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 要】 目的:探討妊娠晚期超聲檢測子宮下段厚度的準確性。方法:選擇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孕婦,根據孕婦的手術史情況將其分為觀察組(n=60)和對照組(n=60),觀察組為有剖宮產史產婦,對照組為無子宮手術史產婦,對兩組產婦應用超聲檢測,以此比較兩組孕婦的子宮下段厚度。結果:兩組孕婦超聲檢測子宮下段厚度結果比較,觀察組平均子宮下段厚度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兩組孕婦超聲檢測結果與術中檢測結果比較,觀察組術中檢測結果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孕婦妊娠晚期應用超聲檢測子宮下段厚度能取得顯著的效果,其準確性較高,能為陰道試產提供更為真實的依據,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妊娠晚期 超聲檢測 子宮下段厚度 準確性
近幾年,我國剖宮產率逐漸上升,瘢痕子宮妊娠也開始增多,子宮瘢痕會對子宮下段拉伸產生一定的限制,很容易發生下段瘢痕缺陷,病情嚴重時有可能引起子宮破裂,對孕婦的預后產生嚴重的影響[1]。盡早發現子宮瘢痕部位的異常情況,有助于避免瘢痕部位子宮破裂的發生,能提高孕婦的生存質量。在手術之前先用超聲檢測對孕婦子宮下段厚度進行探測,可事前預測子宮破裂危險程度,這樣就能指導孕婦采用最為合理、安全的分娩方式。本研究旨在分析妊娠晚期孕婦應用超神檢測的具體效果,探討應用超聲檢測子宮下段厚度的準確性,如下報道。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孕婦,根據孕婦的手術史情況將其分為觀察組(n=60)和對照組(n=60),觀察組為有剖宮產史產婦,對照組為無子宮手術史產婦。觀察組年齡23-36歲,平均年齡為(30.45±3.05)歲,孕周36-43周,平均孕周為(40.12±2.12)周;對照組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為(30.14±3.11)歲,孕周36-43周,平均孕周為(40.25±2.18)周。兩組均已排除頭位異常、羊水異常等孕婦,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選擇飛利浦IU-22、GELOGIQ7、東芝SSA550-A型超聲診斷儀進行探測,探頭頻率為3.0-5.0MHz,采用標準化掃描,要求產婦充盈膀胱,控制圖像后充分暴露子宮下段前壁,測量產婦子宮下段前壁橫切面與縱切面,次數為2-3次,做好記錄后注意計算平均值[2]。連續硬膜外局部麻醉,沿著手術瘢痕切口將瘢痕組織切除,進入產婦腹腔,對產婦下段瘢痕進行了解,最后測定產婦子宮下段厚度[3]。
1.3 評價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產婦子宮下段厚度具體范圍、平均子宮下段厚,并比較超聲探測結果和術中探測結果。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孕婦超聲檢測子宮下段厚度結果比較
兩組孕婦超聲檢測子宮下段厚度結果比較,觀察組平均子宮下段厚度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超聲檢測結果與術中檢測結果比較
兩組孕婦超聲檢測結果與術中檢測結果比較,觀察組術中檢測結果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近幾年,我國醫學有了一定的發展,剖宮產技術也逐漸開始成熟起來,剖宮產臨床指征也有了一定的放寬,臨床接受剖宮產分娩的孕婦人數也逐漸增多。部分剖宮產孕婦在再次妊娠時很容易出現瘢痕,瘢痕開裂情況也頻繁增多,對孕婦的生命質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所以需要及時對孕婦的子宮下段厚度進行探測[4]。子宮下段是在孕婦懷孕33周左右出現,對子宮下段厚度進行探測,有助于預測孕婦的分娩情況,可及時調整孕婦的分娩方式和體位選擇等,能盡早確定分娩方案。剖宮產術會對孕婦子宮下段內膜基底層產生一定的損傷,手術結束之后很容易形成瘢痕子宮,若是產婦符合試產條件,那么是可以在醫護人員監護下進行陰道試產的[5]。此外,超聲檢測子宮下段厚度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其能夠進一步加深醫護人員對孕婦子宮瘢痕的了解,有助于改善孕婦的預后。
綜上所述,妊娠晚期用超聲檢測子宮下段厚度,其準確性較高,有助于幫助醫護人員掌握孕婦產前子宮的變化情況,能改善孕婦的預后,提高其生命質量,應用價值較高,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鑫.超聲檢測妊娠晚期子宮下段厚度準確性的探討[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26(3):322-323.
[2] 徐霞.超聲對妊娠晚期子宮下段厚度測量的準確性[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31(12):18-19.
[3] 閆新萍.超聲檢測妊娠晚期瘢痕子宮下段厚度的臨床意義[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7):903-904.
[4] 張紅薇,王琦,李蕊等.妊娠晚期子宮下段瘢痕先兆破裂的超聲診斷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6):969-971.
[5] 張艷梅,鄧玉娟,陳磊等.剖宮產術后年限與子宮下段厚度對分娩方式選擇及護理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10):1528-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