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煊婷
捧一紙輕柔,攜萬千情思,于喧囂紅塵中細品力透紙背的經典。在這慵懶的秋日午后,我總是這樣與墨香淡然相守著。幾分思緒,幾分詩意,如春水般溫柔,秋水般細膩。悠然間,仿若歷史就在我心中來回穿越,河山就此萬里踏遍。看紅樓煙花落寞,賞三國血性英雄,品關雎窈窕淑女,聽烏啼姑蘇城外,平淡無味的高中生活竟也變得搖曳多姿起來。
且隨我一道拈一本唐詩宋詞,采擷一本國學經典,感知一場酣暢纏綿的千古情事,沐浴一道浩然清明的文化之光吧。
猶聽得那扎著圓髻的小童在唱“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那是他們在教導我們要努力拼搏、仁愛博學、尊師重孝。
猶聽得孔圣人跪坐于草蒲之上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過而不改,是謂過矣”……那是他在教導我們要誠實守信,處世坦蕩、過而能改。
猶聽得那手執戒尺的長袍先生道:“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那是他在教導我們要孝敬父母,做一個為人子女該做的事和不該做的事。
忽而沉醉在婉約清風的世界,纖云無意弄巧,飛星巧借傳恨,欲剪不斷,欲理還亂。楊柳岸邊,長相思兮長相憶;殘鉤月處,短相思兮無窮極。雖說是,金風玉露一相逢,卻難敵,小樓昨夜晚風急。執手淚眼長亭外,舞榭歌臺斷橋邊。無奈花自飄零水自流,只恐此情無計難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首首緘默的詩詞,仿若有了生命,集結在我的面前,曉了昨夜,醉了今朝。
忽而跋涉在氣勢恢宏的詩坊,憑欄處,老夫聊發少年狂,發沖冠,會挽雕弓射天狼。想當年,金戈鐵馬,壯志饑餐胡虜肉,氣吞萬里勢如虎;到如今,廉頗老矣,笑談難飲匈奴血,東去大江淘風流。為君了卻天下事,可憐白發生。一篇篇無聲的詩詞,仿若有了生機,鮮活在我的面前,苦了英雄,盈了明眸。
品三國,話西游,論水滸,研紅樓,讓我領略了世間氣象,洞徹了繁復生命;竇娥冤,桃花扇,三字經,菜根譚,讓我感悟到是非曲直,知曉了道德人生。
流走的是歲月,沉淀的是經典。朱熹說:“讀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人變化氣質。”在電子書、玄幻小說、網游等這些當代“快餐文化”泛濫之時,不要暗淡了那些經典和那些歷久彌新的文化之光。讀《老人與海》,老人身上無所畏懼的品質給我以震撼;讀《簡·愛》,簡·愛心中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讓我折服;讀《悲慘世界》,冉·阿讓骨子里追求光明堅守正義的力量令我驚嘆。如果說今天仍然有逆子對父母持刀相向的話,對照漢朝黃香的“扇枕溫衾”、魏晉王裒的“聞雷泣墓”故事,綿延中華幾千年的孝文化真的讓他們無地自容。
來,來,來,不妨放慢你生活的腳步,和我一起于繾綣墨香中等一等你已疲憊不堪的靈魂吧。捧一本好書,為心靈澆上甘霖;聽一段傳奇,為現實的土壤重新種上文明的種子。
窗前秋色,遺落眼簾。執手一書一箋,初心難忘,唯向經典訴衷腸。春去秋來,寒來暑往,時間如白駒過隙,變得是流金歲月,不變的是中華幾千年沉積的文化底蘊。經典,是歲月的沉淀,是思想的凝練,是千年月光鑄就的詩篇,是萬載文化升華的靈魂。讓我們于經典中品味多年前的往事,在經典中傳承古老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