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愛君
【摘 要】本文中,筆者將學習共同體與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結合起來,對區域性中學歷史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進行了深度探究。希望通過此次研究,能夠為今后相關內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區域性;歷史教學專業;共同體構建
引言
當前,我國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到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了能夠提升中學歷史的教學效率,實現區域性中學歷史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從而滿足中學歷史教師尋求自我專業發展的要求, 本文將有目的性地對區域性中學歷史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構建進行探究。
1. 區域性中學歷史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
由于城鎮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高于農村地區,所以城鎮地區中學在構建歷史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時候具有強大的經濟保障。另外,同農村地區居民相比,城鎮居民的思想更加開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表現的更加明顯。再有,城鎮地區利用基礎設施完善的優勢,吸引大批優秀歷史專業人才, 使得城鎮地區的中學歷史教師隊伍水平遠高于農村地區。 最后, 城鎮地區的教育改革進程要快于農村地區, 城鎮地區中學歷史教師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時速度更快。
1.2專業學習共同體模式不夠新穎
一般而言, 中學歷史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模式主要分為三種, 分別是教研組模式、年級組模式以及備課組模式。但是,在體現中學歷史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模式特點上只有少部分學校存在,如教師學習團隊和課題組,這充分表明了素質結構的合理性不足。
1.3歷史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形式化嚴重
過于形式化的歷史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共同體成員間的合作性和分享性不強。在構建區域性中學歷史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過程中,合作和分享是關鍵內容。但是,大部分歷史教師更愿意獨自開展工作,對其他教師的信任度不高,擔心如果向其他教師分享教學心得會威脅到自己的教學優勢。其次,缺乏多樣化。多樣化缺乏是創新性缺乏的一種具體體現,在共同體中,雖然要求一致性,但并不代表歷史教師都必須接受同一種教學理念。
2.構建區域性中學歷史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幾點建議
2.1政府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
教育實施的最終目的是向社會輸送優秀人才,政府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如行政命令、教育計劃等,能夠為教育的開展指引方向,保障教育的健康發展。鑒于上文筆者提到的城鄉之間教育發展存在差異的情況,政府一定要制定相關的教師培養與培訓政策,為高中學校,尤其是農村地區的高中學校提供政策上的扶持,幫助高中學校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歷史教師隊伍。
2.2學校自身提供支持
第一,學校應當提供共同學習的場所,配備充足的辦公用品,為教師之間開展專業學習奠定環境基礎。第二,為教師訂購相關教學研究的報刊雜志, 讓教師能夠了解教育熱點問題。第三,加強同區域內其他學校歷史教師的合作交流,給本校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更大平臺。
2.3歷史教師自身的素質要求
首先, 歷史教師一定要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深厚的教學、科研能力功底。只有具備強大的專業水平,才能夠滿足專業學習共同體構建的需要。其次,歷史教師需要具備合作、分享的精神。之所以稱之為共同體,主要是要求歷史教師要相互交流,分享經驗,共同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再有,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當中。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促進的是歷史教師專業發展,沒有一定的活動支撐是難以實現的, 這就要求歷史教師一定要參與到共同體的活動當中。
3.共同體運行機制的構建
3.1構建歷史教師專業學習的共同體
這是區域性歷史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功能作用發揮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共同體的構建需要符合教師自身的意愿,通過不斷協商讓歷史教師能夠自愿加入到共同體當中。共同體中,所有成員堅持共同的目標,明白教師、學生和管理者應當相信什么,可以創造什么,從而為未來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當然,未來目標有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之分,無論是長期目標還是短期目標的實現,必須以現實情況為基準,在通過共同體成員的商討后才能確定。
其次,根據各區域中學的實際情況構建其不同模式的歷史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比如,規模較小的中學可以將相近學科教師組建在一起,如歷史、政治或地理等科目教師。如果中學的規模較大,則可以直接以歷史教師組成專業學習共同體。
再有,各種共同體模式,無論是相同還是相近,都必須主動參與到區域內其他共同體的交流溝通中,拓寬專業發展的渠道。
3.2區域性中學歷史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實踐
筆者以江蘇某地區中學構建的歷史大備課組為例。首先,該地區結合了全區域的中學歷史教師組建了高一、高二和高三三個大備課組。然后,在共同研究討論下,制定出大備課組的兩個發展目標。緊接著,在目標制定的基礎上,認真執行了三大策略--執行合作、補短和研究。其中,合作策略包括了校本資料的集體開發、教學策略優化、考試信息共享;補短策略包括了校際結對、送教上門以及大課交流;研究策略則涵蓋了集體備課、聽課評價以及課題研究等內容。
4.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作為教學的參與者,其素質將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區域性中學歷史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能夠提升歷史教師的素質水平,促進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最終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熊燕,王曉蓬.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內涵及生成要素[J]. 當代教育科學,2010,03:29-31
[2]商利民.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
[3]陳夢琳.論高中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D].河南大學,2010
(本文為“構建有效的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實踐研究”課題組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