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芬
很多人說,信訪工作是“天下第一難”。上班有人鬧,下班有人纏,路上有人攔,家里電話煩—這是信訪工作的真實寫照。
然而,信訪干部們總是一頭挑著社會穩(wěn)定,一頭挑著群眾利益,架起了黨和政府與群眾的“連心橋”。
一、掌握信訪工作技巧。
經(jīng)過這兩年的信訪工作實踐,才知信訪中有大學問。通過一次次的接訪,如何與信訪群眾進行溝通、交流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我認為接待信訪群眾要掌握好四點技巧:
1.沉著。作為一個接訪者,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一份淡定的心態(tài),尤其是碰到一些情緒比較激動的來訪人,應該保持沉著和冷靜,不要被信訪群眾激動的情緒所感染,被他們的急躁牽著鼻子走。一顆急躁的心對于信訪事項的處理有著一定的缺陷,因此,即使有部分的信訪人不是很講道理,但是作為接訪者仍需要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tài),沉著的心態(tài)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2.耐心。信訪干部在接防訪過程中需要足夠的耐心,尤其是碰到信訪人不聽勸告,或案情復雜難以解決等情況時,需要有一份耐心來處理這些事情。仔細想來,信訪人來上訪原因有兩個:一是訴求需要解決;二是信任政府,相信可以通過信訪這個途徑解決問題。因此作為信訪工作者,應當對得起老百姓的信任,耐心聽取他們的訴求,及時把信訪人反應的問題轉(zhuǎn)到具體的職能處室解決。
3.換位。
在信訪工作中,市長和局長接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發(fā)現(xiàn)若想要解決信訪人的問題,特別需要換位思考,從信訪群眾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設(shè)身處地為信訪群眾著想,真正把信訪群眾反映的合理合法訴求解決到位,讓他們由衷地感覺到“找對了人”、“找對了地方”。
4.交心。
群眾既是我們服務的對象,更是我們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樹立把“一個信訪案子作為我們做好群眾工作的一個機會,一個信訪問題的解決就是我們團結(jié)群眾,教育群眾一個過程”的理念。俯下身子聽群眾意見,帶著誠意解決群眾生活實際困難,以真情換真心,既要給群眾表達訴求提供平臺,也要為群眾解決問題暢通渠道。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
二、妥善采用信訪對策與措施。
群體性上訪是我們教育系統(tǒng)常遇到的信訪工作,群眾通過群體上訪謀求問題的解決,主要訴求集中在社會保障方面,要求納入養(yǎng)老保險范圍、發(fā)放(提高)固定生活補助等。因此我認為群體性上訪是一種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表現(xiàn)形式,是非對抗性的矛盾。群體性上訪問題要用解決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方式去解決,要用民主的方法依法按政策給予解決和化解。我們的工作目標不是要消除群體性上訪這種現(xiàn)象,而是盡可能緩和化解矛盾,減少對抗性,把立足點放在減少問題的發(fā)生和解決已發(fā)生的問題上。工作時需要采用妥善的信訪對策與措施。
1.抓好排查減存量。一要把握排查化解的目標、范圍和重點。以矛盾糾紛發(fā)現(xiàn)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處理得好為目標,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當?shù)亍6?guī)范矛盾糾紛排查的方法,做到三個結(jié)合:經(jīng)常性排查與集中排查相結(jié)合,信息及時匯集與綜合分析研判相結(jié)合。三要多管齊下,建立行之有效的化解工作體系。明確屬地管理,分塊負責化解。
2.妥善處置控場面。
一是事先做好預案,部署警力維持秩序,形成一種震懾,并準備好現(xiàn)場錄像和探頭監(jiān)控。二是信訪干部和工作人員要主動上前耐心勸告,了解情況并視情通知上訪人所在地教育部門及時派人到現(xiàn)場做勸訪工作。三是收繳物品,對上訪人員的橫幅、旗子、車輛等要視現(xiàn)場情況進行收繳和清理。四是認真接談,傾聽訴求,堅持法治思維和底線思維,說服、教育、團結(jié)、疏導大多數(shù)人。五是依法處置。接訪完畢后,上訪人屬地工作人員要及時進行耐心細致地勸返,負責疏散上訪人。
3.重視群體性非正常上訪的事后處理,形成正確導向。堅持依法按政策解決信訪問題,跟進后續(xù)幫扶措施,認真重視解決上訪群眾的合理訴求。
4.改進信訪工作,確保信訪渠道暢通。大力開展《信訪條例》和其他有關(guān)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要把法律、政策、規(guī)定作為判斷是非曲直的唯一標準,嚴守法律底線,讓群眾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引導群眾自覺把法律作為指導和規(guī)范自身活動的基本行為準則,通過法定程序表達訴求,依靠法律手段解決紛爭,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權(quán)益。
三、學會傾聽,認真記錄。
常聽一位分管信訪的領(lǐng)導講,對來訪群眾要“一張笑臉相迎,一條凳子讓座,一杯開水暖肚。”這三句箴言時常記在心里,我們信訪干部只有重視上訪者的訴求,尊重上訪人的利益肯為上訪者辦實事,才能靜下心來,傾聽上訪者的心聲。對于情緒激動的人,往往會語無倫次,想要表達,卻一時表達不清,這時,接待人拿出本子,作必要的記錄,并幫助來訪人分析梳理,條分縷析地記下來。這樣,上訪者對你的感覺,不光是感激,還會以友相待,盡訴其心里想法。信訪問題,有些是一時難以解決的。如前幾年比較突出的六十年代精簡下發(fā)人員持續(xù)不斷上訪問題,一開始,成群結(jié)隊,人數(shù)比較多,上訪人員比較激動,認為此信訪事項是歷史遺留問題。根據(jù)國家和省得有關(guān)文件,基層是不可以擅自出臺解決辦法,而且牽涉面較廣,問題比較復雜。這個信訪件,顯然一時是難以解決的。我們采取了傾聽、記錄的方法,讓他們感到你在重視他們的訴求,形成良好的接訪氛圍,彼此產(chǎn)生信任,以朋友相互交心的方式來了解對方心里的真正想法。這樣,當你再宣講政策,告訴他們哪些訴求可能實現(xiàn),哪些訴求需要一定時間來研討,近期無法解決,他們就能聽到進去,也不會很反感,反而會認為你是在為他們考慮問題,在幫他們出謀劃策。在此基礎(chǔ)上,再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告訴他們心里期望值要與當前的實際條件相符合,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上級會出臺相關(guān)政策。學會傾聽、做好記錄,這是貼近群眾,拉近民心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對來訪者來說,你表達的是對他們的尊重,也表達了政府對他們的關(guān)注,給了他們希望,給了他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