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俊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利用信息技術不僅使課件設計的形象生動,讓學生的右腦直覺形象思維得到較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還可以使問題的設計和啟發易于多樣化和綜合化,更易于知識之間的滲透和條理化。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新的教育環境下,我們應當轉變觀念,變革“教”與“學”的方式,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抽象化為具體、將枯燥變為生動,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把“苦學”變成“樂學”。
一、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蹦敲丛鯓硬拍苡行У丶ぐl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探索的主題,改變教學態度、改變教學方法等等。現在信息技術在教學的出現,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1.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手段進入課堂,給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活力,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通過屏幕出現的那一副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那高質量的音響效果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勁頭,那變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單調和枯燥乏味。例如,我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運用事先準備好動畫《風箏》創設情境,看故事引入:一天,一只風箏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飛呀飛!遠處傳來機器的轟鳴聲,風箏抬頭看原來是它們家族的大哥哥——飛機,風箏高興的追著飛機,這時風箏線斷了,風箏飄落在一棵大楓樹上,風箏氣急了,這時楓葉安慰它說:你別生氣,你、我、飛機咱們都是圖形王國里的一家人。風箏疑惑的問楓葉為什么要這樣說呢?同學們楓葉說的對嗎?這樣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主動去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征。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到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激發學生求知欲。
2.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信息技術不僅 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學生通過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綜合信息技術能力。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中,它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能力和觀察本領。如:在《三角形分類》教學中,在練習時利用電腦在電子白板中出示這一組圖形(9個各種三角形,其中有4個鈍角三角形和2個直角三角形及3個銳角三角形組成的船形)讓學生觀察后,以小組為單位給圖形分類。在學生動手時操作時我深入小組和學生一同去完成。并讓學生說出為什么這樣分?讓學生一邊播放動畫一邊匯報,當動畫出現三組三角形圖,學生就能識別出其中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而且能夠說出這樣分的依據,這樣利用信息技術的動畫模擬,過程演示,使靜止的圖片成為動態圖。學生從中觀察變化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向縱深發展。也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本源于生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激發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信息技術無疑為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覺效果,使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為豐富、更為深刻、也更為主動。如:我在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時,首先讓同學們觀看動畫片《車賽》。在影片開始出現了方形輪子、三角形輪子、五邊形輪子及多邊形輪子和圓形輪子的汽車。當發出號令時幾輛汽車同時向前行駛。當學生看到方形、三角形、五邊形和多邊形輪子的汽車在顛簸中向前行駛。圓形輪子的汽車跑得又快又穩。在學生發出陣陣的笑聲時畫面停止,出現一個問題。同學們在笑什么?學生回答為什么發笑。這時,我又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只有圓形輪子汽車才會走的又快又穩呢?學生們積極思考,有的三、倆在一起探究后,積極回答問題。這樣的問題情境很容易引起學生更多的思考,使學生全身心進入學習狀態。
總之,利用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可以擴大課堂空間和容量,豐富教學手段,改革傳統數學教學模式,而且又能創造一個寬松、愉快的教學環境,能夠增強學生的理解力、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思維、觀察和綜合創造等能力。隨著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能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