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鵬 黃鵬
【摘要】網球是我國2000年后逐漸活躍起來的體育項目,運動項目的產生必然伴隨著網球文化的涌現,而網球文化也會跟隨網球運動的不斷演變而前進。文章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以網球文化為出發點,主要研究網球文化的歷史發展演變,并提出目前我國網球文化存在的問題,目的是創建出更好的網球文化。
【關鍵詞】網球;文化;發展
前言:任何體育項目的發展都離不開深厚文化底蘊的支撐與支持,網球運動的發展亦是如此。網球的雛形可以追溯到12世紀末的法國傳教士,他們將布包上頭發制成圓形球,在空地上隔一條繩子,用手掌擊球,當時的這種“運動”很快受到法國貴族的喜好追捧,之后網球經過歷史的考驗逐漸演變成為現在的人人喜愛的一項體育項目,特別是在中國。 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我國運動員李婷、孫甜甜兩名運動員,在希臘首都雅典的運動場上,展現中國民族精神,不畏強敵,取得優異成績,至此,網球運動在中國歷史上開始了新的張篇。
2.網球文化的起源
2.1 網球文化的雛形
網球運動起源于貴族,它的表面是使用埃及坦尼斯鎮所產的最為著名的絨布—斜紋法蘭絨制作的,英國人將這種球稱為“Tennis”(英文:網球),并流傳下來,直到現在,我們使用的球還保留著一層柔軟的絨面。[2]網球的傳播得益于法國的傳教士,后又在法國宮廷之內成長,它的起源就已經涵蓋了神學的規則與氣息,所以網球文化就包涵了神秘的氣息。眾所周知法國以“Romance”而文明,法國的浪漫主要表達體現了他們對優雅、精致、舒適生活的追求,法國的浪漫也就影響了網球文化的優雅性、時尚性以及精致性的發展,網球文化的起點綜合體現出來的就是一個民族的體育文化基礎。
2.2 網球文化的興起
網球運動的興起得益于這項運動在英國的大力傳播與完善。都說體育項目有時可以成為一種“外交政策”,就像中國的乒乓球一樣,其實早在14世紀中葉,法國的貴族王儲就將這種游戲使用的“網球”贈送與英皇亨利五世,并得到英皇的喜愛,自此網球便轉入英國。
早期的網球傳入英國后得到了高速的發展,而且逐漸的脫離了“貴族運動”,走向平民化,直到1913年3月1日,澳大利亞、英國、法國等12國的網協代表,在法國的巴黎召開會議,成立了國際網球聯合會,并將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網聯正式成立。[3]
2.3 網球文化在中國的發展
網球運動傳入中國的時間比籃球、排球要早的多,但是網球卻比這幾項運動興起的晚,主要還是因為網球的“貴族”特色。網球自1885年傳入我國,始于上海、廣東等大城市中的外國傳教士、商人之間,之后有在一些教會學校開展起來,我國網球史上最早的比賽就產生于學校之中,如表1所示:
表2 網球運動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列表
時間這一時期網球在中國的發展狀況
1885年網球運動傳入中國
1898年在上海圣約翰書院舉行斯坦豪斯杯校園網球賽
1958年在北京建成最早的兩座網球館
1974年楊明訓開始負責中國網球的訓練和管理工作
1910年南京舉行的舊中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網球比賽是其中之一
1953年天津舉行的全國4項球類比賽大會籃球、排球、羽毛球、網球
1955年我國最早組織建立網球臨時國家隊
2004年雅典奧運會網球女子雙打比賽,李婷、孫甜甜榮獲冠軍
2006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和法國網球公開賽鄭沽和晏紫大滿貫
2011年法國網球公開賽,李娜女子單打冠軍
2014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決賽李娜收獲女單冠軍
如表所示,中國初期的網球運動一直在少數人之間流行
直到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我國運動員李婷、孫甜甜兩名運動員,在希臘首都雅典的運動場上,展現中國民族精神,不畏強敵,取得優異成績,至此,網球運動在中國歷史上開始了新的張篇。
3.中國的網球文化存在的問題
任何文化的存在都是在民族的基礎上發展的,那么體育文化的發展自然不例外。網球運動起源于法國,它蘊含的文化從一開始就已經包涵了優雅性、時尚性以及精致性,網球運動傳入中國后在優雅性、時尚性的基礎上吸收中國民族文化,與中國文化相融合,也產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球文化。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并且現在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是中國人口的特點,“舉國體制”是中國的特色,特別是在成功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舉國體制更是彰顯了它的優點,網球文化的發展就是在中國舉國體制的影響下迅速發展的,特別是2004年李婷、孫甜甜兩名運動員,在希臘首都雅典的運動場上,展現中國民族精神,不畏強敵,榮獲桂冠,至此網球在中國成為大眾口中津津樂道的運動項目,獲得了大眾的喜愛和支持,所以曾兩次獲得網球女單冠軍的李娜在中國不僅僅是一位體育明星,也是一位“民族英雄”。[4]
但是,我國的網球文化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過重的“金牌”思想、“個人”思想、拜金主義,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了中國網球文化的發展。“金牌”思想存在于每一項體育運動中,“金牌”是對運動員的獎勵,這樣的獎勵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物質的金牌,就脫離了體育文化的內涵,也與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背道而馳,因此,過重的“金牌”思想,是我國網球文化發展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就像當年作為當今中國網球女單人物的彭帥,在獲取了優異的成績之后確與網管中心的獎金矛盾惡化,為了這樣的獎金或者更好的福利待遇,彭帥在之后的比賽中沒有爭取更好的成績,就這樣浪費了自己的才能和眾人的期盼。
4.結論
網球文化的開端就已經包涵了時尚性、精致性、貴族性等特征,傳入中國后融合了中國的民族特色,在中國得到了飛躍發展,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過重的“金牌”思想、“個人”思想、拜金主義,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了中國網球文化的發展,一味的追求物質的金牌,就脫離了體育文化的內涵,也與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背道而馳。因此,要以精神層次發展,以思想層文化為基礎,創建中國特色網球文化,并將網球運動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張喆.網球文化創建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6
[2]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3] 晉芳.第五屆全國網球訓練工作會議報告[M].2006
[4] 許永剛,孫民治.中國競技體育制度[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