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隆
摘 要:鐵路提速道岔病害的原因分析與整治觀察管理具有系統性的特征,難度較大,不僅要充分考慮各種外部影響因素,還必須保證管理者良好地展開相關工作,將每一個環節工作做好,貫徹落實好各項事宜。所以,目前鐵路提速道岔病害整治管理人員亟待進一步確保鐵路提速道岔病害的有效原因分析與整治觀察,進而促進上述病害整治措施的優化和發展。
關鍵詞:鐵路提速 道岔病害 原因分析 整治觀察
中圖分類號:U2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2(c)-0070-02
目前,鐵路提速項目的管理程序較為復雜,同時涵蓋的內容較多,應當在整個項目中對鐵路提速道岔病害原因分析與整治觀察等內容進行有效管理。在鐵路提速項目中,道岔病害的原因分析與整治觀察管理至關重要,必須經過該項措施道岔病害的整治和管理才能有序開展與運行。做好鐵路提速道岔病害整治應當引進先進的技術,進一步提升技術管理的水平,進而保證鐵路提速道岔病害原因分析與整治觀察的順利開展。該文結合筆者經驗,首先對鐵路提速道岔病害進行原因分析,然后從道岔方向不良、道岔高低及水平不良、連接零件失效、尖軌與基本軌不密貼、尖軌和基本軌側磨、轍叉部分病害等方面,對鐵路提速道岔病害的整治觀察管理進行了淺要的分析和探討。
1 鐵路提速道岔病害的原因分析
1.1 道岔方向不良的原因分析
(1)提速道岔上道都是線下組裝,在封鎖點內整組推移就位。 由于時間緊,急于開通線路,道岔橫移就位時掌握不精確,容易造成道岔與前后線路的大方向不良,成為永久性的缺陷;(2)撥道方法不對,看道距離近,把整組道岔大方向撥跑,造成道岔大方向不良;(3)鋼軌、尖軌硬彎,基本軌位置不正確,曲基本軌彎折點位置及彎折量不正確,使尖軌前端遞減距離和方向難以保持,頂鐵過長造成小方向不良。
1.2 道岔高低、水平不良的原因分析
提速道岔尖軌尖端與第二動程位置容易出現兩種不良現象,即高低與水平。因為軌枕位置無法快速搗固,所以,直股護輪主軌處常常高撬,導致高低狀態異常。 同時在鋼筋混凝土軌枕作用下,起道量無法達到標準要求,搗固不能長久維持,同樣會出現上述兩種現象。
1.3 連接零件失效的原因分析
這是提速道岔頻繁出現的一類問題。 一般會出現軌枕螺栓失效、墊板開裂等情況。 分析前一種情況可知,形成原因如下:(1)鋪設期間,在撬棍等作用下導致軌枕孔內翻,撥、抬時導致螺紋遭到破壞;(2)沒有按照養護規范處理,導致螺栓活動;(3)運營期間螺栓、螺紋兩者拼單撞擊,導致螺紋遭到破壞。
1.4 尖軌與基本軌不密貼的原因分析
同樣是提速道岔頻繁出現的問題之一,通常是因為基本軌方向、尖軌動程、電務調試等未能達到要求,導致尖軌無法貼實,所以與基本軌之間會出現縫隙。
1.5 尖軌和基本軌側磨的原因分析
列車途經的側向道岔位置容易出現這類問題,其中曲尖軌與直基本軌位置更加常見。 形成原因比較多,通常是尖軌、基本軌受到列車沖擊后出現的,同時也會受到鋼軌材料、車速等因素的影響。
1.6 轍叉部分病害的原因分析
道岔基礎環節便是轍叉, 其穩定性與道岔性能直接相關,因此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病害,基本如下:(1)空吊;(2)偏磨;(3)叉心掉塊。
2 鐵路提速道岔病害的整治觀察
總的來說,現有提速道岔的結構可靠性和穩定性比以前普通道岔有了很大的提高,養護維修工作量大大減少,但經過多年的運營,提速道岔病害逐年增多。 因此,如何及早發現病害、正確定性分析病害及對病害進行快速有效的整治,已成為維修養護單位的重要任務和研究課題。
2.1 道岔方向不良的整治觀察
(1)道岔安裝時,需要對所有部件規格尺寸進行確認,是否滿足規范要求,如果發現異常,必須盡快維修、替換;鋪設期間,必須將岔枕安放在規定位置,根據樁位使道岔縱、橫方位全部整齊,然后進行鋪設;(2)撥道過程中,與道岔間隔50~100 m,經過判斷從正大方向起拔;(3)投入使用后,需要遵循先改再拔的原則,兩者配合共同規范其方向。 實踐操作中,改道過程必須限制基本軌間的距離,始終處在有效位置,接著去除軌離縫,確保轉轍方向正常、穩定。
2.2 道岔高低、水平不良的整治觀察
整治期間,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保證起道搗固符合要求,特別是轉轍、轍叉這兩個環節,必須密切關注搗固質量。 在起道過程中,必須確認道岔整體是否平順,防止出現高撬,同時確認所有部件是否水平一致,在條件允許時應當選擇機械搗固,如果是人工操作,必須注意每個位置的搗固質量,避免出現空吊板,如果膠墊不足,需要在基本軌、轍叉調整過程進行填充,如果高低、水平無法保持一致,不要從膠墊位置進行處理,使各個位置的狀態一致。
2.3 連接零件失效的整治觀察
整治期間,由于這種情況修復難度明顯,所以必須做好預防工作,盡量規避這種情況。 鋪設期間,采用更加科學的方式調節軌枕位置,在運輸、配送以及安裝岔枕時,對螺紋進行保護;檢修期間,對螺栓加固處理,同時采取涂油形式實施保護。 維修設備的完善與改進,使過程更加高效、合理。
2.4 尖軌與基本軌不密貼的整治觀察
整治期間,必須在現場進行調研分析,確認真正的原因,然后進行處理,解決方案如下:(1)重新設置基本軌方向,保證各個環節的平直,對其內側進行磨平;(2)當直股沒有問題時,需要重新設置基本軌之間的間距,符合規范要求;(3)基于電務改善尖軌動程,保證各個位置大、小一致。
2.5 尖軌和基本軌側磨的整治觀察
整治期間,主要針對尖軌進行相應處理:(1)全面微調,讓四塊頂鐵更加穩定、緊密(間隙不得超過1 mm);(2)頂面出現飛邊后,必須立即磨平,杜絕肥邊;(3)配備減磨護軌,防止其側面過度磨損。如果處在彎股基本軌中,其尖端必須配置減磨護軌。
2.6 轍叉部分病害的整治觀察
(1)全面檢查轍叉環節的道床,杜絕翻漿冒泥現象,始終正常排水;(2)對掉塊位置重焊;(3)根據規范進行搗固,轍叉應當超出護軌,如果首尾接頭處水平、方向等出現異常,立即進行處理;(4)固定扣件螺栓,滿足扭矩要求。如果轍叉、接頭出現飛邊,立即磨平,確保叉心尖端側面始終平滑。
3 結語
綜上所述,必須嚴格把好鐵路提速道岔病害原因分析與整治觀察的質量關,對病害整治問題給予高度重視,進而才能保證貫徹落實好鐵路提速道岔病害的原因分析與整治觀察管理。以上各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鐵路提速道岔病害的原因分析與整治觀察,因此,這項管理工程具有系統性的特征,難度較大,不僅要充分考慮各種外部影響因素,還必須保證管理者良好地展開相關工作,將每一個環節工作做好,貫徹落實好各項事宜。所以,目前鐵路提速道岔病害整治管理人員亟待進一步處理好,并合理科學地控制鐵路提速道岔病害的原因分析與整治觀察問題,做好相關方面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鐵路提速道岔病害原因分析與整治觀察的有效實施,進而促進上述病害整治的優化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傳懿.鐵路提速道岔病害原因分析與整治[J].科技成果縱橫,2011(3):58-59.
[2] 劉海榮.淺談大準鐵路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和整治[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20):98-99.
[3] 李承君.鐵路提速道岔病害原因及防治對策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30):241.
[4] 張偉.鐵路提速道岔的常見病害及整治措施[J].科技信息,2012(27):308.
[5] 孫鍵.京廣鐵路提速地段道岔基床病害的換填整治[J].路基工程,2007(5):167-168.
[6] 孫亞青.關于高寒地區鋪設使用提速道岔及無縫提速道岔的探討[J].哈爾濱鐵道科技,200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