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奇


摘 要:以重慶市主城區公共交通OD調查為基礎,綜合考慮社會經濟、城市土地利用、流動人口出行特征等因素,提出公共交通線網優化布局的方法、步驟,按照“整合、銜接、合理、經濟、有效”的原則。基于重慶市主城區的城市特征與交通特征,構建公共交通線網布局進行優化模型。
關鍵字:公共交通;公交線網;優化布局;公共交通OD
1 前言
為適應重慶主城區快速城市化與機動化,滿足市民對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1]。本文擬根據重慶主城區的城市布局與交通特征,研究公交線網優化布局技術研究。
2 現狀調查與分析
2.1 城市居民出行OD調查與分析
(1)城市居民的基本資料(如:年齡、性別、職業、收入、居住地等情況)和居民的每次出行的信息(如:起點、終點、出行時間、出行距離、出行方式選擇等);
(2)居民出行OD調查采用的方法有:家庭訪問法、電話詢問法、明信片調查法、工作出行調查法等。
2.2 公交車與出租車出行OD調查與分析
城市公交車(包括出租車)行車路線、行車次數、行車時間等,一般可由公交公司的行車記錄或出租車駕駛員的記錄查得,或調查員跟車調查。
3 優化方法
3.1 軌道交通線網與地面公交線路分類、布局模式與結構
3.1.1城市鐵路、軌道交通線網與地面公交定位分析
從整體公交系統的角度,可將西部地區大城市公交線網中的線路分為骨干公交、干線公交、支線公交和區域公交。從公交一體化地面公交線路服務的區域、層次、距離等方面的地面公交線路分類技術,將地面公交線網劃分為快速公交線網、普通公交線網與接駁公交線網。
3.1.2公交一體化網絡布局模式
公交一體化背景下地面公交一體化網絡常見布局模式一般可歸納為七種:客流產生源直接連通式、客流接駁聚散式、“放射線+環線”模式、“一路一線”模式、“穿城分流”模式、“一次換乘+穿城分流”模式和“放射線+樹型線”模式,分別介紹各模式的特點,確定特定城市公交一體化網絡布局的合理模式。
3.1.3城市空間結構
分析城市生態空間發展策略、交通發展趨勢、集中緊湊發展策略、新區拓展與舊城更新策略等,確定城市空間布局特征與結構特征。
3.1.4城市道路網結構特征
根據城市空間結構特征,分析城市道路網結構特征,包括:
(1)道路網布局與地形、地貌的關系;
(2)道路網布局模式與形態;
(3)道路網等級結構與分析。
3.1.5一體化公交線網合理規模確定
城市公交一體化地面公交線網合理規??赏ㄟ^下式確定:
式中, 表示出行總量, 表示客運交通系統結構, 表示地面公交占公交方式出行量的比例, 表示地面公交線網客流密度, 表示地面公交線網合理規模。
3.2 基于公交一體化接駁公交線網優化布設理論方法
(1)確定接駁公交線網優化原則,明確軌道交通的骨干地位與地面公交的主體作用。
(2)分析接駁公交線路布設區域:與任何一個軌道站點相連接的接駁公交線路的布設區域一般呈圓域,但總有一個換乘點是所有換乘點中出行成本最小的。因此,出行者在利用軌道-接駁公交系統時,就會傾向于在這個站點換乘,則軌道交通的接駁線路以銜接該站點最佳,所有選擇該站點的出行者所在區域面積的集合就是該軌道站點接駁線路的布設區域。
(3)確定接駁公交起訖點與中間站點的調整:位置的調整,實現站距的優化;功能的調整,將中間站變為起訖站,或起訖站變為中間站點。
3.3 接駁公交線網優化布設模型
3.3.1基本假設
(1)接駁站點及每小時的客運需求量、每兩個軌道交通站點間的出行費用、各個站點與軌道交通站點間的最短距離、最大公交線路長度、公交線路的數量、容量、公交車的運營速度等均已知;
(2)每個接駁公交站僅對應唯一的接駁公交線,按照站點間的最短路徑布線,每條接駁公交線僅與一個軌道交通車站相連;
(3)所有的接駁公交車都以標準的運營速度和載客量運行;
(4)接駁公交車在其線路上的所有??空径纪U荆?/p>
(5)設置的線路越少越好,并力求單位里程接駁的客流量最大。
3.3.2優化模型
3.3.3接駁效率評價
運用模糊+層次評價原理,對接駁效率進行評價。選取的指標可以為時間、距離、舒適度,進而計算接駁效率 。其中 為對應指標的權重值, 為接駁時間, 為接駁距離, 為接駁站點舒適度。接駁效率評價所需的各個變量見表3-2。
上表所示;當接駁距離≤50米,以50米計算,當>50米、<100米,以100米計算,當≥100米時,接駁效率差;接駁舒適度的計算公式為: ,此時,到站的客流量 等于通道人流量 。
通過以上方法,計算接駁效率值,進行對比。
針對計算結果和現狀分析,提出了各站點的接駁優化方案。對接駁站點效率較優的,保留原地面接駁站點的接駁方案;對接駁站點效率一般,并且有條件改善的,根據現狀可對原地面公交接駁站點(50米或者100米內可以設置站點的)進行改移、(接駁站點不足的)進行增設、(規模較小的)進行擴容等;對接駁較差的站點(無接駁站點或者接駁距離大于100米)應增設地面公交接駁站點或站場,在對接駁效率一般并且無條件改移、增設、擴容的接駁站點可保留原來的接駁方案。
4 結束語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重慶作為首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更應結合城市交通發展特點及規劃目標,突出一體化線網優化及接駁的技術特點,對未來實施重慶公共交通網絡示范工程起到一定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煒,楊新苗,陳學武. 城市公共交通系統規劃方法與管理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