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玲
摘要: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小學課程中最關鍵的就只有語數英三門主要課程了,一方面是因為有的學生以后的學習方向時偏向于理科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在進行學科學習時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不高,沒有充分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這就導致語文學科在小學階段的學科教學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擴展學生學習視野,培養學生的個人學習見解關鍵時期,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就是讓學生可以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樹立對大自然的敬畏心理,形成更加全面的語文科學觀,從而在以后的學習生活過程中利用學習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對此,教師要根據語文學科的學習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的教學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分析,希望對廣大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的實踐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學策略
語文學科的學習內容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是比較有意思的,很多學習內容與生活貼切度十分密切,學生可以在語文教材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的世界觀來進行深入探究,并且可以將學習內容靈活的運用到日常生生活中。因此,課堂教學的合理設計是需要教師把握好學生的學習關注點的,教師要充分了解課本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在網絡上搜集與教材內容更加貼切的教學資源,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全方位的對學科內容進行深入的講解,爭取可以讓學生在短暫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可以取得最大程度的學習成果。
一、調動學生對語文世界的興趣
對于小學學生來說,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增強學習好奇心和關注點。很多學生面對繁雜的語文知識體系沒有一個深入的了解,也沒有結合自己的具體學習情況來安排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導致自己的課堂學習效率顯著下降。其實課前引導的效果比預想的作用要關鍵很懂,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階段把一種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展示。例如視頻資源的合理滲透,教師也可以通過視頻資源的展示,讓學生去深入理解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語文知識,通過共同的規律去探索本質,揭示事實背后所蘊含的科學。以這種學習方式來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興趣,學生可以在教學課堂過程中被視頻資源中所傳達出的實際內容感染,從而開發自己的學習思維,做到對知識內容的更好理解。
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充分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以提高的必要前提,學生如果不喜歡語文教師,那么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語文課程學習的興趣,更無法談及在語文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學習了。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師生情感相投,彼此親切,才會使學生興趣油然而生。無數事實證明,學生對某位老師情感越好,就越愛聽某位老師的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相反,學生和教師有隔閡,就會討厭該教師的課。因此,每位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真正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對待后進生,不另眼相看,不侮辱歧視。要尊重他們,一視同仁,甚至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情感去溫暖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只有把握了學生的脈搏,抓住了他們的興奮點,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教學活動生動活潑地開展起來,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新《標準》強調教學內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師尊重學生,樹立平等意識,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現階段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見解,這就要求教師應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對學生平等相待,尊重每個學生,尤其要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努力嘗試。教師要創設各種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教師在課堂上要情緒飽滿,對上課充滿信心,帶著輕松自信的情緒走進課堂,以良好的情緒影響學生。
三、改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
目前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學質量沒有明顯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對教學質量沒有明確的概念,因此為了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整體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改變教學觀念。應該培養小學語文教師改變原先的教學觀念,讓他們明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所思所想,將學生的學習態度作為教學質量是否提升的一個標準,鍛煉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讓教師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
四、準確把握新教材的內容
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引導性作用無疑是對學生綜合語文世界觀念提升的關鍵,教師要善于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在一種輕松的,貼近具體的日常生活的學習環境下完成自己的語文學習,在學習興趣的良好引導下進行深入的語文探究性學習,推動小學語文教學向著更加科學高效的方面不斷發展。
五、提前備課,奠定高效教學的基礎
上課就如同行軍打仗一樣,古人在作戰時講究“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教師的備課就如同打仗時的糧草,可以說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條件就是備好課。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將教學的內容讀熟讀透,還要進行充分的預設,結合班級內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相應的問題與答案,從而使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有條不紊,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在教學課文《長城》前,我在備課時就考慮到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去過長城,他們對于長城也幾乎沒有什么認知,如果我僅僅讓學生閱讀課文來學習,無疑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我便設計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來引入教學,讓學生通過觀看這些景色來直觀地體會長城的連綿不絕,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從而激發學生內心的愛國之情。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這樣的教學方式很是受用,他們都十分積極而活躍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從而使課堂教學的開展十分順利,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很顯著。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廣大小學語文老師在研究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改善和總結,爭取做到每一次上課都是一次進步。小學生也要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與語文老師共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陽.淺析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 2012, 20:62.
[2]汪忠.走進課堂---小學語文新課程案例與評析[M],北京
[3]黃庭鍵.反思“熱鬧”式課堂,構建思維型課堂[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