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立娟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良好的興趣,不僅能使人開闊視野,豐富心理活動內容,使人精神振奮,情緒飽滿,而且對豐富人的知識,開發人的智力,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人只要對某種事物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的學習,并力求參與其中。數學學習也是這樣,如果教師能夠巧妙地應用各種方法,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求知欲望。
一、讓妙趣橫生的導入揭開趣味學習的序幕。
好的問題是創造性的源泉,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語情境創設,就像一把鑰匙悄悄的開啟學生的心扉,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造成學生渴望學習的心里狀態,從而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例如,我在教學《5的乘法口訣》時,我借助《熊出沒》的故事引入課題:里面有一個愛砍樹木,破壞環境的家伙,他叫什么名字呀?學生回答:“光頭強。”老師接著說:“這個光頭強每次都想到森林里去砍樹,他又經常被愛護樹木,注重環保的熊大、熊二給趕出來,為此,他很不服氣,他又提出要跟熊大、熊二比計算的要求,結果他又輸了。有一道題光頭強不明白,為什么熊大、熊二能算那么快,光頭強到底輸到了哪道題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不好?幾個連續的問號展現在孩子面前,一下子調動了探索的興趣。注意力馬上集中到了思考問題上,這時,抓住了學生們好奇,急于想知道為什么,從而促進其動腦、動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為學習新課做了鋪墊。
二、通過創設競爭性情境,感受學習興趣。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我們既然處在一個大的競爭環境中,老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為學生創造展現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例如,我在教學求《平均數》這一課時,我把書中的主題圖固定的求甲乙兩組平均數改為現場表演。臨時把全班學生分成甲乙兩組,每組選四名學生進行踢毽子比賽。老師這時采訪了我們的運動員,問甲隊一名選手:“你們想不想贏?”學生說:“想。”又問乙隊一名選手:“你們想不想輸?”學生說:“不想。”老師接著說:“一隊想贏,一隊不想輸。這回還得賽場上見。“老師宣布比賽的規則和要求:請各運動員,按一定順序站好,老師選幾名裁判員。要做到公平、公正。選手們請注意,音樂一響開始踢,掉下來接著踢。音樂一停,立刻停止。各位裁判員,找準自己所對應的選手數清楚個數。各位運動員,裁判員,準備好了嗎?踢完后匯報結果,填好統計表,算出平均數。就這樣全同學已進入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之中,暗中為自己的隊加油,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引發出來。
三、巧設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思維特點,設置游戲性情境,把新知識寓于游戲活動之中。通過游戲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在游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學《人民幣》這節課時,創設“微型市場“的游戲展開教學。學生事先準備一些橡皮、直尺、鋼筆、鉛筆、文具盒等,給每位學生發放一定數額的兒童玩具紙幣。指導學生在班級“微型市場”里分別充當售貨(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員和顧客,開展模擬購物活動。指名學生說出買文具時付錢、找錢的過程,談一談是怎樣使用人民幣的。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了哪些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在上面的案例中,學生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并受到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表揚鼓勵,強化興趣
興趣來自于鼓勵,要知道,有時老師的一句話,一個手勢,乃至一個眼神,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適時給予夸獎式的評價,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因此,我對學生每取一點進步,都要進行表揚,發一個“笑臉“攢起來,湊到十個到老師這兒換一個神秘的獎品。這樣學生非常在意自己在課堂上和學習中的表現,極大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心情,從而強化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創設故事性情境,喚起學習興趣。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故事是兒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編制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例如,在教學《5的乘法口訣》一節內容中時,再練習中我為同學講了一個故事:老師看到大家動手又動腦,解決了這么多的問題,老師心里特別高興,我們班小朋友真能干,現在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聽,好嗎?你們喜歡《西游記》嗎大家都知道,孫悟空很了不起,本領可大了,會七十二變。有一天,老孫遇到了很多妖怪,一個人打不完,怎么辦呢?聰明的孫悟空靈機一動,拔出了一根毫毛,輕輕一吹,就變出五只小猴子,又拔出一根,又變出五只,它連續拔了四次,每次都變出五只猴子,結果把妖怪打得落花流水。老師故事講完了,你們知道孫悟空一共變出幾只猴子跟妖怪打的嗎?此時,學生都被故事內容所吸引,然后讓學生說出方法,這個故事把數學知識寓于故事情節之中,從而喚起學生的興趣。
六、巧于參與,培養興趣,使學生樂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如在講“毫米、分米的認識”這節課時,我注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首先讓學生想一想,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比一比毫米、分米誰大誰小?量一量書本,一分硬幣的厚度,看一看教師是怎樣量的,從而有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樂中學。
總之,教師要運用各種科學的教學藝術去打開學生求知的心房,去點燃興趣之花。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要善于激發和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教學中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讓學生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