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學賢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被不斷創新和改進,課堂教學效率也得到了明顯提高。如何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做好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的義務和責任,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工作淺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效率
課堂教學改革是學校教育改革的主渠道。然而時下,語文課堂教學耗時多、收效低、“吃力不討好” 、“課業負擔過重”等尷尬現象相當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水平低。如何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長期以來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的原因分析
1.教師教學素養有待提高
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教師的問題,一方面教師日常工作繁忙,除了個人的生活外,還涉及到其他的日常工作,如作業批改、工作例會、教學任務、公開課聽講等等占用了老師大多的時間,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深入的教學研究。另一方面,教師沒有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術,沒有深入地吃透新的教材和新的改革內容,導致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無法實現新的教學目標。沒有及時地轉換個人教學理念,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仍然比較落后和傳統;最關鍵的是自身專業素質不足,導致在專業知識的講解上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
2.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新課改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但就目前而言,減輕學習負擔的口號一年又一年,但仍然以題海戰術和死記硬背為主,要求學生在學習量上達到一定要求。此外,各種必修課和選修課沒有真正落到實處,選修課的知識擴展只是一種了解,卻被必修課的知識灌輸所占用,甚至在新教材中所增加的各種新內容最后都只是形成了一個形式,沒有真正地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3.教育政策有待調整
新課改雖然在不斷的實行和推進,但就短期而言,其并沒有改變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以中考為學習終點的學習模式仍然是主流,從初三上學期開始,所有的初中課程學習就中考勝利為目的,所有的學習和努力都是以最后中考分數為評價標準。新課改所提倡的多種評價方式并沒有真正落實,也無就無法在但時間內轉變學習的重點。初中學習仍是以應試為主體,大大小小的考試,從開學測評到每月考試到最后期末,考試分數是衡量學生也是衡量老師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
二、創設情境,精心設計新課導入
導入新課就是運用生動簡明、切合實際的導語導入新課的過程。好的導語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新課產生直接的興趣、動機和求知欲望,這也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根據需要可靈活選擇新課導人法。
1.由舊課導入新課
通過師生共同回憶與本課有關的知識,溫故而知新,自然地引出新課。如《雷雨前》導語――我們已學過了高爾基寫的一篇很有名的散文詩《海燕》,運用了象征手法,通過對暴風雨來臨之前,海燕等形象的描繪。反映了俄國革命風起云涌的形勢。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在題材、主題及表現手法和《海燕》很相似的一篇文章,那就是茅盾的《雷雨前》,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課文。
2.由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不僅能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過程、經歷及社會時代情況,還能為學生把握理解文章內容打下一個基礎,從而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如魯迅的《故鄉》導語――1919年12月,魯迅回故鄉紹興接母親到北京,這次他目睹了在現實社會生活的重壓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鄉的人和事,令其十分悲憤。1921年1月,他以這次回家的經歷為題材。寫了一篇小說,這就是有名的《故鄉》。
3.由對作者的評價直接導入新課
如《囚綠記》一文導語――現當代著名作家巴金在回憶一位作家(也是他的好友)時說:“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般的心,同他談話,仿佛聽完一曲貝多芬交響樂。因為,我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這位作家是誰呢?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囚綠記》的作者陸蠡。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及他的散文《囚綠記》。
另外,還可以通過名詩名言、警句煉句導人。可以通過與課文相關的趣事導人新課,也可以根據猜謎語、講幽默笑話等形式導入新課。總之。新課的導入,既要根據課文內容,又要視學生具體情況而定,選擇好的導人法,對學生課堂學習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怎樣更好地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效率
1.轉變教師課堂角色
教師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改變傳統教學初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況,把教學看成學生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學生思維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與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變為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鼓勵不斷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養學生自覺、自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習慣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事實證明,“問”是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切入口。有人說,學習的過程是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的過程。只有學生有了疑問,才會產生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讓學生在探究中尋找答案,這一過程中,教師適當做以點撥和補充,這與老師將現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給學生,效果會截然相反。
本學期前兩周,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提問,由學生回答和補充,最后由老師小結。結果是學生發言踴躍,可是提的問題太多,有些問題根本不著邊際,但學生往往興趣很濃,占用了課堂大量的時間,卻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經過教學反思,目前我采用的方法是:對班級學生,根據座位劃分板塊,每四個或六個學生為一個學習小組,每篇課文進入新課前安排學生預習,并通過預習,由每個學習小組提問,組長在課前(至少提前十分鐘)將問題交上來,老師根據學習小組所提的十多份問題單,幾十個問題進行篩選,選出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問題。在課堂上討論每個問題時,先公布問題的提出者,這樣,對提問者是一種鼓勵,也能提高其他同學提問的興趣。學習小組討論問題后,每個小組可答問,也可補充。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只要一個同學回答了,課代表對整個小組都作記載,并把記載情況作為對學生課堂表現考核的依據。學生回答不夠好,老師再做小結和補充。而在學生回答和補充的過程中,老師主要是引導和鼓勵,以保證不偏離教學方向,激發學生興趣。通過努力,促成課堂教學的熱烈氣氛,讓課堂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不同經驗與認識的對話、交鋒、碰撞和協商中進行。
四、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策略
1.融洽師生感情,建立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
《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教學本質上應該是一種“對話”的過程,且對話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是基于對語文教學理想效果的追求。”“課程目標應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目標的設計著眼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這是《標準》所闡述的“三維目標”的理念,該三維目標是無法通過“滿堂灌”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實現的。教師務必貼近學生,融洽師生感情,建立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走近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并給予適時的指導和幫助,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實現三維目標。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育是基于被教育者的個人特點與實際需求,給予的喚醒、啟發、點撥和引導。教師要理解學生處于動態改變中的實際水平,隨時與之交流、溝通。交流、溝通的基礎是“傾聽”——傾聽的目的是為了掌握學情,為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思考做好“對話”的準備。教學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按部就班地完全按照預設的思路實施教學,而應該關注并依據學情,不斷調整教學思路,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這樣才能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2.完善課堂教學方法,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完善課堂教學方法是指教師應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注重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包括網絡視頻和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做好教學備案和情景設計,合理規劃好課堂上的問題設置和教學節奏。初中語文教學是一個看似比較容易但實際上很需要技巧的過程,其十分注重教師個人的專業知識能力,但這樣遠遠不夠,如何針對學習了多年的語文引起學生的興趣才是教師的立足點。
3.注重課堂教學的技巧,提高課堂駕馭能力
初中語文相比其他學科而言似乎更簡單,當前語文教學似乎只要為學生指出各個考試的重點,為他們講解各種生僻易混淆的詞匯與成語就是完成了整個教學任務。現實情況確實如此,導致對語文的學習雖然是一種常態化,但僅僅是一種機械的重復,沒有深入地探索語文背后的韻味和其所代表的文學含義。因此,語文教師應注重教學的技巧,輕松風趣的講解能極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地課堂安排則是能提高學生對老師的認同感。
4.運用各種激勵性的評價,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有效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也可以引入適當的課堂評價體制,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深入了解課堂教學的效果。隨后,教師可以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予以保留和推廣,對于教學效果不理想的教學方法可以進行改進或者剔除。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應該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教學活動,學生始終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準確定位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真正交到學生手中,做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服務者、引導者、激勵者和促進者。
教師要在對學生進行合理評價的同時,將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和評價。在完成課堂教學之后,教師要勤于反思:這堂語文課是否達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學各環節的時間安排是否合理?重難點是否得到體現?學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發展和提高?這些課堂上的教學因素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的高低,教師要及時評價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改進和提高,有效促進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五、小結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生動活潑的,應該是師生的互動,和諧的氣氛。語文老師應就如何激活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一番努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老師要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給學生以審美的能力,讓學生在美的環境下學習到豐富的知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第1版.
[2]張梅.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基礎教育研究,2012(22).
[3]金光明.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探微[J].新課程(教育學術)究,2011(2).
[4]俞霞.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課程(教研),2011,(01).
[5]舒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課程學習(上),2011,(05).
[6]吳靜.新課程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