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曉豐
【摘 要】教師要立足自身歷史課堂,通過科學的方法,運用有效的手段,嘗試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轉變教學觀念,挖掘學科的潛力,注重學生情感價值觀念培養,關注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
【關鍵詞】歷史課堂;核心素養;出發點;關鍵點;立足點;支撐點
核心素養研究的興起和發展與時代發展、社會變革密切聯系在一起, 已經成為順應教育改革趨勢,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2016年9月,北師大舉行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表現、落實途徑等做了詳細闡釋。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十八個基本要點。
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呢?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總框架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核心素養,是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 歷史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歷史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識、關鍵能力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的綜合表現,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所養成的相對穩定的、必備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歷史學習能夠體現出的帶有歷史學科特性的品質,其培養離不開歷史課堂,歷史教學應該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
一、制定清晰有效的三維目標是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出發點
歷史課程目標是對歷史課程學習的總體要求,包括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等方面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是歷史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清晰科學教學目標的設計則直接關系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因此,在設計三維教學目標時,需要深刻領會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在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出發點,遵循歷史教育基本規律,充分發揮歷史教育功能,使學生掌握中外歷史基礎知識基礎上,初步學會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從歷史豐富的內涵中挖掘養分,逐步形成對歷史的正確思想認識,提高認識現實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社會價值觀念的認同,達到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公民的道德標準。如在設計“貞觀之治”這課的教學目標時,就不能簡單籠統地設定為“了解貞觀之治的背景、內容,理解貞觀之治對歷史的推動作用”,應該將其設計為“在了解貞觀之治的知識點基礎上,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二帝的開明思想及其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到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認識到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團結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這樣設計的教學目標,既注重智育的提升,也注重德育的修行,使學生潛移默化為內化為優秀的品格,外化為崇高的行為。
二、實現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是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點
隨著時代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人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則是之一素養培育的關鍵點。傳統的教學方法由于受落后教學觀念的影響,存在諸多弊端,這些弊端影響了學生學習歷史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歷史課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難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因此,必須創新歷史教學方法,開拓多種學習方式和途徑,豐富學生學習經歷,促進體驗與感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熱情,啟迪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實現知、情、信、意、行的轉化。
三、建立科學的課程評價機制是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立足點
傳統的教學評價重結果而輕過程,重求同而輕求異,評價目的片面、范圍狹窄、手段單一,已經不能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因而建立科學有效的多遠評價機制成為了課程改革的一大重點,也成為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立足點。多元教學評價評價既要注重評價學生的學業成果,例如歷史知識、學習能力、思維方法與道德品質等,還要考慮到學習的其他變化,如對所學習內容的情感傾向、對學習方式的效果領悟,以及與相關學科的遷移情況等。它包含體現評價目標的多元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法的多元化。評價目標的多元化是指既要重視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歷史基本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更要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的評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是指要充分重視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僅僅是教師評價學生,還應該有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的相互結合;評價方法的多元化,除了紙筆測驗外,還可以采用歷史習作、歷史調查、歷史制作、教師觀察等方法。通過多元化的歷史評價,對學生給予及時的、有針對性的鼓勵、幫助和指導,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習動力,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四、充分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是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支撐點
對課程資源的積極開發與充分利用是歷史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條件,也是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支撐點。歷史學科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歷史課程資源的豐富性。從歷史學科來講,歷史教材、歷史文物、歷史遺址遺跡、歷史題材的影視資料、蘊涵著豐富歷史內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等等,都屬于歷史課程的資源。這些課程資源既包括傳統的教科書、圖書資料,也包括現代網絡、信息成果;既包括校內的,也包括校外的。在歷史課程的實施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提高對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并且積極主動、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讓學生產生不同的歷史體驗和感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搭建起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支撐點。
綜上所述,要培養未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公民,教師就必須深刻認識歷史學科素養的內涵與結構,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書人明理, 立德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