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摘 要:本文論述了人民幣貶值的因素,國內因素主要是央行主導、經濟下行、貨幣政策方面降準降息,國際因素主要是世界經濟強國美國逐步退出量化寬松;進而論述了人民幣貶值對我國經濟帶來的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以及如何避免人民幣持續貶值帶來的風險。
關鍵詞:貶值;經濟;人民幣國際化;資本
一、人民幣貶值的因素
(一)央行主導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開數據顯示,最近一輪人民幣貶值開始于2014年12月8日,海關總署發布我國11月的外貿數據后,各項指標均低于預期,隨即在人民幣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即期匯率出現了罕見的貶值。這是此次貶值的誘發因素。主因還是由央行引導的,目的在于打破2010年8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單邊升值的狀態,防止熱錢流入,打擊游資的非法套利活動。此次,由央行主導的人民幣匯率貶值,也是為了保證國家金融體系安全,防止過量的資金流入房地產和投機性行業,吹大資產泡沫,防止金融系統的高杠桿和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出現,央行主動于2014年在外匯市場上公開投放大量人民幣,增加基礎貨幣供給量,主動引導人民幣貶值。同時,于2013年開始多次降息降準,推動人民幣貶值
(二)我國經濟下行,使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GDP增長速度是10.4%,2011年是9.3%,2012年是7.7%,2013年是7.7%,2014年GDP增長速度是7.5%,2015年GDP增長速度是6.9%。
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發展速度從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長速度的降低,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使國際資本對人民幣及人民幣資產持謹慎態度,紛紛減持人民幣而增持美元,加大了對美元的需求量,減少了對人民幣的持有量,這種交易行為相當于在外匯市場上增加了人民幣的供給量,使人民幣貶值。
(三)降準降息,使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
2013年以來,由于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進入慢車道,企業經濟效益普遍下滑,裁員潮頻現,為了減輕各行各業的融資成本和債務負擔,央行宣布降準降息。
如果我國存款利率高,加息預期增強,則居民的投資意愿和購買意愿就會降低,本國居民就愿意持有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產,則外匯市場上的人民幣供給量就會減少。國際資本也會增持人民幣,減少對美元的持有量,相當于對人民幣的需求增加。反之也成立。
(四)美國退出量化寬松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以來,美國推出量化寬松政策刺激美國經濟的發展。2014年,根據美聯儲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強勁復蘇,美國宣布退出量化寬松。美聯儲加息意愿增強,因為美元是國際通用的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美元走強,引起其他國家貨幣,包括人民幣,出現貶值。
二、人民幣貶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有利影響
1、因為我國的外貿出口以產品代加工為主,產品技術含量低,產成品附加值低,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因此,我國的對外貿易主要依靠低價取勝。
2、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促使人民幣成為國際結算貨幣。
(二)不利影響
1、抑制消費,使人民生活水平降低。人民幣貶值,同樣數量的人民幣所兌換的外幣數量必然減少,相當于以外幣衡量的商品價格升高了,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降低。那么,老百姓外出旅行、購買海外商品或者出國留學,勢必要花費更多的本幣。這樣,就會抑制居民的海外消費行為。
2、抑制投資。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和積累,我國相當一部分的行業和企業的生產產能,出現了相對過剩,迫切需要“走出去”,擴大對外投資。人民幣貶值,使得這些企業的對外投資成本上升,因為以美元計價的生產要素和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漲價了。一些投資風險大,短期效益不佳,利潤率低的海外投資項目,就會被放棄投資或者延期投資。許多海外投資項目面對人民幣貶值,就會因為利潤降低、成本升高而被停滯。
3、國際資本外流,對國內經濟失去部分信心。人民幣貶值,中國經濟下行,降息降準,使國際資本對中國未來經濟形勢呈謹慎態度,短期內,大量資本撤離中國,造成國內資本市場上,資金供給量減少,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進一步抬高,對于困境中的中小企業,更是雪上加霜。隨著人民幣的持續貶值,國際資本的撤離速度會加快,撤離規模也會進一步加大,勢必給資本密集型企業帶來災難。
三、避免人民幣貶值風險的措施
(一)提升科技水平和研發能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消耗過剩產能
因為我國出口產品科技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出口優勢主要依靠人口紅利,即較低的工人工資和其它生產要素價格,依靠低價搶占國際市場。這樣勢必會和其它主要貿易伙伴國產生貿易摩擦,國際貿易爭端不斷,“反傾銷”不斷,我國的出口產品頻頻被設置貿易壁壘和障礙。因此,我們要不斷提升研發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提高產品技術含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速經濟轉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國際貿易中占據有利和主動地位,增加對外貿易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防止相關產業大起大落,本國經濟才能平穩發展。
(二)增加我國的對外貿易伙伴國數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近年來,西方主要貿易伙伴國經濟衰退,國民購買能力和購買意愿降低,我國物美價廉的生活用品占據當地市場,勢必對當地相關行業照成巨大的沖擊,引起當地居民對中國產品的排斥與抵觸。因此,我國與這些西方國家的貿易摩擦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必須大力拓寬對外貿易渠道,和更多的國家發展貿易伙伴關系。
參考文獻:
[1]黃怡.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原因分析及其對宏觀經濟影響的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