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家虎
摘 要:在“兩學一做”教育活動中,通過學黨章、準則、條例和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遵紀守法、廉潔正派,做一名合格黨員。
關鍵詞:黨性;信念;守法;廉潔;做合格黨員
黨員干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排頭兵,是為人民大眾謀取福祉的領路人和最佳幫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2016年,中共中央要求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兩學一做”教育活動,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的新發展對黨員的新要求,堅持以知促行,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多次考察、講話、批示中,從增強黨性、堅定理想信念、遵紀守法等多個層面作了闡述作為一個合格黨員的要求?,F結合“兩學一做”主題教育活動,談談就如何做一名合格黨員。
1 加強黨性修養,做一名合格黨員
黨性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是一個政黨固有的本質特性。中國共產黨的黨性就是《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指出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這一性質是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所形成的區別于其他政黨的特點。2014年1月14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指出,黨性說到底就是立場問題。作為共產黨人都應該始終心系黨、心系人民、心系國家,自覺堅持黨性原則。
第一是學黨章立規矩,學條例和準則為戒尺,加強黨性修養
黨章是黨的總章程,是全黨必須遵循的根本行為規范 ?!皟蓪W一做”,基礎就在于學,首先要學好黨章。 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對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進行研究部署時,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黨發出號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黨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绷暯娇倳浿赋?016年1月開始實施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明確了黨員追求的高標準和管黨治黨的戒尺。 因此我們每位共產黨員要讓黨章這個規矩與條例和準則這把尺子的約束下一言一行,讓黨章入腦入心,始終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第二是學“老區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加強黨性修養
習近平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史是最好的營養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遍布革命老區,多次提出要把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弊鳛辄h員要傳承老區紅色基因,弘揚老區精神?!皟蓪W一做”關鍵在做,要做合格黨員。合格黨員應具備革命前輩的精神品質,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對社會主義事業的熱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的征程中,老區精神中積淀的紅色基因將給予我們堅定的信心、無窮的力量。
2 要堅定理想信念,做一名合格黨員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信念是成功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曾形象的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边@是關于堅定理想信念的總的闡述。要堅定理想信念,做合格黨員,我想要做好以下二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堅定的黨的政治信念
共產黨員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作為一名黨員要聽黨的話跟黨走,言行時刻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要在黨言黨,愛黨護黨;不做墻頭草,順風倒;在黨憂黨,榮辱與共。作為一名黨員要想黨之所想、憂黨之所憂,把黨的興衰作為己任,對黨不利的話不說,對黨不利的謠言不信,對黨不利的事不做,思想信念堅定,為黨多做工作。作為黨員要永葆黨的先進性,在各自的崗位上不斷挖掘自身優勢,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堅定理想信念,用實際自己的行動順利圓滿完成的各項工作任務。
第二方面是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堅定信念
理論是思想上先進的根基。沒有先進理論武裝的共產黨員,不可能發揮先鋒戰士的作用;沒有先進理論武裝的黨,不可能是先進的黨。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要想始終站在時代最前面,必須堅持不懈地學習。在“兩學一做”中就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進一步增強黨性鍛造,不斷更新觀念,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的政治鑒別力、性政治覺悟,增強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用習近平總書講話的精神的精髓自己的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夯實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高風亮節,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為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動上的團結統一牢固基礎,為更好的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從而做合格黨員。
3 遵紀守法、廉潔正派,做一名合格黨員
每位共產黨員是永遠是勞動人民中的普通一員,沒有凌駕于法律和政策規定以上的特權,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這也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黨員要遵紀守法、廉潔正派,堅決反對和克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黨員在“兩學一做”教育中,要認真踐行“兩學一做”,遵紀守法、廉潔正派,做合格黨員。
第一方面黨員要尊崇黨章 、嚴格執行準則和條例,做到遵紀守法
黨章總綱明確提出“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這是黨的建設的根本方針。作為每一位黨員要全面要尊崇黨章。黨章第37條規定“黨組織必須嚴格執行和維護黨的紀律”,這是對黨員主體責任的具體要求。作為黨員就要嚴格執行黨的準則和條例,黨的高標準和管黨治黨的戒尺。每位黨員要懂法紀、明規矩,知敬畏、存戒懼,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制度意識、紀律意識,形成尊崇黨章、遵守準則和條例的良好氛圍,讓自己在黨章、準則和條例的籠子里工作和生活,不做“兩面人”。因此黨員既要在黨章黨紀剛性約束之下,又要自覺遵循黨的優良傳統和準則與條例。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統一。
第二方面黨員要加強警示教育學習, 做到廉潔正派 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
合格黨員要以遠在天邊的大老虎“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郭伯雄、令計劃、蘇榮”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為警示,同時也要以身邊的一些蒼蠅的違紀違法案件為警示,為自己“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堅持做到自省自戒,防微杜漸。常思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時時刻刻檢點自身。做到經常左手拿起《黨章》拿這個起規矩照一照自身,右手拿起《準則》和《條例》這把尺子量一量自己,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戒。要處處注重小節,堅持從小事做起,從小節開始注意,把政治紀律政治規矩養成滲透到點點滴滴之中。要始終保持平常心,做到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抵制住誘惑,不為物欲所困、不為名利所累。做到心存規矩、手握戒尺,廉潔正派。清清白白做人,正正派派做事,永葆共產黨員的純潔性和先進性。
總之“兩學一做”是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大舉措。讓共產黨員牢記自己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自己的工作職責;要不斷錘煉自覺尊崇黨章、遵規守紀、始終聽黨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經常加強黨性鍛煉和道德修養,廉潔從政、從嚴治家,筑牢拒腐防變的防線,做合格黨員。始終保持干事創業、開拓進取的精氣神,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奮發有為、建功立業。
我國目前的發展重心主要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了更快更好地發展經濟,我國致力采取與周邊鄰國建立友好互通政策,提倡建立和諧的國際雙邊關系等一系列措施,為維護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 環境。全球化的經濟發展不但能壯大我國的經濟實力,還能帶動中國在國際政治上的地位,從而在國際性的會議決策中獲得話語權。因此,城市外交進一步帶動城市經濟合作,無論是對周邊鄰國的經濟貿易合作還是在全球經濟貿易體系中的影響力,都是一個質的飛躍。
1 中國地區經濟發展規劃策略
1.1 加強地區建設
自我國加大對地區建設以來,地區經濟發展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以協同京津冀共同發展為例,京津冀三地的土地面積約為21.6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量的2.45%;目前常住人口約為一億多人,三地的生產總值達到5萬多億,是我國化工業、裝備制造行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搖籃,也是我國與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交流與合作的重要窗口。這里有最密集的交通網絡,最繁榮的物流運輸體系,為了更好地實現三個地區的共同發展,就要從競爭和合作中找到各自發展利益的共同點。京津冀三個地區不論是從經濟發展還是對外文化交流來看,都是已經具備了很好產能化的基礎,為了更好的提升京津冀地區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經濟地位,京津冀各市、區、縣都應以促進地區協同發展為總體目標,本著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相互依托的理念,把京津冀地區推向世界,推向全球,不但要壯大自身的經濟發展,還要作為一個楷模讓更多的地區實現合作共贏。
1.2 規劃地區經濟發展策略
受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國各地區本身都具有不同的發展條件和各自的優勢,規劃合理的地區發展方針是經濟合作的基本要素,也是未來發展能取得好的成績的風向標。要從每個地區的實際出發,發展每個城市特色的產業和文化,明確不同產業在不同城市的發展方向。目前為了更好的發揮好京津冀地區的生產力,需要建立這樣一個產業群,以群為中心起到帶頭作用,也可以更好的引導其他的產業發展其特色,帶動更好的產業群的建立和發展,讓其形成一種模式化的發展線路。同時,還要確定這一地區的發展重點中軸線,明確產業發展地區和生態環境保護區域的規劃,構建城市發展和城市體系建設的整體架構。
1.3 提高地區經濟發展
為更好的提升地區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方式的改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須要完善的?,F階段長江流域形成了整個流域帶的建設和對整個產業的轉型,進而提升了其整體的創造力和國際競爭力,原材料需要引入、成品需要輸出,經濟與交通緊密相關,因此必須要求各部門加快統籌建設整個運輸大通道,搭建一個高速有效的交通網絡,發展運輸體系整體實力和服務水平。目前長江流域的經濟帶是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地區,是實現地區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提升東部地區交通網絡的建設和通暢的水準,同時加大擴充對中西部地區交通網絡的覆蓋,這樣才能形成一種優勢的互補、分工協作,成為協同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保障。
2 我國外交政策的演變
2.1 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政策
自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外交政策就在不斷的更新、進步。新中國一直都秉承獨立自主,以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己任,聯合蘇聯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和發展好友合作關系,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平衡全球經濟局勢的姿態來告訴全世界,中國改革的決心和恒心。新中國成立之初,毛主席先后提出“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三條方針,也是這三個方針奠定了新中國外交政策的雛形。
時間推移到20世紀60年代末,在當時社會局勢不穩定,面對敵人的肆意欺辱,我們無畏無懼,捍衛了中國人的尊嚴和主權。中國一面抵制了蘇聯對中國的威脅,另一面堅決反對美國搞“兩個中國”的陰謀。
20世紀70年代,毛主席大膽且成功的地改變了中國的外交格局,讓我國在外交上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這個階段里,我國著重在改善與西方幾個大國的關系,集中力量和策略來應付蘇聯的威脅。
1974年2月,毛主席在會見來華訪問的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提出了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中國與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不論是在廣度還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發展,在這一時期,我國的外交出現了實質性的進展。
自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 中國可以說是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中國開始實行全面的外交政策和實行真正的不結盟政策。中美建交后,中國加強了“聯美抗蘇”的“一條線”戰略。通過外交部的一系列的外交活動,中國不斷的在完善與鄰國的關系,加強了彼此之間的政治、經濟的往來,不遺余力的發展與西方國家和東歐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關系。
2.2 我國外交的現狀
隨著外交政策的蓬勃發展,中國在國際地位的提升,世界各國對中國的城市發展也越來越關注。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發展為方針,堅定的把我國的發展前景放到了經濟建設上。無論從國際形勢發展,還是從中國的國內發展形勢上來看,我國在“和平發展”的方針上又增添了“合作”結合的特點,通力合作,為我國外交的發展奠定了堅定的基礎。中國不遺余力的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始終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己任,構建一個良好的、和諧的世界,這是中國外交最終的目標。
2.3 我國外交的發展策略
2008年對于北京、對于中國都是一個經濟飛躍的一年,也是中國外交史上絢爛的一筆,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刷新了世人的眼光,讓外國人眼中落后、貧窮、蠻橫的中國,從此刻起有了一個新的定義。也是這一年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各國經濟實力的對比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在面對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的事件中,我國的表現備受全世界的矚目。當今我國的外交與世界其他成員國的溝通中有幾點矛盾值得商討:首先,目前的來看中國對外宣傳還是以發展中國家來界定,但同時我們很多的利益載體和發展規劃、發展水平都和發達國家沒有什么區別;其次,從客觀上來講,中國對內和對外的政策之間的聯動問題尤為突出。那么怎么才能平衡這種內外的壓力,不遺余力的協調各方面的的利益訴求,成為制定下一步外交政策面臨的難點。
3 城市外交進一步提升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
3.1 加強經濟外交發展
首先,我們要加強與世界發達國家的經濟往來,維護好與各國領導人的友好往來,增強各國的利益交融,從而推動彼此經濟往來的關系和可持續性的發展。進一步的推進中美共贏關系建設,用更多更好的合作成果來不斷充實合作成員國的關系發展;其次,我國將進一步構筑穩定、友好、繁榮的周邊戰略方案,深入貫徹周邊國家的外交工作,與周邊國家和睦友好的相處、加強互利合作發展,加強對外貿易的往來,做好進出口貿易;再有,我們將更深化的與諸多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誼。我們將加大中國與非洲各領域務實的合作協同發展,落實對非洲的援助措施,推動中國與非洲經濟貿易的合作取得新的突破,尤其要為發展中國家仗義執言,維護并發展好發展中國家的各項權益。
3.2 加強對外經濟貿易合作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全面進行了經濟體制的改革,并且增加了與世界發達國家的交流和合作,對外貿易不可否認的是成為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一個尤為重要的因素,中國的對外經濟貿易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外經濟貿易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有了對外貿易,讓國際各國的貿易往來有了可比較性,從而降低成本,也讓資源得到很好的配置,這是對外經濟貿易最直接的作用。那么在獲得成本優勢后就可以加大投入、加大生產規模、增加產能,得到經濟利益最大化,從而又進一步降低了生產經營成本。另外,對外貿易的不斷交流溝通發展也是進一步的促進了技術水平的發展,這是對外貿易的另一個間接的作用。
3.3 經濟外交為我國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
我國的國土資源雄厚,自然資源也很豐富,經濟外交作為一種國際經濟互通的主要媒介,不但能為我國的和平發展帶來足夠的自然資和生產原材料的供給,還得到更多有利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國一向都是以和平發展為目標,對國際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都是以平等、互利的手段作為合作條件。但是在目前的國際自然能源的產出供應的鏈條中,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還是站在一個主導的地位上,這也使得我國在自然資源的開發、生產和供給上有一定的劣勢,如何才能改善這種局勢,要想讓我國的企業在國際上獲得這些自然資源,不但要加強自我的實力,加大開發技術的投入、生產技術的提升,還要做好發達國家政府的外交工作,阻止對我國資源開發上的一些阻撓。
3.4 創造優良的周邊環境
那么,如何來創造良好的周邊環境呢?以前,發達國家欺凌、遏止中國的發展,例如對我國領國的煽動、反華、拉攏周邊國家給予他們一些好處,煽動他們和中國起沖突制造事端?,F如今,我國積極主動發展與周邊鄰國和睦相處、經濟往來等合作關系,按照“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理念;積極推行睦鄰、安鄰和富鄰的外交政策。其中,富鄰是指在經濟和人文上加強與周邊鄰國的互通互利的合作,不遺余力的推進各地區經濟的一體化進程,從而實現了我們的共同發展和共同進步。另外,周邊鄰國切實的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獲取更多的實惠和利益,也是穩定和加強周邊鄰國的關系。那么可以說中國的經濟發展走的穩,發展的全面帶來的繁榮同樣也是帶動了周邊鄰國的發展合作,周邊鄰國也能穩步的發展,同樣也作用于中國的和平發展、互通有無且息息相關。
綜上所述,外交經濟下的城市發展離不開戰略、策略,世界經濟手段也是越來越多的被用在各國的政治戰略中。發展中國經濟外交的重要點就是要從國際政治經濟出發、從外交大戰略出發、從外交的總方針出發,從而全面充分的認識到外交經濟對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政促經.政經結合,互利互惠.共同發展.形式多樣,注重實效”的原則,來發展我國經濟外交工作的新路線。由此可見,經濟外交工作對我國城市經濟發展非常顯著的,我們也必須要更好的來發揮外交經濟帶給我們的經濟作用。
參考文獻
[1]馮特君.《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張正寶,王曉帆.中國外交政策的演變[J].消費導刊,2008(20):232.
[3]楊勉,周慎.以“理”為本,構建“和諧崛起”的中國新范式[J].陰山學刊,2011(0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