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趙氏孤兒》是話劇史上非常璀璨的一顆明珠,林兆華跟田沁鑫二人都曾做過該戲導演,卻形成兩種不同的風格。林兆華顛覆傳統,反思歷史,加入一些新鮮元素呈現出華美宏大的舞臺:田沁鑫則結合東西方藝術之美,表現獨特的殘酷喜劇。
關鍵詞:《趙氏孤兒》;林兆華;田沁鑫
1 舞臺呈現方面
林兆華版的《趙氏孤兒》華美、宏大的舞臺布景營造出該劇的整體氛圍,而舍棄了劇情要求的具體場景。首都劇場的舞臺被重新搭建,以重巒迭嶂的山脈為整個舞臺背景,為了表現古代的城堡,五萬塊磚頭一直鋪設到觀眾席,形成一個巨大的舞臺空間,彰顯大氣。整個舞臺氣勢恢弘,深邃。林兆華借助演員和燈光調配,完成了復雜的空間切換,舞臺上,兩個石墩、一棵桃樹,將空間反復利用,這體現了中國傳統戲劇的自由。服裝線條清晰、輪廓分明,女演員服裝顏色艷麗,男演員服裝以黑為主,式樣質樸,突顯高貴身份。男人的帽子有長虹貫日的氣勢,女人的發髻樸實而不失精致。牽著真馬上場的軍隊再現戰場情境,強調動亂的環境。
田沁鑫版的《趙氏孤兒》舞臺布景運用想象,借鑒了德國表現主義,舞臺后方是能翻轉術板,帶動舞臺場景的轉換,她運用紅、黑、白,色彩濃厚。舞臺上變化多端,整場演出不分幕,只用燈光表示情節變化,演出中始終有演員在臺上。人物服裝以紅、黑、白為主色調。衣衫流暢,極具垂墜。鼓聲營造出殺氣騰騰的舞臺氛圍,演員的表演有很強的造型感,人物語言帶有歐化特色,臺詞語調具有節奏性。在節奏的處理上緊張有余,而松弛不足。臺詞也給觀眾帶來一些理解障礙。
2 全劇結構方面
林版的《趙氏孤兒》全劇上半部故事情節始終在敘事上展開。晉靈公繼位后,調屠岸賈從西域回京,從而使屠岸賈與趙盾的矛盾,演變成一場大屠殺。導演用現實主義手法架構劇本,在觀眾面前表現救孤事件。下半部主要是長大后的趙氏孤兒面對困境,重點是趙氏孤兒對待復仇的態度,得知真相后他決絕地說“不”。整部戲的不足是兩部分過于頭重腳輕。這使得上半部精心營造的氣氛和緊張的情緒戛然而止,難以化解。
田版的《趙氏孤兒》將發生的時間順序打亂,劇情顛倒。其敘事手法通過閃回展現。通過屠岸賈與程嬰的回憶展示事件,現在和過去反復對照和變化,使觀眾進行思考。全劇以孤兒聽程嬰和屠岸賈講述為主,上半部著重表現趙家世代忠良卻被誣告,因此遭到滅門;下半部則重點體現義士們的誠信與春秋大義精神。全劇不足之處在于缺少清晰的敘事,犧牲情節來支持舞臺場景,因對其產生背景鋪墊不夠,難以喚起觀眾共鳴。
3 情節與人物設置方面
在情節設置上,林版的《趙氏孤兒》設置了事件發生的前史一一趙盾與屠岸賈家族之前的恩怨,致使屠妻離世。屠岸賈與趙盾結下仇,還原春秋無義戰。在人物設置上,程嬰肝膽忠義,堅守使命,具有中國傳統淪理價值觀念。而結局讓他成了悲劇人物。屠岸賈大開殺戒,險些屠殺全城。晉靈公勵精圖治、深謀遠慮,看似游離于政治外,卻是最大贏家。趙氏孤兒意識覺醒和自主抉擇,表現對自由選擇的重視。
田版的《趙氏孤兒》在情節設置上,采取了《國語》中有關 “孟姬之讒”和趙門子弟拭君的歷史敘述。春秋時代,晉靈公荒淫殘暴。趙盾之家世代忠良,趙盾之子趙朔發現妻子莊姬竟與叔父通奸,盛怒之下舉劍刺死叔父,引起莊姬任性誣告趙家謀逆。趙朔擁立景公繼位。草澤醫生程嬰受莊姬委托,攜孤兒出逃,隨后救助孤兒。編劇將程嬰設置為一個草澤醫生,而不是趙家忠義門客。程嬰只是為了“純粹”的誠信,用親生子的性命換取孤兒的性命。韓厥是一個有著俠義之心的將軍,他被程嬰感動,舍身成仁。公孫杵臼有勇有謀,將生留給程嬰,選擇死亡。義人心不在,失信道義不存”的春秋大義精神。屠岸賈從武夫形象變成無能生養的輔國將軍,他自卑脆弱,歇斯底里。但并非全無人性,仍有父愛的一面。
4 總結
通過對《趙氏孤兒》兩個版本的對比分析,當代趙氏孤兒都放棄了復仇,否定了血親的文化,體現了當下社會現狀。但對于“趙氏孤兒”放棄復仇的理由太過草率。兩劇院把這一古老題材搬上舞臺,目的是用當下的價值觀重讀經典,思考中國傳統觀念和價值觀在的走向。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對戲劇研究業界來說,增加了研究和討論的范圍。
參考文獻
[1]金海曙.趙氏孤兒[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許鐵梁(1997-),男,河北邢臺清河縣人,河北大學2015級戲劇影視文學在讀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