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濤
摘要:目的分析外科護理工作中潛在風險及解決對策。方法選取本院外科住院患者共80例,調查日常護理工作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并尋求相應的解決對策。結果外科護理中主要存在護士風險防范意識不足、人力資源配備不合理、護理操作及護患溝通不規范、護理文書欠規范等潛在風險,外科臨床需強化護士風險防范意識、護理安全知識及護理操作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同時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結論 護理外科的潛在護理風險是多方面的,需通過從安全教育、相關知識學習和技巧培訓等方面提升護士綜合素質,并優化人力資源管理,提升外科護理水平。
關鍵詞:外科;護理風險
在外科臨床護理工作中,由于護理工作復雜化,導致護理工作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比較多,容易引發各種不安全事故。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必須加強對護理風險因素的有效辨別與防范,盡可能減少不安全事件的發生。
一、資料和方法
(一)一般資料收集并整理
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所收治的320例外科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160例。觀察組中男、女患者人數分別為94例和66例,年齡在12-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52±2.74)歲,對照組中男、女患者人數分別為97例和63例,患者年齡在11-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4.51±2.87)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性資料并無明顯差異,即無統計學意義(P>0.05)。
(二)方法
1.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分析
對外科護理過程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做出如下分析:(1)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薄弱。由于護理人員在平常的外科護理中缺乏風險意識,且綜合素質具有較大的差異,使其在處理醫療問題方面產生了難度;(2)缺乏對病情變化的綜合判斷力。外科患者的病情特點為復雜多變,護理人員并未對患者自身的風險因素進行評估,從而在耽誤患者診療時間的同時,降低了患者的治療效果;(3)護理文書書寫缺乏規范性[1]。醫院護理人員的任務繁重,護理人員對護理文書的書寫呈現出明顯的滯后性,增加了護理過程中的安全隱患;(4)引流管發生堵塞、扭曲和脫落。外科患者在接受手術后具有較多置管,極易出現堵塞、扭曲和脫落等情況,從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2.護理方法
在對照組方面,主要利用了外科護理的日常方法。而在觀察組方面,采用的護理方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幾點:(1)識別并衡量風險。焦慮、緊張、不安等情緒是外科患者經常出現的不良情緒,增加了護理過程中的風險。因此,在護理工作開展前,對各類護理風險進行正確衡量,進而對各個護理細節中所出現的風險進行及時處理,并制定出基于個性化護理風險衡量的計量表;(2)制定并完善醫院護理制度。在對觀察組的160例患者進行護理中,通過制定安全的管理制度以及具有針對性的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使護理人員在樹立正確風險意識的基礎上,加強技術操作與規范管理,并針對各項急救技能和專業護理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培訓,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其對護理風險的防范能力;(3)構建和諧護患關系。負責觀察組中160患者的護理人員加強同患者親屬的溝通,并被培養以親切的態度同患者進行適當交流,在緩解患者不良情緒的同時,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縮短其康復時間;(4)加強對并發癥的監控與以外時間的風險防范意識。定時、定期對觀察組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其病情變化情況進行全面觀察,以精湛的護理技術向患者提供優質的外科護理服務,并采取各項措施預防感染,降低患者傷口感染發生的幾率。1.3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對比采取卡方檢驗,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對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護理風險發展率進行分析,其中,觀察組患者發生感染0例,溝通不良0例,管道脫落0例,突發意外2例,由此計算可知,不良護理風險的發生率為1.25%。對照組患者發生感染1例,溝通不良5例,管道脫落2例,摔倒2例,由此計算可知不良護理的風險發生率為6.25%。綜上,觀察組患者的護理風險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護理風險的發生率,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所謂護理風險是指醫院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發生所有不安全事件的可能。對于外科護理而言,其護理風險管理與防范的重點就在于對相關風險的預防和控制[2]。在對外科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容易出現導管松脫、護理標準欠佳、護理行為規范性不強以及患者手術切口感染以及難以及時掌握患者病情等情況,從而在影響患者康復速度以及降低其滿意度的同時,引起患者及其家屬的投訴。因此,通過在外科護理過程中,加強風險的識別與衡量、制定并完善醫院護理制度以及構建和諧護患關系和加強對并發癥的監控與以外時間的風險防范意識等措施,對于提高外科護理風險的控制效率,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進而有效預防外科護理中安全隱患的發生并減少護患糾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本院在對外科護理中護理風險進行充分意識的基礎上,將2015年5月-2016年5月的320例外科患者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并對觀察組施以上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風險防范效果。
針對外科護理過程中潛在的危險因素,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不斷識別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從而建立風險管理制度,以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觀念,充分調動護理積極性,對護理風險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實現個體化的風險管理措施,同時,在護理中為患者爭取家屬和社會關系的支持,鼓勵患者家屬在患者面前要保持良好心境,并協助患者解決家庭問題,有助于他們建立治療信心,緩解患者心理負擔,從而改善護患關系,有利于減少護理風險,改善患者預后情況,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護理滿意程度。
參考文獻:
[1]潘玉霞.外科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J].全科護理,2009,7(27):57-58.
[2]石永麗,肖岷,管翠霞,等.外科護理風險的預防[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1):248-249.
[3]張翠芳.腦外科護理中的護患溝通[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6):205-206.
[4]熊詠萍,歐陽敏余.腹部外科護理風險及管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11):182.
[5]高輝.人文護理是解決外科護理糾紛的良好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1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