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榮
一、要創設生活情境,在教學中激發學習數學興趣。
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能讓他們更好地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不僅有利于當前知識的掌握,對后期數學的學習也是極為有利的。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盡量引入生活情境,最好能使例題生活化、教學生活化、練習生活化,讓學生從小養成熱愛數學的思想,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能夠取得更好的發展。創設生活情境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可行性與真實性,其目的是為了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數學的思維解題。要穿插生活情境,簡化學習。多數人對數學的理解是抽象加理論,其實,排除這種思想是學習數學的關鍵因素之一,數學問題可以聯系到我們生活的實際中,將生活情境融入課堂,將實際問題抽象成生活中的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清晰,就像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例,坐公交車的時候,車與車之間的相遇問題、一個站點車行駛大約多長時間,這些時間間隔是否相等。學生在學習和做題中,大大降低了之前對數學枯燥、抽象的印象,降低了學習難度,學生學習興趣自然會提高上來。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數學,從書本里走向生活,使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總之,數學的學習不能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閉門苦修,小學數學教師要通過創新式的教學模式積極地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力,而不是一提到數學就和枯燥二字相連。讓學生知道數學的用途,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領悟數學的真諦,認知數學的魅力所在。
二、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在新課改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善于發現、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在數學課堂中開發學生的智慧和潛力,使他們的數學能力獲得有效發展。在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讓他們對新知識進行大膽探索,運用已有的知識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通過探究、分析,獲得新的知識體驗。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和教師的關系和地位發生了變化。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對他們在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數學思維不斷發展,能夠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分析問題,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在讓學生進行大膽探索時,教師可以根據知識的重點內容給他們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究,能夠使他們積極思考,有效掌握探究內容。
三、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在學習基礎方面存在的差異,從而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工作。首先,小學教師應當完成一些基礎的教學內容,然后再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出科學的教學方案,盡可能地幫助成績較差的學生提升數學學習能力。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進行探究式分組教學,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后,留給學習小組足夠的時間進行討論,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潛能,從整體上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一來,就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學習變得更加容易、輕松,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能力。所以說小學數學教師不但要將基礎的數學知識教授給學生,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而要做到這一點,數學教師必須要創新教學方法。科學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合理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數學水平。
四、要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自主學習,即學生自主制訂學習目標、監督學習、檢驗學習效果的過程,一方面可以節省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掌握自主學習能力,將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真正實現“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對學生的一生來說都是一筆受用不盡的財富。譬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上課之前進行有效的預習,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久而久之,學生就可以根據這個思路進行自主預習。例如,在講授“小數的大小比較”之前,我布置的預習問題是:(1)你覺得哪個整數比較大?(2)加了小數點之后,你覺得哪個小數比較大?進行過有效的預習之后,教學活動也得以更加順利地展開。
五、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在信息化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儼然已經成為課堂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它以強大的優勢席卷了課堂,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五顏六色的圖片、靈動優美的音樂、富有吸引力的卡通人物、情境遠遠比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更加奪人眼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是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不妨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緊密結合,寓教于樂,可謂是一舉兩得。例如,在講授“數一數”這一課時,我精心制作了課件,為學生創設了大森林的情境,活蹦亂跳的小動物、生動形象的鳥語花香,學生仿佛置身其中,紛紛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多媒體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使用多媒體的同時,教師也應該注意趨利避害,以免多媒體的制作過于精彩造成本末倒置,包括板書的忽視等等。總而言之,作為站在教育最前沿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樹立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學生,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活到老,學到老,不斷調整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將新課程改革思想貫徹并落到實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實現“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
六、要實施開放式的課堂教學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只有在開放的教學環境中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可以切實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此,教師應當根據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實施開放式的教學,從而激勵學生更進一步地探究數學知識和發現新問題。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統計圖表這一部分知識的時候,給學生充分的自由,不限制于內容與形式,要求學生自主地調查感興趣的人或者是事情,再形成統計圖表,進而有效地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并且,教師進行開放式的教學評價,也就是在評價內容中融入學生的價值觀、態度、情感等,實施自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各種方式的評價,進而使教學評價體系拓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總而言之,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師實施的教學模式也應當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最終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的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