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楠+賈昊楠
摘 要:社會學是一門專門采用多種研究形式對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實物進行研究的科學,涉及到研究范圍相當廣泛,社會行為、社會心理、社會道德等問題都是它的研究范疇。開展社會學研究主要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去改善社會,能夠有效指導社會發展與進步。開展社會學研究主要是針對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現象或者社會行為進行概括總結,能夠促進地方的發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國家與地區的具體情況是不一樣的,在開展社會學研究是也需要根據地方情況進行調整。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發展,社會學已經在全球范圍進行不斷滲透,開始具備有地方的特色,形成本土化的社會學。一般來說社會學的本土化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需要研究者們付出更多的思考與努力。本文主要就社會本土化的內涵以及具體的落實路徑研究進行探討。
關鍵詞:社會學;本土化;內涵;路徑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推動的過程中,來自全球的不同國家之間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風俗民情等方面都出于溝通交流過程中,但是在融合過程中,依然有很多外來新鮮事物與當地實際情況存在相互排斥情況,無法很好地進行融合。社會學是一門針對社會事實開展研究的人文學科,直接指導我們對于整個社會所表現出的現象以及行為、生活等的認識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已經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廣泛流傳,并且有相當多專家學者前赴后繼的開展研究工作,在研究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研究方法的調整,其實質上就是社會學的本土化過程。要想讓社會學充分發揮其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有必要深入探究社會學本土化的內涵,積極研究本土化落實的路徑。
一、社會學本土化的內涵
社會學本土化指的是將從外界引入的社會學中合理的內容與本土社會的具體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結合,不僅能幫助社會學更好的認識本土社會,在本土社會得到更好的應用與發展,還能夠不斷進行深化發展,逐漸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會學理論與研究方法的過程。
在給社會學本土化進行定義時,首先需要意識到社會學本土化是一項學術活動,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社會運動變化,但是卻不直接等同于社會變化,它與很多發展國家進行現代化過程中涉及到的本土化概念不一樣, 更不是人類學科中研究的本土主義運動,主要研究的是社會學的學科發展,以及如何對外來社會學進行調整使其在本土得到更好的發展。
所謂的“將外界引入的社會學中合理的內容與本土社會的具體實際進行有效結合”指的是:
1、社會學本土化并不是對社會學的否定與隔離。事實上,社會學最早產生于西歐,在短時間迅速在全球范圍進行傳播,有其歷史必然性,更是由于當時現實社會的實際需求推動的,它能科學有效的解釋很多其他科學知識無法解釋的現象,能夠幫助 解決很多社會問題。
2、社會學本土化是一個過程,它發生在外來的社會學知識與本地實際結合的過程中,本土化,就是將外來的社會學進行變化,使其能夠適應本土社會,最終能夠在本土社會扎根,得到發展,推動本土社會的發展。在進行外來社會學與本土社會的具體國情進行結合過程中出現的結合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也這是通過這個結合過程,研究者們才能夠發現外來社會學中哪些是合理有效的內容成份,哪里存在有缺陷,明確外來的社會學研究方法并不完全適用于本土社會研究的觀點,迫使研究者們對外來社會學不斷進行調整與改造,在實際改造過程中凸顯出本土化的需求,最終明確社會學本土化的要求。
3、社會學本土化意味著并不是所有的外來社會學知識都需要引進來,需要對外來的社會學知識進行批判的吸收,將本土社會作為社會學本土化的基本研究對象開展具體研究活動。根據社會學發展歷史來看,受社會學與美國社會學先后在歷史上起著引導作用,因此在進行社會學本土化研究時必然需要對歐美國家的社會學有一個了解,掌握他們在社會學領域取得的成果,從而確保能夠在社會學本土化研究中進行有效汲取,更好的發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社會學理論和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社會學本土化過程中提到的以本土社會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本土社會中的社會現象與問題都需要全面記性研究,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以那些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社會現象與事物。
社會學本土化雖然可以分為階段性與全局性兩種狀態,但是這兩個階段的目標最終都是追求社會學的完善性,這種完善性又可以細分為兩個層面,一是社會學自身的不斷進步與完善,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二是在整個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以及自然科學構成的科學體系中能夠保持自身的獨立,各自分工,不會出現地位缺失也不會出現越位現象,能夠充分發揮自身應該發揮的作用。從完善性本身來說,它就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東西,因此在追求目標實現的最終結果潛移默化中變成了追求目標實現的具體過程,借助目標實現的過程性來表示完善性的最終目標,由此可見,將社會學的完善性作為社會學本土化過程中終極目標實質上意味著社會學本土化需要從實現目標的具體過程以及目標最終實現情況兩個角度進行雙向衡量。這種目標的設置不僅與社會學本土化的現實規律相吻合,還避免了在本土化中可能存在的夜郎自大的現象,推動社會學本土化的不斷前行。
在社會學本土化的過程中,對其起推動作用的驅動力源自于本土自身,在本土社會內部形成的天然動力是社會學本土化的天然內驅力,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來自本土社會外部的力量不能夠很好的轉化成本土自身的動力,與本土內部天生的動力合理退訂社會學本土化的進程,那么社會本土化將會變異成一種社會學領域的兵變,諸如現在依然存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叛亂事件,直接影響到本土社會發展。
社會學不僅是一門理論性強的科學,還是一門極具有應用性的學科。社會學本土化是發生在社會學領域中的一種學術研究方向,并不是為了改變一直以來社會學所研究的理論目標以及具體的應用目標,它的研究目的是借助外來社會學中的有用成分與本土社會的具體實際全面結合,使得社會學的研究目標能夠在本地得到更好的實現與發展。
二、社會學本土化落實路徑分析
針對如何在我國落實社會學本土化的路徑,我國社會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許多側重點各有千秋的觀點,但是經過分析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各個學者的觀點存在區別,但是都集中意識到中國的具體國情在完成社會本體化中的重要性。事實上,實現中國社會學的本土化并不是要憑空在中國造出一個獨屬于中國的社會學方法,而是借鑒西方社會學淵源,結合中國國情有效落實到位。
(一)社會學方法要“符合”中國國情
社會學方法符合國情指的是從社會學的方法應用上來看,整個研究設計過程都需要從中國當前國慶出發,每一個細節都要照顧到國情的局限性。在社會學研究過程中涉及到的國情一般來說分為三類:一類是從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宏觀的大角度,比如說當前我國實現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社會主要風俗民情等等;一類是整個社會的具體情況,一般指的是一個社會的具體結構以及社會設置情況,比如說我國當前是如何進行城鄉劃分的、我國的戶籍制度、基層的管理制度等等;一類是社會民情,主要是從具體的研究對象出發,研究特質,比如說中國人整體上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性格特征、思維方式等等。在社會學研究中社會學方法主要是在這三類不同的國慶中應用開展,他們相互組合構建成具體的社會學研究情景或者社會調查情景。
在考慮社會學方法符合國情時需要考慮到兩個問題,一是處于不同的國情形勢下時,社會學方法的實際應用過程以及制定的社會學研究方案策略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一是在研究不同的社會學課題是,應用的社會學方法應該各具有其特色。換句話說,就是雖然從整個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社會學方法無論是研究方法還是涉及到的技術手段都是一定的,都是起源于西方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是建立在西方研究經驗基礎上的,具有明顯的普遍性,比如說問卷調查、實地研究等都是社會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是需要進行靈活變通,考慮到每一種社會學方法的適用范圍,根據國家實情以及具體的研究課題來進行選擇,堅持特定的研究需要進行特定的研究設計的研究員則,不斷進行社會學方法的操作方法與手段的創新發展,不能照搬其他國家開展社會學本土化研究時的做法。
(二)從社會學方法本土化的角度來理清中國國情
每一個國家的國情都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的內容,但是對于社會學本土化來說,國情中包含的不同因素之間對于社會學本土化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重要性并不一樣,并不是國情中的每一項內容都具有實用價值,況且,在開展特定的社會學課題研究中需要討論的國情內容也會存在差異性,因此在進行社會學本土化過程中需要對中國的國情從社會學本土化的角度來進行分析整理,摸索出其中對社會學方法本土化最具有核心意義與重要價值的內容,進行提煉,在掌握精華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不斷調整與積極創新,最終實現社會學本土化的目標。與此同時,研究者必須意識到一點,任何科學研究的方法都不存在可以照葫蘆畫瓢一層不變的模式,在開展任何社會學研究過程中都需要根據國情進行深入分析,酌情考慮,追求更恰當地方法去實現研究目標。
(三)過程展現的探求策略: “符合中國國情社會學方法”的研究思路
即使我國已經就社會學本土化開展了大量研究,在如何落實社會學本土化的路徑上提出了許多具有參考意義的建議與觀點,但是縱觀中國社會學本土化相關研究,依然找不到一個明確的研究思路,專家學者更多的研究重點依然停留在為什么要進行社會學本土化、怎樣實現社會學本土化等問題上,但是對于落實社會學本土化路經研究并不多。
從“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學方法”的角度來研究社會學本土化,其中便包含著社會學本土化的具體研究思路——過程展現的研究方式策略。“過程展現的探求策略”主要指的是對社會學本土化的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強調在進行社會學本土化研究過程中需要將研究與具體的實踐過程結合在一起,在實踐過程中摸索符合中國特殊國情的社會學研究方法。社會學本土化研究過程更注重的是社會學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的具體應用情景,在這個特殊的情境中,社會學方法中不同的因素互相作用,將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展現在情境中,集中反映了社會中各項關系,因此這是進行社會學本土化研究的重要切入點,研究者在參與進去的同時可以及時發現社會學研究方法在具體的情景中應用時會遇到麻煩與問題,才能更好的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策略調整,最終確保社會學本土化目標的實現。
(四)創新是實現社會學本土化的有效手段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開展社會學本土化本身就是一種對當前社會學研究中存在的照搬照套西方社會學研究方式的不滿與抗議。要想在中國特殊的國情中通過過程展現的形式來落實社會學的本土化必然離不開一定的創新意識與實踐基礎。落實社會學本土化是一項極具有創造性的工作,在進行過程展現的探求策略中,除了需要及時發現社會學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困難或者可能面對的困境以便于做好防備工作之外,還需要研究者具備有一定的創新意識與實踐經驗,才能夠對西方社會學研究過程中的方法與操作進行改革與創新發展,更有針對性的來克服在研究中遇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情問題。
社會學本土化是一項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的復雜工作,抓好創新工作是做好社會學本土化的有效手段,無論是從宏觀層面來制定方法還是具體到就某個問題開展社會調查都必須要結合具體的國情開展,這需要研究者們不斷進行創新發展,樹立創新精神,并將創新精神落實到實際的社會學本土化工作中去。
社會學本土化實質上是將外來的社會學與本土社會的具體實際有機結合的過程,主要是為了實現社會學對本土社會的深入了解與認識,更好的將社會學應用在本土社會中,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形成更具有本地特色的社會學相關理論以及方法。對于類似我國這樣從國外引進社會學或者社會學發展相對比較晚的國家來說,只有借助社會學本土化的途徑真正落實社會學本土化,才能真正獲得社會學的進一步發展,演化出更具有本土特色的社會學學科,相關社會學家才能立足于本國社會學科實際,與國際社會學科比較發達的國家進行平等的交流與合作,獲得世界話語權。
參考文獻:
[1]陳光金.“中國經驗”的理論蘊涵[N].人民日報,2007-05-25.
[2]杜斌,鄭毓信.評臺灣“社會科學本土化運動”[J].學海,2001(3).
[3]費孝通.試談擴展社會學的傳統界限[J].北京大學學報,2003(3).
[4]風笑天.社會學研究方法:走向規范化與本土化所面臨的任務[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5(6).
[5]王雅林,唐魁玉.社會學研究的方法論認同與理論創新問題[J].學術界,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