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斯文
摘 要:啦啦操是一項具有很強觀賞性和體現團體精神的運動,但由于我國啦啦操運動發展時間比較短,因此在現下很多體育院校中,啦啦操課程體系教學還處于一種探索階段,沒有通用的教材,也沒有明確的指導方法,這就為啦啦操教學課程開展帶來了很多不便。對此筆者將從這一問題出發,對啦啦操專項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構建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體育院校 啦啦操 專項課程 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b)-0161-02
啦啦操是在“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衍生的一種教學課程,對學生的身體塑形與團隊精神培養都具有重要意義。但在現下的體育院校之中,很少有院校專門開設啦啦操課程,大部分院校都將啦啦操納入健美體操課程之中,這對于啦啦操課程的長遠發展具有很多不利的影響,因此必須解決當前體育院校啦啦操專項課程教學的不足。
1 啦啦操的起源與體育院校啦啦操發展現狀
啦啦操就是指以音樂為背景,在指令操作中完成托舉、翻騰、對拋等動作,這項運動不僅是在考驗運動員的個人能力,還要考驗團隊的配合能力,只有團隊動作能夠保持一致性,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因此啦啦操也是一項團體運動,同時還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啦啦操最早起源于美國,是在2000年左右才傳入我國,而最早引入啦啦操這項運動的是廣州體育學院,因此東南沿海區也成為了我國啦啦操的發源地[1]。在2009年后,我國成都開展了全明星啦啦操夏令營,這使得啦啦操在我國西部地區不斷擴展,隨后啦啦操在我國各大體育院校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有數據顯示,在調查的28所高校之中,其中有16所體育院校都相應地開設了啦啦操課程,但是只有廣州體育學院為代表的少數學院開設了啦啦操專項課程,其余院校都將啦啦操課程納入了健美體操課程之中;從啦啦操師資隊伍分析,現下院校的大多數啦啦操教練員都是健美體操教師或者形體舞蹈教師,缺乏專業的啦啦操教練人才,且在全國性的啦啦操比賽中也可以發現,地區成績差異明顯,且后備專業人才相當匱乏。由此可以看出,國內對于啦啦操運動的開展研究還不夠成熟,各大體育院校對于啦啦操課程教學,還都處于一種探索階段。因此在未來的體育院校發展中,能夠對啦啦操運動予以重視,充分發揮體育院校職能,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啦啦操專業人才,是體育院校的責任與義務。
2 體育院校啦啦操專項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構建的重要意義
啦啦操運動能夠在體育院校風靡,并在我國迅速傳播并不是一種偶然,究其原因是啦啦操運動不但符合大學生的蓬勃與朝氣,且還對學生的體質提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首先,啦啦操對于學生而言,具有很好的塑形作用。在啦啦操這項運動之中,融合了爵士、街舞、花球等多種不同的舞蹈風格與時尚元素,而這些元素之間的組合,對于學生的形態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且舞蹈元素本身就可以鍛煉學生的柔韌性與協調性,加之啦啦操中的一些彈跳動作,更可以提升學生的身體控制能力,同時在啦啦操中還有一些托舉、拋接等動作,這都是可以鍛煉學生身體力量和反應速度的。由此可以看出,啦啦操是一項具有技巧、韻律、力量等多種元素融為一體的運動,可以全方面地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其次,可以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啦啦操的核心內涵是具有積極樂觀與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因此啦啦操是一項蓬勃向上的體育運動。在進行啦啦操訓練時,學生可能會遇到各樣的困難,但是學生只要能夠擁有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就可以戰勝這些困難,這正是對學生意志力的一種培養[3]。最后,啦啦操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集體主義感。啦啦操這項運動無論是在比賽中還是在表演中,都是以團隊的形式出現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口號、動作、手勢都必須要統一,這就是對團體配合默契的一種考驗,學生只有秉持團體精神,互幫互助,才能共同進步,這也是現代素質教育的一種體現。
3 體育院校啦啦操專項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構建研究
3.1 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制定課程內容
著名的教育學者廖哲勛先生曾經說過,課程目標是課程發展的基礎,因此在構建啦啦操專項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可以說課程目標就像教學的鑰匙一樣,只有掌握課程目標,才能開啟體育院校啦啦操專項課程教學的大門。在該文中筆者將從布魯姆目標分類學研究出發,并結合現代體育專業培養目標與體操類課程培養目標,將啦啦操課程教學目標,分為5個方面,即身體健康目標、認識目標、情感目標、運動技能目標、社會適應目標。(1)身體健康目標。以科學鍛煉學生身體為主,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鍛煉學生健康體魄,同時為學生塑造身形姿態,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2)認識目標。通過啦啦操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可以了解啦啦操與體操或者舞蹈之間的區別與異同,進而掌握啦啦操的基本動作要法,在認真目標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身體素質訓練,進而將理論、訓練、教學融為一體[4]。(3)情感目標。啦啦操雖然是一項體育運動,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情感精神,這也是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關注的重點。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競技精神與體育道德精神,且要注重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現美、創造美能力的提升,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終身體育觀,進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4)運動技能目標。結合專業知識進行科學的訓練與教學,在提升學生啦啦操技能的同時,使學生具備動作編排能力、競賽組織能力、評判創新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全面提升與運動有關的技能。(5)社會適應目標。培養復合型人才,滿足社會就業是體育院校的主要教學目標,這一點在啦啦操課程教學中也同樣適用。在啦啦操課程中,要培養學生引導健身市場健康發展,并要具備促進體育競技市場規范化的發展意識,進而使學生更加地適應學校、適應社會。有了教學目標的指引,就可以從教學目標出發,構建教學內容系統框架,大體分為兩個部分,即理論部分和技能部分。其中理論部分分為:啦啦操概述、基本理論知識、啦啦操基本技術特征、啦啦操競賽規則裁判,而技能部分有可以分為舞蹈啦啦操、成套動作、基本動作、技巧啦啦操等,大概可劃分18個教學內容,構成一套完整的啦啦操專項課程教學內容體系。
3.2 多元化課程考核,全面技能評測
教學評價考核就是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調查,通過考核成績來對學生以及教學的優缺點進行判斷,教學考核不只是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同時也是對教師教學課程的一種判定。因此,在體育院校構建啦啦操專項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時,能夠將考核方式也考慮在其中,對于啦啦操專項課程構建以及課程的長遠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但現在啦啦操教學考核中,一直沿襲著體操教學的老套路,考核方式可以分為知識理論、技術技能、學生學習態度等幾方面,這種考核評價方式,不但考核的方面比較狹窄,而且具體量化也不夠,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因此,在構建啦啦操課程體系時,必須要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在原有考核的基礎上,增設學生綜合能力方面的考核,也就是以學生的主體取向評價為主,在評價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民主參與和協商交往,一切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先,對考核方式進行創新,還可以采用教考同步的方式,實現啦啦操教學考核的彈性化。其次在分數制定比例上,可以將理論教學占總成績的21﹪,技術考核占42﹪,綜合能力考核占25﹪,平時課堂表現以及日常測試占12﹪的方式,全方位地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評定。
4 結語
在“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體育院校啦啦操專項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構建正是對這一教育精神的倡導。通過啦啦操課程的開設,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還可以培養團結向上的精神品質,因此體育院校應該加大對啦啦操課程的研究探索。
參考文獻
[1] 羅湘南,江波.對體育教學內容設計的現狀研究與例析[J].體育教學,2013(1):19-21.
[2] 趙紅梅.如何通過變換角色來發揮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J].體育教學,2013(1):40.
[3] 張偉.《大學體育》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可行性報告[J].科技視界,2013(27):126.
[4] 白雪.在體育課中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對學生體質的影響[J].考試周刊,2009(18):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