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賀良
摘 要:教練技術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初,在企業管理、員工發展、領導素質提升等領域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教練是一種激起個人潛力并使個人獲取最大成就的技術,針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現實,筆者積極嘗試運用教練技術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收到了較好的指導效果。
關鍵詞:教練技術 大學生 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c)-0215-02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高校的社會聲譽和學生高質量的就業需求促使我們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要堅持以生為本,以就業需求為導向。該文分析的是廣義上的就業指導,包括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等課程教學和與就業相關的咨詢輔導等活動。該文通過嘗試運用教練技術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實效。
1 教練技術的內涵
教練技術起源于美國體育界,網球教練添·高威獨創了一套教人迅速學會打網球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法,該方法是通過讓一個完全不會打網球的人在20 min內學會打網球的嘗試實踐過程,由此總結衍生出的一種指導性方法和技術[1]。20年來,教練技術從體育界發展到企業界,在企業管理、員工發展、領導素質提升等領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高校尚處于起步階段。
從教練的本質來看,教練技術既是一種思維方式,又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教練拋出一系列問題(“奇跡式”“假設”“度量式”“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問題),促使來訪者正向思考、澄清目標、改變思維、制定計劃,積極行動,從而知行合一,獲得成果。教練不會給來訪者提供意見和建議,更不會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僅僅針對來訪者表現的有效性給予一定回應,促使來訪者調整心態、澄清目標,制定計劃,并以最佳狀態去行動,不斷超越,創造成果。
從教練的過程來看,教練技術是一門通過心智模式的完善來發揮潛能、提升績效的管理技術[2]。教練是一個支持來訪者全面成長與發展、改進與提升的過程,重點在于理念引領、思路探索、聚焦目標、激發行動、調整心態、改變狀態、引發學習、發揮潛能,使其工作和生活更加平衡圓滿[3]。教練以中立者的身份,通過引導性的交流,讓來訪者向內挖掘潛能,向外發現可能性,全面認識自我,澄清目標,制定行動計劃,以最佳的狀態朝著目標去努力。教練就是幫助來訪者不斷建構自我,在與教練的互動過程中,讓來訪者不斷挖掘自己、清晰自己、發展自己,不斷地建構自身的認知、人格、情感、態度等,并對自己的學習和行動負責。
從教練的核心來看,任何情況下,教練所注重的都是引導來訪者思考“未來”“怎么辦”和“要什么”,而不是追問“過去”“為什么”和“不要”,更不是向來訪者提供從現在到未來的捷徑。教練技術在于強調“以人為本”,針對人的理想信念,引導來訪者跳出慣性思維,聚焦于自身,主動承擔。專注于目標是教練技術中最重要的一步,教練的工作就是充當鏡子和催化劑,幫助來訪者澄清“現在”(現在在哪)和“未來”(要去哪),然后引導來訪者積極思考、凝聚力量、挖掘資源、努力行動。
2 教練技術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價值和具體應用
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存在針對性不夠、實踐性不強等不足,一部分大學生就業方向不明、職業意識缺失、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大學生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實質是供需不平衡、人職不匹配造成。人職匹配是一個動態過程,實現了從學歷到職業資格再到能力的層層篩選[4],大學生處于職業生涯發展的準備階段,尤其需要專業輔導人員提供一套有針對性的系統方案,用來促進個人的職業生涯實現從認知、探索、準備到選擇的發展。教練技術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遷移和導入,能切實促進學生與單位間的人職匹配。
將教練技術應用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所作的人性假設是:每個人都愿意不斷地自我超越、自我實現,全方面發展自我;人是具有有限理性的,既有進取心和責任感,又有惰性和依賴性,因此需要不斷地合理引導;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達到他所要求的目標[5]。這一人性假設使教練技術的應用價值比較廣泛,對積極向上的優秀青年大學生尤其具有突出作用。
2.1 有助于大學生澄清目標
一個人制定的目標正確適當與否決定著事業的成敗。一個明確的目標可以指引方向,賦予生命意義。目標是教練存在的基礎,厘清目標是教練的起點。在教練的眼中,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真正追求,在外界的驅動下渴求一些表面的東西,并把它當成自己的目標,尤其是現在的大學生,從小在父母和老師呵護下成長,目標就是考上一所理想大學,對于自己的真實需求很少去探索。教練的目標就是通過一定的技術和方法,幫助來訪者挖掘出潛藏在內心深處的真正需求,并將其訂立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就業咨詢中,很多來訪者的問題產生根源在于目標不清晰,教練技術的應用就能展現出它的獨特魅力,比如通過“奇跡問題”就可以幫助來訪者澄清目標。
譬如:一個找工作多次受挫的女生來求助。
學生:“老師,我已經投了10來家單位,有些直接被拒了,有些簡歷投出去石沉大海,今天我又被拒了。現在我都不知道要怎么辦了。”
(1)老師:“你想過沒有,未來的人生目標是什么?”
學生:“我想過這個問題,好像還沒想清楚。”
(2)老師:“現在,我們試著想象一下,你工作5年后過上了夢寐以求的生活,那會是個什么樣子?”
學生:“工作忙碌而充實,有一定的成就感,收入穩定,領導欣賞我,同事關系融洽,和男朋友的關系很穩固,他很愛我……”
兩個問題意思相同,但得到的回答卻截然不同。(1)是一種直觀、理性的問法,學生要在瞬間抽象想法答題,難度比較大;(2)是一種形象、感性的問法,屬于教練技術中的奇跡問題。奇跡問題主要是通過呈現感性、形象而具體的問題,讓來訪者表達自由而真實的自我。此時,如果教練追問:“剛才想象時,你有什么感覺?”這會讓來訪者充滿了能量,使其更加清晰自己想要的生活。
2.2 有助于大學生探尋新的生涯路徑
現行教育體制下,學生的生涯發展路徑已經呈現出固化態勢,擇業過程中,學生一般對工作地域、企業性質、薪資福利有著明顯追求,好像只有去了大城市、大企業,拿高薪才有面子。學不了滿意的專業就郁悶,去不了理想的單位就頹廢,學生往往因這種思維的局限而糾結。
教練通過強有力的問題,引導來訪者打開思維局限,突破信念屏障,挖掘潛力,看到新的可能性,從而做出選擇,努力開創自己的生活。筆者在大學生就業指導過程中,發現一些大學生面對問題情緒化、考慮問題模式化,只有少部分學生通過挖掘自身潛能和可利用的外部資源來解決問題。教練技術中常用的頭腦風暴、適當的沉默和不斷的追問等技術對于引導學生整合資源,去尋找新的生涯發展路徑積極有效。
譬如:一位工科女不想從事技術方面的工作,想以自己的第二專業去外企做行政管理工作,卻又覺得難度太大,沒有競爭優勢。
老師:“對于你理想中的職業,你具備了哪些基礎條件呢?”
學生:“我的第二專業成績很好,專業知識很牢固。”
老師:……(停頓沉默)
學生:“我考了秘書證,英語四六級都過了,口語還不錯,正常的英語交際沒有問題。”
老師:“還有什么呢?”
學生:“大學期間我做了很多社會工作,擔任了學生會副主席,組織協調管理能力都很強,舉辦過幾次大型學院活動很成功……”
老師:“這都很好,還有嗎?”
學生:“我有個叔叔在外企當高管,我可以找他了解一些信息。”
在來訪者目標清晰、心態調整后,教練有目的地沉默、肯定地暗示、啟發式地追問能讓來訪者的思考和表達更自由、更廣闊,并引導來訪者進一步挖掘自身潛能和可利用的外部資源,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2.3 有助于大學生調整心態
在就業咨詢中,一些學生因為自我認知偏差、理想與現實沖突、行動力缺乏,產生了自卑、焦慮、依賴等負面情緒,這是就業指導工作中的難點。信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成果。教練技術的核心原則就是從改變信念和心態入手,通過“換框”技術幫助學生釋放情緒,引導學生積極正向地面對問題,處理問題,激發學生的動機和潛能,從而創造出令人驚喜的成果。
譬如:一個極不喜歡自己現在所學專業的轉專業男生來求助。
學生:“老師,我原來學的是隧道,家里非要我學電氣工程,我一點也不喜歡現在這個專業。”
老師:“你不喜歡電氣專業,是因為課程太難?學習上有困難嗎?”
學生:“不是,我成績還不錯,在班上排前五呢。”
老師:“不喜歡電氣專業,還能排到班級前五名,你是怎么做到的?”
學生:“其實我學習能力還是很強的。我也不是討厭這個專業,只是不喜歡家里的安排而已,覺得他們不信任我……”
我們可以看到,來訪者初時充滿了焦慮和怨氣,教練通過換框技術提問后,他從負向思維轉向了正向思維,從焦慮不滿轉到了積極自信。
2.4 有助于大學生促進行動、實施計劃
由于缺乏行動力和有效約束,大學生一般停留在頭腦中或紙面上的行動計劃比較多。教練通過跟進和督促,在學生遇到困難或者氣餒的時候,幫助其明晰目標、改善心態。
教練技術中的跟進和督促使教練將支持者和陪伴者的角色發揮到極致。教練通過持續跟進,一方面針對來訪者積極行動給予不斷的支持;另一方面通過適時有效的反饋,引導來訪者不斷澄清、持續改進和收獲成果。
基于心理學、教育學、語言學發展起來的教練技術,大大改善了人們的工作方式,提升了生活品質,改變了看事物的角度,在面臨壓力和扶擇時拓展了新的可能。將教練技術應用于大學生就業指導,還需要不斷探索總結、不斷創新發展,才能進一步激發正能量,成功開啟精彩的職業生涯旅程。
參考文獻
[1] 劉星.企業教練技術應用于中職學生生涯輔導中的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C版,2013(12):75-78.
[2] 曾令華.領導干部應用教練技術提升領導藝術[J].領導科學論壇,2013(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