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國
摘要:通過明確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清晰化課程任務,指導教師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優化有機化學實驗的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在掌握有機化學實驗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要求。
關鍵詞:有機化學實驗;素質;能力;培養要求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5-0273-02
有機化學實驗是大學化學及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從宏觀上看,在化學教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原因是隨著該門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多種的交叉化學學科;從細節上看,學生對于這門課的綜合掌握情況,影響著其自身綜合技能和寬廣知識基礎的水平。進入21世紀,在有機實驗課程教學過程、目的和任務中,不斷要求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作為學習這門科學的必備要求,可經過十年左右的發展該課程的任務往往還是在表觀上圍繞實驗知識和實驗技能方面進行開展,并沒有深入體現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培養要求。近年我國教育加強了大學及研究生畢業論文和科研論文是否“作弊”的檢查力度,并發現不少學術論文含“金量”低,同時還存在不少的論文抄襲和作假現象,這些問題的產生也間接反應在實驗教學中未注重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要求。圍繞這一教學問題,本文通過有機化學實驗課教學,探討學生在掌握實驗知識過程中如何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并通過這一培養要求指導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一、實驗教學中綜合素質的培養
什么是學生在實驗中的綜合素質?本文觀點認為學生實驗道德水平和實驗誠信修養構成了實驗教學中的學生綜合素質。綜合素質是一個沒有邊界的“框架”,它不約束學生知識水平和實驗技能水平的提高,但卻是約束學生道德行為的良好“枷鎖”。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驗道德水平,首先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另外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驗誠信修養,要讓學生客觀的實事求的對待實驗中的每個問題和結果。整體來看這兩者相互交叉影響著學生未來實驗(科研)工作的綜合素質。
1.實驗教學中學生實驗道德水平的培養[1]。具有較高成就和水平的學者,其本身肯定具有良好的工作習慣。因此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驗道德水準,首先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實驗道德基本行為。具體來說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道德行為需要從實驗細節入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例如:(1)進入實驗室學生首先要觀察實驗室狀態(包括藥品和儀器放置位置、衛生狀況),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復原實驗室至初始狀態。(2)實驗中要求學生保持實驗臺面整潔,不允許坐在實驗臺面上,同時規定學生禁止滿手拿著藥品、儀器進行實驗操作和不合理的走動,以防止發生安全事故。(3)實驗前后清點玻璃儀器等,這些基本習慣的養成,有助于學生培養基本實驗道德行為。
學生實驗道德水平還需學生具備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化學生產活動必然帶來環境問題,在這種問題背景下,發展低污染、低能耗、可循環和可持續的綠色化學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而這一要求的實現首先要培養具有“綠色環?!币庾R的化學人才,因此要求實驗教學過程中灌輸“綠色”意識給學生,例如:(1)設立可持續的實驗教學環節,循環利用化學藥品,我們正在探討擬利用“安息香縮合反應的綠色非氰工藝”實驗合成的安息香產品作為原料,開展題為“Cu(Ⅱ)氧化安息香合成二苯基乙二酮”實驗,這種教學內容設計不僅實現了產品—原料的再利用,而且兩個基礎實驗的產物都可以應用于有機合成研究,達到了可持續性發展的教學內容。(2)有機實驗教學中從源頭上減少實驗試劑使用“量”,這一簡單舉措直接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3)實驗過程中杜絕因稱量或量取試劑時麻痹大意所帶來的不必要浪費而造成的污染。(4)節約實驗過程中冷凝水的使用量,養成學生節約水資源的環保意識。
以上教學設計不僅從基本的實驗道德行為方面培養學生的實驗道德素質,而且從具體實驗細節入手在教學中灌輸“綠色、保護環境”的意識,全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也循序漸進的提高了學生實驗道德水平。
2.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誠信修養[2]。誠信亦是道德范疇,簡單說就是做事待人真誠老實,一諾千金;誠信的存在價值是督促人自我監督,做事情實事求是,不虛夸。這種高尚的道德已演變為現代社會公民的第二張“身份證”,由此可見其在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但目前我國現代教育中針對誠信意識培養教育的體現并不明顯,因此我國學生的誠信水平亟待通過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實現進一步的提高。
有機化學實驗是遵循自然客觀規律的自然科學,如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一方面促進了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在實驗事實中尋找發現規律,進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培養學生實驗興趣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實驗教學方法中融入誠信教育,可提高學生的自我監督能力,防范作假抄襲,為日后培養高素質的綜合人才打下基礎。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呢?(1)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體會誠信,理解誠信,提高學生的責任心。這種教學要求迫使改變以往的機械督導實驗和檢查數據的教學模式,轉而要求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實現自我監督,養成實事求是的習慣,從心理上真真切切的不愿做假。(2)在培養學生自我監督的誠信意識過程中,仍需要輔以懲罰措施。具體是學生在主觀意識上違背了誠信,那么即使實驗技能好,綜合方面優秀,結果也會被全面否決掉,這樣可讓學生從心理上“恐懼”弄虛作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實驗教學中綜合能力的培養
科學實踐及探索是推動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有效動力,這就要求教學中貫穿綜合能力的培養,以促進人類社會科學實踐的發展。本文認為有機實驗教學中綜合能力的培養主要包含三個方面:(1)掌握實驗技能;(2)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培養創新能力[3]。在傳統的教學任務核心是重視學生實驗技能的掌握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這兩方面的教學培養積累了大量的教學經驗;但與此同時,卻忽略或未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與當下教學中要求培養創新性人才的目標相違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需要學生有創新意識,創新意識的產生要求學生具有發現“原始問題”的能力,而這一教學概念在傳統的教學中未被引起重視。歷史證明,一些重要的發明和技術的革新,無不都是從發現原始問題進而演化發展的并成為偉大的發現,這就要求實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的習慣,同時也要挖掘隱藏在現象背后的問題,因此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挖掘問題,并在培養實驗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養成探索原始問題的習慣,最終達到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而只有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才會在以后實踐中不斷自發的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
三、結語
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現代實驗教學任務提出的更高要求,它符合新世紀教育背景下培養綜合素質高兼具創新能力人才的目標,同時也在具體實驗教學中促進了實驗教學內容、方法和方式的改變,明確了更深遠的實驗教學目標和任務。
參考文獻:
[1]倪新蕾.設計性實驗的創新能力培養與科學道德教育[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4,24(3):57-58.
[2]白雪梅,劉樹昌,詹偉達,崔瑩.實驗教學“冰山學說”淺談——加強誠信教育[J].科教導刊,2012,(8):44-45.
[3]郭玲香,周鈺明,雷立旭,王國力.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體系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4(1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