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阿地力江·納斯爾
摘 要:在這個網絡信息技術急速發展的新時代,網絡新媒體異軍突起,因其擁有傳播快和形式新穎等優勢,使得網絡新媒體在與傳統媒體的對壘中未占下風,而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逐漸融合催生出了一種新型媒體模式——全媒體。全媒體時代的來臨給記者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本文先是概述了全媒體的概念和發展,進而提出了成為合格的全媒體記者的有效策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全媒體;記者;傳媒
在這個時代,人們幾乎被網絡信息淹沒,而作為網絡信息傳播推動者的網絡媒體,在這個時代占據著更多的話語權,傳統媒體融入網絡媒體的過程中,傳統記者就面臨著向全媒體記者的轉型。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全媒體記者,如何在這個媒體全方位布局的時代繼續傳播有效信息和引導公眾輿論,成為擺在每個記者面前的問題。只有充分地了解全媒體,才能找到成為優秀全媒體記者的策略。
一、全媒體概述
全媒體從狹義上定義,是指所有媒介載體形式的總和。它最早出現在國外,至今已有十幾年的發展歷史。十幾年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日益融合,不斷豐富和發展著全媒體的內涵,廣泛意義上的全媒體,就是指媒體機構把記齊采訪編輯好的內容,以視頻、動畫、圖片、文字等表現手段,通過電視、報紙、廣播播、網絡、手機等多種媒介進行同時傳播,實現任何人在自主選擇的任何時間、地點、方式都能隨時接收到媒體發布的信息,使得受眾獲得更及時、更多角度、更多感官滿足的媒體體驗。近年來,我國出現了幾種主要的全媒體發展模式,即全媒體新聞中心模式、“臺網互動”模式、“報網合一”模式和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模式,這些模式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新聞傳播的載休、內容和方式。
二、成為合格全媒體記者的有效策略
(一)思維方式的不斷創新
好的創意、行動,以及實踐的革新,首先都需要思想的創新。在全媒體時代,記者不能再僅僅滿足于信息的簡單收集發布,而要有立志提升新聞行業的雄心壯志,不斷嘗試各種以革新為目標的新聞探索。全媒體記者要有信息融合的頭腦,發揮不同載體的不同組合產生的效應。新聞報道要改變過去生產一次性產品的思路,主動適應不同媒體的要求。無論是對應網絡社交媒體的短小生動,還是傳統媒體要求的深度原創,遇到合適的題材,要有超前的意識和準備,把信息盡可能地設計成可以被無限次利用的資源,使新聞產品盡可能地被重復利用。在報道形式上,積極嘗試圖片、視頻、聲音、圖表,甚至動畫等相結合的創新方式。在思維方式的創新方面,國外媒體的探索值得借鑒。CNN開辟了一檔欄目,設專門的記者編輯審核社交媒體的爆料和草根記者的現場報道,添加編者按,形成了公眾和記者混合報道的形式。
(二)專業領域的深度拓展
好記者的要求是“專家”與“雜家”相結合,一專多能。記者在職業生涯里一般會有相對固定的幾個“條口”,諸如教育、農業、科技等。因此,除了新聞專業知識外,記者對“條口”所涉領域應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成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型專家。隨著網絡上各類專家發聲越來越多,記者只有不斷拓展自己專業知識的深度,才能在互聯網時代發出權威聲音,為公眾提供理解信息的路徑,進而影響公眾。一些新興媒體就因其專業而在數字時代脫穎而出。專業、準確、權威,是互聯網時代吸引眼球的殺手锏。如果記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里觀察思考不輸于專家,便擁有了核心競爭力。
(三)知識結構的全面更新
雖然全媒體式的采訪并不應該成為記者的工作常態,但記者對新媒體知識的了解卻應該與時俱進,以保持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則能勝的戰斗力。一旦重大突發事件發生,記者能夠擔當起向全媒體發稿的各項重任,盡可能地發回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多媒體內容,而不致錯失良機。作為全媒體記者,在現場需要靈活轉換文字和視頻兩種思維方式。視頻技術并不是會用攝像機就能解決。文字記者大多對視頻、鏡頭的推拉搖移、電視剪輯等沒有太多的訓練。因此,文字記者在掌握基礎的視頻技術之后,要下功夫對電視編輯進行鉆研,比如如何運用鏡頭語言,如何構圖,兩個鏡頭之間的過渡怎樣符合視覺習慣又符合新聞因果邏輯關系,同期聲以及話外音的運用等都有講究,還要掌握對網絡上海量數據掌控的能力,并學會從中尋找線索、創造價值。
(四)工作網絡的多向延伸
新媒體的內容將呈現“文字+圖片+視頻+互動社區”的多形態,因此,記者不僅需要建立自己的新聞網絡,包括消息來源和專家支持網絡,還要在社交媒體中發聲,建立起與受眾溝通互動的社區網絡,及時掌握社交媒體發生的重要新聞,深入了解受眾的信息需求與信息消費習慣、哪些信息最受關注等,形成自己獨特的信息來源和溝通渠道,提高信息獲得和傳播的效率,樹立記者以及所服務媒體的權威和聲譽。全媒體記者要充分利用網絡、手機等互動傳播的“新聞眼”,挖掘受眾的新聞資源,善于與受眾互動。為適應網絡傳播,記者還應學會制作DV、動畫等。掌握了這些采訪技能,就初步實現了向全媒體記者身份的轉變。
三、結語
總之,新媒體有其新思維,在傳統記者向全媒體記者轉型的過程中,記者們必須適應新媒體的新思維,以其專業的技能和全面而扎實的采訪技巧,征服新媒體的受眾,只有這樣才能在眾多新媒體傳播者中贏得更多的話語權,成為新媒體的把關人,為社會信息篩選和公眾輿論方向的把控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楊寧.如何當好媒體融合時代的全媒體記者[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0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