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要】在馬克思哲學理論體系中,有關“批判”的內容,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批判他人”“接受批判”以及“自我批判”這三個批判階段在馬克思哲學形成、發展的過程當中,起到了非常深刻且重要的影響。本文就圍繞批判之為馬克思哲學的真精神進行探究,并淺析馬克思哲學中的批判精神在當今社會的存在價值與未來發展。
【關鍵詞】批判維度;馬克思哲學;真精神
前言:馬克思哲學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得益于其將批判的理論內容與實踐工作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通過對馬克思哲學的發展歷程研究分析可知,馬克思哲學中的批判經過了“批判他人”“接受批判”以及“自我批判”三個階段的不斷完善,才逐漸發展為如今比較科學健全的體系。
一、馬克思哲學中批判理論體系的形成
人類在不斷思考的過程當中,其思想會發展并逐漸不再滿足于當前的現狀,著力在當前的基礎上尋求改變與超越。因此,人們在思想當中對于生活的憧憬與向往,與人們所處的生活實際現狀存在偏差,這種矛盾會使人產生批判性思維。馬克思將這一現象加以深化,總結起來就是,人們要通過對舊生活的不斷批判,從而發現新世界。然而,這種批判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即建立新世界以后,人們又會沉浸在這個新世界中,隨著時間的延伸和人類本身的發展,這個曾經的新世界也就逐漸成為了又一個舊世界。此后,馬克思又在對他人進行科學批判的基礎上,加入了“接受批判”的思想,即通過他人的視角來對自己進行批判,在這種接受批判的過程當中,人們可以開闊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以及培養更加謙遜的態度和胸襟,誠懇而又大方地接受他人的批判,馬克思哲學理論得到進一步完善。隨后,馬克思再次將批判理論深化,形成了“自我批判”。所謂自我批判,就是在對自身具有比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的前提下,而且具備充分的理論依據的情況下,又自身發起的對于自我進行的批判,這個階段是將前兩個階段的成果進行優勢結合,既保有寬闊胸襟和非凡勇氣的,又占據了批判的主動地位。自我批判對于馬克思哲學理論的體系產生了更加巨大的促進作用 。
二、馬克思哲學的批判方式
馬克思哲學理論體系中的批判,與其它批判形式相比,應用領域更加寬廣、批判力度與批判效果也更加顯著,通過批判性的思考與反思,能夠更加深入地發現問題的本質原因,在更加廣闊的范圍內尋找到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案。總體來說,馬克思批判方式大概可分為五種,其一是實踐性批判,這種方式是該理論體系中最為常用、最為基礎的批判方式,也就是以實踐為基礎,進行更加實用、深入的批判。馬克思哲學理論絕不是紙上談兵的空談,也不是盲目的全本照抄已有的批判理論,而是圍繞自身的實踐感悟而取得的批判成果。其二是辯證性批判,這同樣是馬克思哲學中重要的批判形式,可以更加有效的分析和解決問題,在這種方式下,通過對整體與局部的對比、理論與實踐的對比、問題與結果的對比、可能與必然的對比等各種維度的辯證分析,更加清晰地看清問題的本質[2]。
其三是歷史性批判,馬克思,除了“歷史”以外,任何學科的理論都不是唯一的,都會因為人類的個體差異,而形成的不同的理論,而歷史是客觀真實存在的。歷史性批判能夠使人們站在更加客觀的角度上理性的看待問題。其四是內在批判,即把握事物的內在本質,這既是馬克思哲學的目標,也是其認知事物本質,并有效解決問題的合理途徑。避免了事物外在環境的干擾,于本質處更加透徹地看待和解決事物的問題。其五是整體批判,這是將其它方式進行有效整合的結果,說明馬克思哲學理論能夠對待事物有更加全面的認識,這種批判方式貫穿了批判過程的開始與結果,對事物甚至是世界有著更加宏觀的認知。
三、馬克思哲學與批判精神的未來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變遷,我們當前所處的社會環境甚至是整個世界,都早已不同于馬克思所處的年代,那么在當今社會甚至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馬克思哲學中的批判是否還存在實際利用價值和發展空間,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很顯然,馬克思是一位睿智且富有遠見的思想家和理論家,他說創立的哲學理論也不會僅僅針對于局限的時間或空間內[3]。馬克思所做的并不是提出“批判”這個概念,而是通過研究分析,總結了事物的發展規律,這種批判是建立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對于看清事物的本質、透徹地了解問題的原因、進而有效的解決問題都具有十分深遠的積極影響。所以,馬克思哲學不論是在過去的時代、還是現在,甚至是將來的發展中,都必定能夠發揮出不可估量的作用。批判并非他的發明,他的貢獻“僅僅”在于指明了事物的暫時性和變化發展規律。對現存的一切事物都抱以批判的態度,以科學的批判法則為指導,形成把握世界萬物的有效方式,這是馬克思哲學的偉大財富和重要貢獻。是故,馬克思哲學不論是在當代,還是在未來,都必然會和批判勾連起來,在批判中檢驗自身并發展壯大。
結語:馬克思哲學中的批判看待事物更加全面、更加深刻,能夠更加有效地解決問題,在應用馬克思哲學進行批判時,要遵循著“本真精神”,才能使其在現在甚至將來的歷史舞臺中繼續發揮作用,為人們、為這個世界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付文軍.論批判之為馬克思哲學的真精神[J].蘭州學刊,2015,04(04):104-109.
[2]吳苑華.由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走向實踐唯物主義——重新理解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之本質內涵和真精神[J].理論探討,2015,01(06):55-62.
[3]仲兵.方法論視角下馬克思哲學的本真精神[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02):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