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淑梅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是由“教”向“學”回歸的表現。生態課堂的精髓在于從實踐操作角度切入,在教育生態理論的指導下,優化師生行為,提升教學品質。筆者通過多年課堂教學實踐與研究,積累了一些典型案例,并提煉了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五項內涵特質,構建了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操作范式,旨在讓理論與實踐對接,從而實現課堂教學質量。
一、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內涵。
(一)自主性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十分關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應依據教學內容的實際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提供適宜的課堂生活,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并采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需要、獨立思考的時間、靜思默想的習慣和自主探求的欲望。
(二)多層次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多樣性、多層次性,可以為個體的數學學習和能力發展提供參照、借鑒和多種視角,從而使個體的學習和發展超出個體經驗和視野的局限。尤其是多層次的設計和多維度的對話交流,更容易使個體通過與具有不同生活經驗、認知結構和思維方式的同伴之間的交流、互動、碰撞與合作,獲得不同的態度、思維方式和思想觀點的啟發或借鑒,從而對自身認知結構、思維方式和情感態度進行調整和完善。
(三)合作式
在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合作式、對話式的學習方式是學生的有效學習方式,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師本對話和生本對話等要能順利展開。教學中,學生個體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并且使學生在多維的對話交流中分享數學思考。
(四)和諧性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是一個平衡而和諧的系統,課堂教學各要素之間和諧并協調發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態因子主要包括學生、教師、課程、環境與技術等幾個方面,這些關系的總和構成了課堂教學生態系統。因此,基于生態學的觀點,課堂就是一個生態場,和諧性是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理想追求。
(五)高品質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的品質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學生有時間自由地學習,并在單位時間內能夠獲取最大的收獲;二是指教師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是低耗的、有效的。在這樣的課堂生活中,學生活動人次多、密度大,課堂效率高、效果好;師生在課堂里會找到合適的“生態位”,關注人與環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雙向建構關系,他們可以通過對話和各自闡述的理由進行爭論。在小學生態數學課堂里,學生的數學素養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價值追尋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使傳統的教學方式悄然改變。首先,生態課堂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生態課堂上的每位學生都有自己在空間上的“生態位”,從而使得生態課堂的學習結構更加多樣而靈活。課堂上,小學數學教師以教學內容和有利于師生對話及學生參與為原則,恰當選擇編排方式,如采用半圓型、U型、橢圓型、馬蹄型和T型等。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都會依據教學內容和上課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合理選擇上課需要的教具、學具、媒體(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音響等。而且,教師需要盡量發揮傳統板書、黑板和小卡片的作用,追求低碳的課堂品質。其次,生態課堂大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合理預設、布置明確的學習任務,合理進行小組分工,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與空間,保證每個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并進行對話交流;當小組反饋時,教師要盡量與更多的學生進行對話,讓每個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顯露自己數學學習上的想法與困難,并幫助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在不斷的對話交流中生成新知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再次,生態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好伙伴、交換意見的參與者和發表觀點的傾聽者。因此,進行“對話式教學”可以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改變了課堂活動的樣態,“對話式教學”變教師單向的信息輸出為師生間真誠的交流互動。倡導學生主動獲取新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使問題情境將舊知與新知有效對接,讓學生的學習經驗自然聯結。倡導師生在平等對話中,各自敞開心扉、發表觀點,共同汲取雙方創造的經驗和智慧,進行經驗共享。可見,“對話式教學”使學生角色與教師角色的本位得以回歸,使課堂呈現出全新的樣態、學生的思維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而不時處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動態變化之中,師生在對話中真正實現和諧共長。
三、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簡易流程
(一)自主學習,聚焦問題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不僅關注所有學生的整體特性,還重視學生的多元差異。這個環節主要是教師立足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經驗基礎,通過設計導學案、活動單或調查表,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內容包括與本節課相關的已有知識的復習、預習文本內容的要求和提示等。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學教材,自覺與文本對話,與自我的經驗世界對話,并主動提出問題,實現舊知與新知的有效對接。在此基礎上,教師批閱預習作業,學生進行交流,共享問題、聚焦問題,師生一起篩選出本節課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或重點問題。
(二)嘗試探究,解決問題
這個環節主要是教師結合新課的學習,創設生動有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學習,并分享經驗、比較與優化、親歷與體驗的過程,使學生嘗試探究新知,主動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將伴隨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和生本之間的對話交流,引導學生明確探究的內容,掌握問題解決的路徑和方法,并敢于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和思考。這些經歷和體驗都圍繞著預習活動中提出的主要問題進行。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倡導以生態的眼光、態度與方法來觀察、思考、審視和分析課堂。課堂上關注學生主體因子的發揮,關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效的對話交流,使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導引者,讓學生在生態的課堂中尋找到數學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