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益矣++曾錚
摘 要:加強對公眾服務信息能力建設,是保障信息公開制度有效執行的重要手段,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的必然要求,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保障。該文首先調研了國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經驗和國內公共服務體系現狀,然后從環保行業的角度出發,對四川省環境保護廳環保公眾服務平臺的總體框架結構進行了設計研究。該平臺主要包括外網數據管理平臺、支撐平臺、環保數據搜索平臺、企業服務平臺、公眾參與平臺、數據服務平臺及相關標準規范。通過2015年對公共服務體系進行的探究和相關建設,四川省環境保護廳希望環保公眾服務平臺能夠更加豐富化、便捷化,有效提高環境信息公開的深度與效率,加強政府與企業、公眾之間的溝通交流,大幅提升服務型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真正做到“以公眾為中心”,一切以方便公眾使用和滿足公眾需求為出發點。
關鍵詞:公眾服務 政府職能 電子政務 公共服務
中圖分類號:X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b)-0089-02
現代信息通信技術正在改變著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電子政務是構建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手段。電子政務公共服務,是政府以公眾為中心、以電子政務系統為依托,借助由互聯網和其他信息化手段所構建的現代服務體系向社會大眾提供的公共服務[1]。作為一種新的服務范式,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在改進公共部門的服務質量、效率和效能,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公眾服務平臺的國內外進展
國外在推進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發展方面,提出了兩大類八大理念:一類是從公共服務維度角度,提出“以公眾為中心”、“惠及所有人”、“無處不在”和“無縫整合”;另一類是從政府的維度角度,提出“開放的政府”、“快速響應的政府”、“變革的政府”和“集成的政府”[2-3]。美國是世界上公認的電子政務發展最早、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其通過政府網站的形式為社會提供有針對性的公共服務。在國內,上海市強調“從政府視角到百姓視角”的轉換,非常重視通過信息化手段實施政府信息公開,責成監察和法制部門組織監察和評議,賦予公民和社會組織以舉報、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權力。
隨著內外環境的變化,電子政務公共服務正處于新的變革中,由簡單滿足公眾需求向深入調查和理解公眾需求轉變、由訪問單個部門向訪問統一門戶轉變、由單一渠道服務向多渠道一體化服務轉變。隨著公眾對環境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受監管的企業越來越多,面臨繁復的環保業務辦理體系、大量且分散的各類環保業務數據、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職能要求、公眾和企業對環保信息化不斷增長的服務訴求,建設面向社會的環保公眾服務平臺已成為當前的迫切需求。
2 環保公眾服務平臺總體框架設計
結合四川省環境信息化建設現狀,四川省環境保護廳設計了環保公眾服務平臺,主要由外網數據管理平臺、支撐平臺、環保數據搜索平臺、企業服務平臺、公眾參與平臺、數據服務平臺以及環境信息標準規范體系、安全體系、運行維護體系等構成。
外網數據管理平臺構建了數據庫體系定義的數據存儲結構,根據環境信息資源的特點劃分不同的庫,實現對平臺所有數據統一的存儲和管理,對外提供統一的數據視圖和數據訪問服務。同時提供并行分析計算、數據挖掘以及調度和管理能力,為平臺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數據服務基礎和有力的技術保障。
支撐平臺通過建立外網環境信息資源目錄,構建面向互聯網用戶的全新的數據共享服務體系;通過建立數據接口服務,實現將不同應用系統所提供的功能抽象到服務級別;通過建立數據交換服務,實現內部與外部數據的流轉共享;通過建立空間數據服務,基于GIS實現環境質量和污染源數據的可視化展現。
環保數據搜索平臺利用文本挖掘技術、全文檢索技術自動對各類環保業務數據及政務信息進行快速全文檢索,實現通過資源目錄按關鍵字進行快速查詢業務辦理信息、最新動態、監測信息等,為用戶提供環境信息資源的一站式搜索服務。
企業服務平臺將通過建設面向企業的統一窗口,實現企業注冊、登錄、信息變更以及和現有或新建的業務系統的申報模塊對接等功能,體現“一次登錄,萬事通行”的理念,方便企業網上辦事。
公眾參與平臺實現政務公開、在線辦事、公眾參與三位一體的多功能平臺。以公眾參與為主體,通過政民互動的形式,進行民意征集,收集公眾的需求,分析公眾的需求,解決公眾的需求,從而進一步提高公眾參與質量。
數據服務平臺通過數據查詢和數據分析功能,實現對各類環保業務數據的查詢訪問和分析利用,并面向外網用戶提供數據服務和應用,能更方便、快捷地找到需要的信息內容,從而使之更符合公眾的數據查看需求。
通過制定和貫徹執行各類規范,從技術上、組織管理上把各方面有機聯系起來,保障環境數據的采集、加工、應用、管理、共享、分析、交換等工作的標準化、統一化,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集成工作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3 環保公眾服務探試性建設實踐
為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搭建環保公眾服務平臺的雛形,四川省環境保護廳于2015年建設了門戶網站環境數據服務平臺,對數據服務、公眾服務都做了試探性的建設,已初步實現了集環境質量監測、監管、生態等業務數據發布和數據解讀共享為一體的綜合展示服務平臺,將分散獨立的數據整合為開放性的、可擴展的、高效性的綜合數據。結合GIS等多種方式,優化數據發布形式。同時新增了“我的周邊”模塊,通過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綜合、實時地實現“我”定位的周邊環境數據的展示、查詢等功能,增強了用戶體驗效果,提高了數據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環保部門面向公眾的服務能力。
該次試探性的建設是具有實踐意義的,同時也為將來環保公眾服務平臺的全面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4 結語
為了適應當前環保信息產業飛速發展的新浪潮,抓住信息技術革命的洪流,四川省環境保護廳對公共服務體系進行了探究,設計出環保公眾服務平臺,希望在進一步加強環境信息公開、打造服務型政府、積極推動互聯網+環保、服務創新改革等政策的指導下,從信息公開、環境監管、技術支持等方面提高服務能力、監管能力和信息化能力。
該文通過調研國內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經驗,表明我國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迫切需要提高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發展水平。然后通過對四川省環境保護廳環保公眾服務平臺的總體框架結構進行了設計研究,希望能更加豐富化、便捷化、更有效提高環境信息公開的深度與效率,既能滿足企業、公眾對環境信息快速獲取、交流、發布的需求,提高外網環境信息采集、加工、發布、共享系統整體性能,也可以滿足企業、公眾對環境信息豐富形式的需求。真正做到“以公眾為中心”,一切以方便公眾和滿足公眾需求為出發點。
參考文獻
[1] 趙雪峰.國外推行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經驗與啟示[Z].北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2011.
[2] 解振華.發展環保標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J].中國環境管理,2015,7(4):100.
[3] 高興武.論服務型政府公共產品的供給[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