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躍
電子游戲是一門新興的藝術門類,而電影已經擁有的百年的歷史,這兩者看似完全沒有關系,就傳統電影來說,其拍攝制作手法,展現方式與新興的電子游戲截然不同。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新技術的革新,電子游戲與電影藝術這兩種看似不同的藝術門類已經由不同逐漸互相促進,互相借鑒,并逐漸走向融合。
一.電子游戲
游戲是人的天性,單就游戲來講,游戲并不是近現代才有的,其是一種古老的娛樂方式,其遠遠的早于電影,貫穿于人類的歷史長河之中,如華容道,七巧板等等,其具有有互動性,娛樂性等特征,而其娛樂方式往往是單一的;電子游戲是依托于科技發展電子產品的產生而應運而出的,其依托的載體由最初的黑白掌機,街機,電腦到現今的手機。而電子游戲的制作和內容在最開始只是單一的對傳統游戲的簡單復制,如黑白掌機時期的俄羅斯方塊,到單機麻將,撲克,街機拳皇等,只是載體由人與人面對面,變為的電子產品。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于娛樂廣度和深度的需求,電子游戲已經逐漸變化為一種包含著音樂,美術,故事情節,等等一系列門類的綜合娛樂方式。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電子游戲已經有原來的單機,人與電腦的游戲,變為了多人在線,依托電子產品設備為載體實時互動交互的體驗方式。
二.電影藝術
電影產生于十九世紀末,距今已經有了百年歷史,又被稱為“第七藝術”,其以現代科技為手段,以畫面與聲音為媒介,在運動著的時間和空間里創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造銀幕形象,反映和表現現實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其融合了音樂,美術,文學,舞蹈等多種藝術門類的特點,是一門綜合藝術。歌德曾經說過“藝術決不應該和現實一樣,和現實毫無二致是不可能體現出藝術的”,因此電影在產生之初被人們拒絕承認是一門藝術。其只不過是因為機械的發展,以攝影局攝像機為載體而產生的一種低級的”玩意兒”。而今電影已經成為傳播最為廣泛,人們最喜歡的藝術形式之一。更由此衍生出的電影藝術家,電影藝術研究機構等。
三.電子游戲與電影藝術的共同點。
電子游戲與電影藝術看似兩者是完全無關,甚至有人認為電影藝術是“高雅的”“藝術的”,而電子游戲是“低俗的”,甚至好萊塢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曾經公開說,“電子游戲不是藝術”。這好比歷史重現般的讓我們回到一百年前電影產生之時,人們普遍認為電影是“低俗的”,不是藝術。但是在我看來,電子游戲不但是藝術,更會被人們普遍接受,終究被人接受為“電子游戲也是藝術門類之一”。同電影一般,現在的電子游戲也是融合了美術,文學,音樂等多種藝術門類的綜合藝術。甚至現今電子游戲同電影的從業者也是相通的。比如電影的場景,已經由原來的實際影棚搭建,逐漸改變為同電子游戲制作般的大規模使用電腦藝術,有或者電子游戲也有最開始的如掃雷,紙牌等無復雜美術,無音樂,玩法單一,等特點逐漸變化為現今這種需要大量精美的美術,有專門的游戲主題曲,甚至有些游戲有故事情節,如《仙劍奇俠傳》,電子游戲也逐漸發展為講故事的手段之一。其二者無論在表現手法,制作方式有著越來越多的共同點。
四.電子游戲與電影藝術的融合與現狀分析。
雖然電子游戲與電影藝術有很多共同點,但人們普遍認為二者并不是同一的,其根本區別在于“交互性”,試問電子游戲最區別于其他娛樂方式的特點就是其交互性。在電子游戲中,玩家作為娛樂的主體,是這門藝術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可操作性,特別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新的技術手段的應用,這一特點更越來越凸現出來,成為玩家逐漸增多最為重要的原因。這是電影所不具備的,游戲中的故事卻是越來生動,特別是2007年好萊塢編劇罷工潮以后,越來越多的編劇投入到電子游戲行業,大大提升了電子游戲的劇情設定水平;但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是,電影難道不具備交互特點嗎?電影的播放與觀者僅僅是你“演”,我“觀”的觀演關系嗎?任何藝術形式,帶給人們的最終結果多數為“滿足”,滿足的事什么,是人們的“心理需求”,“審美需求”,所以無論是電影還是電子游戲,甚至繪畫音樂舞蹈等傳統藝術門類都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彌補人們現實世界的缺陷。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就是人與藝術的交互。縱觀電影的發展歷史,電影由開始的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黑白到彩色,從2D到3D,甚至發展到現在的VR,其實科技的發展設備的發展,只是電影科技的發展的工具而不是原因。其根本原因是滿足觀影人的需求,這個需求是逐漸縮短現實世界與電影中世界的距離,其實縮短的是“觀”與“演”的關系。是使觀影者更好的被帶入電影,加深了觀眾的“沉浸式體驗”。增強的即為同游戲一般的“交互性”,只是此“交互性”不想游戲那般的“直接帶入”,二十通過”間接帶入“的抽象方式增強了電影的交互性。因此電影和電子游戲是可以互通的。
首先,目的,由電影改編的電子游戲一般是作為電影的衍生品來制作的,這樣可以消減電影的拍攝成本,其目的僅僅是作為商業中的考量。人們普遍認為,電影是藝術,因此,當電子游戲改編的電影在拍攝之初,就被當做“藝術”來對待,因此,大批的改編電影往往是制作精良的。但是當電子游戲僅僅作為商業目的進行制作的時候,其質量或許就保證不了了,它要的是盡可能壓縮成本的迅速制作,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多的收益,因此,這樣的電子游戲在產生之初就不是被“正確對待”的。
總結被電子游戲改變成的電影,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電影都有一個特點,即其多為投入巨大,視覺感受強烈,特技效果居多,因此,并不是每款電子游戲都可以改編為電影,試想,掃雷,俄羅斯方塊,德州撲克可以改編為電影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反觀我們的電子游戲市場,隨著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的走紅,比如《甄嬛傳》《微微一笑很傾城》其網絡游戲迅速的應運而生,相繼推出,且不論這樣的電影電視劇是否適合改編為電子游戲,就其制作周期如此之短,產品的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而這類游戲往往有一個特點,當電影電視劇的熱度沒了,游戲也就曇花一現般的銷聲匿跡了。
因此,自電影改編的游戲,現今存在的問題并不是無法改編,而是從業者和普遍大眾認為其并不是同電影般的藝術。而隨著人們認識的改變,電子游戲終將會被認可,到時優秀的改編自電影的好作品也將普遍的應運而生。電影藝術和電子游戲也將終將更加走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