溫37.02±0.56℃,20小時平均體溫36.97±0.44℃,24小時平均體溫36.88±0.61℃,48小時平均體溫36.67±0.37℃,72小時平均體溫36.59±0.67℃。其中術后48小時與72小時與術前平均體溫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其余指標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 術后3日內患者體溫變化分布結構
本實驗所選取的700例研究樣本術前體溫在36.0℃以下26例,36.0~37.5℃628例,37.5℃以上46例;
術后0小時體溫在36.0℃以下426例,36.0~37.5℃259例,37.5℃以上15例;
4小時體溫在36.0℃以下97例,36.0~37.5℃510例,37.5℃以上93例;
8小時體溫在36.0℃以下45例,36.0~37.5℃531例,37.5℃以上124例;
12小時體溫在36.0℃以下37例,36.0~37.5℃514例,37.5℃以上149例;
16小時體溫在36.0℃以下22例,36.0~37.5℃563例,37.5℃以上115例;
20小時體溫在36.0℃以下19例,36.0~37.5℃590例,37.5℃以上82例;
24小時體溫在36.0℃以下22例,36.0~37.5℃613例,37.5℃以上65例;
48小時體溫在36.0℃以下1例,36.0~37.5℃635例,37.5℃以上44例;
72小時體溫在36.0℃以下21例,36.0~37.5℃641例,37.5℃以上38例。
本組病例中,平均體溫于術后8h逐漸升高,至術后12h達頂峰,48h后又逐漸回落至正常;術后12h,有21.3%的患者體溫>37.5℃,與 術 前6.6%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護理
腹部外科大手術患者普遍的體溫異常現象主要以低體溫為主,低體溫癥狀護理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加強體溫檢測,掌握患者體溫變化情況;第二,提高室內溫度,為患者提供加厚被褥,患者在使用熱水袋時,要提醒患者避免燙傷。對于部分采用復溫毯進行復溫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在復溫毯上另覆蓋一層棉被,充分發揮復溫毯的復溫性能;第三,對于需要大量輸血與輸液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利用恒溫設備將血液與藥液進行加熱處理,若患者體溫恢復情況較好,可以適當加快注射速度;第四,對于部分使用呼吸機的患者,護理人員適當調節濕化儀參數,維持患者呼吸道溫度;第五,當患者體溫恢復至正常水平時,護理人員需要立即移除各種復溫設備,另行采用毛毯或棉被等保暖方式,降低保暖強度,防止由于過度使用保暖設備造成患者不適。經過實驗研究發現,患者在完成腹部外科大手術治療后存在著比較大的體溫波動,發熱與低體溫患者比例較高,為了加速患者康復,對各種不良影響進行有效的控制,需要為患者提供專門的護理干預,改善患者手術治療預后。
參考文獻
[1]謝玉蓮.神經外科手術中患者體溫與腦氧代謝的變化及其相關性分析[D].昆明醫科大學,2014,05(17):32-33.
[2]劉亞耘.護理干預對普外科大手術后患者疼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14:58-60.
[3]賀玉琴.腹部外科手術中實施復溫措施護理對患者體溫變化影響的研究[J].吉林醫學,2013,12(26):153-154.
[4]孔祥云,吳靜,賈磊.腹部外科手術中實施電加溫毯復溫措施對患者體溫變化影響的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09,06(13):41-42.
作者簡介
張喬,1989年4月,女,湖北荊州人,本科,主管護師,護理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