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
【摘要】“113攻堅戰”是畢節市第二次黨代會作出的工作部署,要求全市聚焦“創新發展、同步小康”,以“大黨建”為綱領,全力推進“大扶貧、大安全、大發展”工作。威寧縣從造成區域鄉村貧困原因多樣性、貧困戶致貧原因多樣性的實際出發,為2020年同步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關鍵詞】精準;脫貧;攻堅戰
打贏脫貧攻堅戰,歸根到底要靠產業帶動。在貴州省威寧縣,“面朝黃土背朝天,地里難刨致富錢”曾是當地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我縣堅持市場導向,找準自身優勢,大力培育當地農業特色產業,蘋果、馬鈴薯等產業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提升,昔日不起眼的“小蔬果”,如今已成為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頂梁柱”。
一、嚴格獎懲,在精準考核上下功夫
一是注重考核鄉鎮政府統籌扶貧政策的實效性。鄉鎮領導、扶貧干部以及駐村干部都要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上級扶貧政策,善于整合各種扶貧政策、使用各類扶貧方式,為每個貧困家庭量身定制精準扶貧措施。二是加大對村干部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考核力度。要加大考核權重,細化考核指標,嚴格精準標準,突出脫貧實效,對于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能力強的給予表彰,優先安排擔任本區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職務,形成明確的考核導向。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考核扶貧工作的重要標準,在群工系統里增加扶貧功能,讓群眾可以實時反映和查閱扶貧進度、效果以及問題。2015年11月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與全國、全省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二、打贏脫貧攻堅戰,大力帶動貧困戶增收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志,也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擴大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艱巨的任務。定西抓住國家實施馬鈴薯主食開發與加工戰略的有利契機,成立馬鈴薯主食產業開發聯盟,制定了馬鈴薯主食良種引育推廣、標準化種植及創新種植模式、文化挖掘推介等十大行動。積極研發并生產馬鈴薯饅頭、面條、掛面、馕、面包、糕點、粉絲等主食產品,實現加工品種多樣化、系列化、專用化。建立“主食加工企業+貧困戶”模式,全縣馬鈴薯主食加工企業與有條件的貧困村貧困戶簽訂專用薯種植及收購訂單,以高于市場價格收購,帶動貧困戶增收。目前,全縣常年栽培馬鈴薯160萬畝以上,產量250萬噸以上,總產值35億元以上。
三、用心用情,扶貧必先扶智
鎮村干部幫扶。保持駐村干部結對幫扶的長期性,要克服厭戰情緒和“短平快”、見好就收的思想,深入貧困群眾家中,用真情、出實招、見實效,幫助貧困群眾精準脫貧。親情鄉情帶動。引導本村外出成功創業人士和農村致富帶頭人發揮榜樣示范和帶動作用,通過提供培訓、提高技能、安排就業、幫助創業、支持資金等方式,持續幫助本村貧困群眾增強脫貧致富的本領和能力。群眾互助。組織好身邊群眾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相互幫扶。運用群眾路線方法,發揮“熟人社會”優勢,教育引導身邊的群眾相互幫助實現扶貧脫貧。增強自主脫貧意識和能力。“扶貧必先扶智”。突出思想扶貧、思想脫貧,加強對貧困群眾的教育培訓,引導貧困群眾學習文化科技知識和勞動技能。發揮市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對口幫扶貧困區縣和貧困村的機制,運用“互聯網+”等現代科學技術提高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能力,增強其市場意識、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以貧困人口脫貧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和內生發展動力,讓貧困人口有事可做、有業能謀、有錢可掙,徹底拔掉“窮根”。二是緊扣“優勢”做文章,尊重自然規律和市場規律,立足各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強”,確保貧困人口從產業發展中獲得更多受益。三是緊扣“特色”做文章,著力推進品牌農業發展,發揮政府推動作用,做好產品品牌的培育、推介、引導和監督,進而提升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四是緊扣“持久”做文章,對認準的產業一張藍圖繪到底,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做好打基礎、興產業的實事,為貧困農戶持續帶來收入,確保真脫貧、不返貧。
四、創新思路,在基層組織建設上下功夫
一是高度重視村級基層組織建設,千方百計動員和引導農村致富帶頭人、外出創業成功人士等農村優秀人才回村任職,配強配優村級基層組織帶頭人。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近年來,威寧縣不斷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基層黨組織對接扶貧、引導扶貧,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探索出了一條黨建扶貧新路子。二是提高和加強村級基層組織引導和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意識、能力與責任,充分發揮村級基層組織引導和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大對村干部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考核力度。要不斷提高在職村干部經濟政治待遇,適時研究村干部退職后待遇問題,通過制度設計解決其后顧之憂。 暢通村干部晉升通道,加強從貧困村“四職”干部中遴選鄉鎮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力度,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村干部報考鄉鎮公務員或事業單位適當給予加分照顧,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
威寧是貴州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少數民族自治縣,脫貧面大、量多,致貧因素復雜。自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威寧搶抓機遇,以生態畢節試驗區建設、省直管縣等機遇,“十二五”減少貧困人口69.06萬人。按照“一個不少一戶不落”的要求,威寧自治縣從造成區域鄉村貧困原因多樣性、貧困戶致貧原因多樣性的實際出發,為2020年同步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侯辛.中國旅游業在消除貧困、創造就業方面做出巨大貢獻。2001.
[2]厲新建,可妍.國外旅游就業研究綜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6.
[3]胡小純,劉小燕. 國內外旅游就業研究綜述`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