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正東++董劍敏++李明
摘 要:該文針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利用推覆時程分析(Pushover)得到地震發生前后結構的剛度變化,通過比較地震發生前后結構整體剛度以得到一種結構整體損傷指標。通過算例分析表明,本方法能夠快捷有效地計算RC框架結構的整體地震損傷指標。
關鍵詞:整體地震損傷模型 Pushover 剛度比
中圖分類號:TU35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2(c)-0218-02
結構的整體地震損傷指標有多種模型,如局部構件加權組合模型、基于等效單自由度體系的模型等[1]。該文將介紹A.Ghobarah 等[2]提出的一種基于兩次Pushover的損傷模型,并采用算例對該模型應用。
1 基于兩次Pushover的損傷模型
1.1 模型的表達式
(1)
式中:為結構的整體損傷指標;和分別為結構在地震作用前后結構的整體初始剛度。
1.2 模型計算的方法
該地震損傷模型的步驟:有限元建模、進行地震發生前的推覆分析、對結構進行地震運動輸入、進行地震發生后結構的推覆分析以及損傷指標的計算。
為了通過推覆分析曲線得到彈性階段的剛度和,需對其等效線性化處理。該文參考了美國FEMA-273[3]提供的建議進行等效線性化處理。
2 算例分析
某五層三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邊柱跨度5.4 m,中跨2.7 m,底層高4.2 m,其余層高3.6 m,設防烈度為8度,Ⅱ類場地土。整體結構采用中心線模型,梁構件和柱構件采用基于位移的非線性纖維梁柱單元模擬。
2.1 地震前Pushover分析
采用倒三角的側向力分布形式,使得側向力的分布沿高度與該樓層質量及高度成正比。結構每層得到的集中力為:
(2)
式中,— 第層樓層的重量;— 第層的高度;—基底剪力。
結構的Pushover曲線結果如圖1、圖2所示。對Pushover曲線進行等效線性化處理,可得屈服位移為45.5 mm,屈服剪力為,初始剛度為。
2.2 地震動輸入
對結構輸入El Centro地震波,持續時間為128 s,為了分析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結構的反應,在時程分析時分別將峰值加速度調整為0.07 g、0.2 g和0.4 g。
2.3 震后推覆分析
地震作用后,對損傷結構進行推覆分析。根據推覆分析側向力加載的方向,先后進行正向推覆分析和反向推覆分析。結構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后的Pushover曲線分別對應于圖2、圖3和圖4。
對不同程度地震動對應的震后推覆分析曲線進行等效線性化,可以得到結構的初始剛度、屈服剪力和屈服位移,具體計算結果見表1。
2.4 結構整體損傷指標
在輸入地震波前后兩次推覆分析之后,利用式(1)可得到結構的整體損傷指標,計算結果見表1。
3 結論與展望
本文針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研究了基于兩次Pushover方法的整體地震損傷指標模型,并進行了算例分析,經研究表明本方法能快捷有效地對整體地震損傷指標進行計算?;诒痉椒ǖ奶攸c,在后續研究工作中,應針對該損傷模型與其他損傷模型的對比、不同地震動作用下損傷指標的計算等開展研究。
參考文獻
[1] 萬正東.RC框架結構基于概率損傷模型的地震易損性與風險分析[D].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09,45-47.
[2] Ghobarah A, Abou-Elfath H, Biddah S. Response-based damage assessment of structure[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1999(28):79-104.
[3]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 NEHRP Guideline for the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Z].FEMA Report,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