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4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為外國人推出升級版“綠卡”據報道,作為中國努力改善人才引進計劃的一部分,政府將從7月起為在華獲得永久居留權的外國人換發帶有“智能芯片”的“綠卡”。新卡能在許多政府機構“刷卡”使用,令持有者更便利地進行購買火車票、入住酒店等日常活動。此舉是中國為外國人才在華定居掃除障礙改革的一部分。
2004年中國推出“綠卡”計劃,此后10年內向7356名外國人發放,但在華居住的外國人多達60余萬。近年來中國發放“綠卡”數量增多,去年1576名外國人獲得這種永久居留權,同比增長163%。
但許多“綠卡”持有者認為該證件僅有象征而非實用價值。鑒于該卡號碼與內地居民身份證不同,加上許多人從未見過這種證件,外國人依然被要求出示護照。
公安部表示,“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在華認知度不高,將把其更名為“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并把中英文名稱印在新“綠卡”上。
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透露,去年在內地工作的外國人超過90萬人次,而上世紀80年代每年不足萬人次。該局負責人表示,外國人是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中國已宣布一系列精簡永久居留權申請程序的措施,包括放寬對在京滬粵渝等大城市工作的外國人才的限制等。如今沒有工作經驗的外國學生在獲得碩士或以上學位后,可留在中國參加工作或實習,以前至少需具有兩年工作經驗。
不過,對嚴格的簽證規定、嚴重污染和法治環境等因素的擔憂,仍令中國吸引外國人才的努力面臨復雜挑戰。▲
(作者勞拉·周,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