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如今,在學校附近買房租房,家長專職來陪孩子上學已經成了一種社會現象。有的學校周圍還形成了“陪讀部落”。“陪讀部落”這個特殊群體不僅數量日漸增長,而且正在發生質變:從最初的兼職陪讀變成現在的專職陪讀。在一些省市,由于招生政策等原因,更為龐大的“陪讀部落”演繹了許多并不輕松的故事。作為家長的你是盲目加入,還是理性選擇呢?
“陪讀部落”故事多
案例一:曉宇家里條件一般,為了讓曉宇讀個好高中,父母咬牙賣掉了家里的房子,離鄉背井,來小宇現在就讀的學校附近買了房,輪流陪讀。父母還要在家鄉那邊工作,可家鄉沒有了“家”,只能在各自單位住職工宿舍,平時兩地往返奔波。
轉眼陪讀兩年了,結果怎么樣呢?曉宇不但逃避學習成績下滑,還出現了很多心理問題。我在心理咨詢中了解到,由于父母長期的陪讀,曉宇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也不會,自理能力非常差,除了寫作業,生活上簡直是一個廢人。課余時間他很少和同學在一起活動,人際交往也出現了障礙,越來越封閉自己,節假日也不愿走出家門。更嚴重的是,最近還出現了反復洗手的毛病。有時候,曉宇會感到非常郁悶煩躁,然后會跟媽媽大吵大鬧,父親知道了就嚴厲管教,結果是曉宇和父母成了“仇敵”,關系非常緊張。在心理咨詢中,曉宇說到難過處痛哭流涕:“每天回到家里非常壓抑,爸爸媽媽非要來陪讀,都怪他們,讓我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案例二:一天,我接待了一對母女的來訪。母親怎么也說不清孩子出了什么問題,只是反復說孩子跟過去不一樣了,過去有說有笑,現在經常沉默不語,對父母也沒有話說了,不知道是不是孩子心理出了問題?“為了孩子在這里上學,我放棄工作來陪讀。在這里我沒有熟悉的朋友,孩子出門后就剩下我一個人在家無所事事,太寂寞了,所以總是盼著孩子下午放學早點回家。孩子一回來,我就好像看到救星似的。平時看孩子有一點不對勁,我就神經緊張。孩子說她沒什么,只是有時候喜歡一個人靜靜地,讓我放心。可我還是不放心,整天心煩意亂,是不是我生病了?”
女孩告訴我:“我真的沒有什么,就是覺得自己長大了,喜歡沉思了。可媽媽卻神經過敏,看我深思就神經兮兮地問我怎么了。媽媽說來找您,我說要不就陪您去,好讓心理咨詢師幫您治治心病。真的,我覺得媽媽確實是有問題了,媽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您幫幫她吧。不然,說不定哪一天真會弄得我也心理不正常。”
當心,陪讀“陪”出心病來
從心理健康角度來說,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陪讀現象?
應該說,陪讀對孩子的成長不無積極意義。然而,陪讀如果弄得不好,就會像前面兩個案例那樣,不是把孩子“陪”出心理問題,就是把家長“陪”出心理問題。
先從孩子方面說。首先,陪讀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大凡陪讀的家長往往對孩子期望過高,導致孩子心理出現強烈的反應,加重孩子的學習負擔,結果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甚至有的因為壓力過大而逃避學業。其次,陪讀還會削弱孩子的生存能力。陪讀的家長作為“專職保姆”,包攬了孩子生活上的一切。這必然導致孩子懶惰的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由于孩子與同學相處的時間減少,很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出現人際交往障礙,嚴重的難以適應社會生活。這兩點,從第一個案例顯而易見。
再從家長方面說。首先,陪讀生活容易導致家長心理異常。專職陪讀的生活方式是不正常的,必然會滋生不正常的心態,導致種種心理問題。在第二個案例中,媽媽無所事事,孤獨寂寞,精神沒有了寄托,生命失去了活力,心靈缺少了生機,其根源就在于不正常的陪讀生活。家長這樣的心態必然會給孩子心理帶來消極的影響。其次,導致親子關系緊張。家長陪讀,實際上是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過度參與。對孩子教育過度,關注過頭,干預過多,也就很容易引發青春期孩子的抵觸情緒,導致親子關系緊張。
我們應該怎樣選擇
最好是不選擇陪讀。不用家長陪讀,鼓勵孩子住校,是首選的心理對策。因為孩子在學校的集體生活中,可以培養自律精神和自理能力;孩子和同學們在一起,多參加集體活動,有利于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增進同學感情,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孩子住校不僅要管理自己的生活,還要做好宿舍衛生,參加一些公益活動,有助于培養集體觀念,鍛煉生活能力;孩子在校時間的增多,思想上和學習上都能及時得到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的幫助。這一切,不僅有利于孩子提高學習成績,更有助于孩子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其次是階段性陪讀。如果孩子確實難于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確實需要家長陪伴一段時間,那么,在入學之初的過渡階段里,父母也可以考慮陪讀一段時間,等孩子基本熟悉新環境之后,及時“撤退”。再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孩子身體不適,及遇到其他問題,也可以考慮階段性陪讀。只要孩子過了這個階段,家長就及時“撤退”,可以避免孩子的依賴心理,提高孩子的適應能力。
最后是指導式陪讀。如果確實需要長期陪讀,陪讀方式也必須調整,避免“包辦式”陪讀,采取“指導式”陪讀。指導式陪讀,家長不能越俎代庖,通過關心、鼓勵、督促、引導等方式,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體,指導孩子養成應有的學習習慣和必要的自理能力。這樣,也有利于家長解脫自己,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做到陪讀和生活兩不誤。家長安排好了自己的生活,自然心靈有所寄托,親子之間也就可以保持適度的心理距離,親子關系就會多一些融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