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譽華
摘要: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小學課程中最關鍵的就只有語數英三門主要課程了,但是因為這個時期數學學習的難度比較大,所以學生在進行學科學習時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不高,沒有充分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這就導致數學學科在小學階段的學科教學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擴展學生學習視野,培養學生的個人學習見解關鍵時期,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就是讓學生可以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樹立對數學的探索心理,形成更加全面的數學科學觀,從而在以后的學習生活過程中利用學習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對此,教師要根據數學學科的學習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本文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的教學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分析,希望對廣大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的實踐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數學教學;教學策略
數學學科的學習內容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是比較有意思的,很多學習內容與生活貼切度十分密切,學生可以在數學教材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的世界觀來進行深入探究,并且可以將學習內容靈活的運用到日常生生活中。因此,課堂教學的合理設計是需要教師把握好學生的學習關注點的,教師要充分了解課本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在網絡上搜集與教材內容更加貼切的教學資源,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全方位的對學科內容進行深入的講解,爭取可以讓學生在短暫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可以取得最大程度的學習成果。
一、留給思考余地,增強自信心理
目前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由于一些老師偏解了新課程的理念,學生一提出問題或教師出示思考題后,就立即組織學生討論,不是同桌討論就是小組合作,氣氛顯得異常熱烈。有些思維敏捷的同學很快便要舉手欲答,而絕大部分反應慢的同學還未來得及深思,腦中就灌滿了別人的意見,久而久之,再遇難題時,他們便會附和于人,只聽別人分析講解或干脆不加思索,養成懶惰習慣,以致思維緩頓失去學習信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留有讓學生獨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相機組織他們討論。這樣,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答案,或達到答案的“邊緣”,都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快樂感,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
二、巧施教學方法、趣味化教學,讀懂課堂
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適當開展學習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在競賽中,由于強烈的好勝心、好奇心驅使,他們總希望爭第一,總想得到老師的表揚,我們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組算出來的人多”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看到數學的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還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激發和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例如:學習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后,可以讓學生量出家中電視機的長和寬,然后求出它的面積;再讓學生想辦法求出學校沙池的面積。學生通過自己親身實踐,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提高學習的熱情。
三、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在數學教學中,許多地區仍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課堂的主人應該是學生,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自我學習,不斷充實、更新自我,使自己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這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先決條件。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的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小學生正視處于啟蒙階段,教師要尊重學生,走進兒童的生活世界,學會用兒童的眼光看待問題。總之,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要真正實現“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
四、提升當代教師整體水平
領會教改精神,提高教學質量還需要提升當代教師的整體水平。教師資源是教學活動的重要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提升教師的整體水平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提高教師整體水平的主要方式有:學校開展培訓活動、做好新聘教師的培訓工作、開展優秀教師下鄉活動。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和教師的教學水平。
五、使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學習的內容應該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將枯燥的數學理論生活化,引導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理論生活化,使學生感覺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在生活中是可以摸得到、用得上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時刻注意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筆者在講解加減法混合運算的時候,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小朋友們在座公交車,車上原來有11人,到下一站下車5人,在下一站又上車了6人,請問小朋友們計算車上現在共有多少人?這樣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亦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書中枯燥的理論知識轉換為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景,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有效提高。
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引導性作用無疑是對學生綜合數學世界觀念提升的關鍵,教師要善于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在一種輕松的,貼近具體的日常生活的學習環境下完成自己的數學學習,在學習興趣的良好引導下進行深入的數學探究性學習,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向著更加科學高效的方面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婷.對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中學數學雜志,2008(3).
[2]胥寶鳳.基于新課改的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高淺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