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希智
摘 要:農業信息化技術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農業信息化技術已經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得到應用,但是總體上看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分析了我國農業信息化技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 ; 信息化 ; 技術
中圖分類號:S1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58
農業信息化是指人類在農業生產活動和社會實踐中,通過普遍地采用以通訊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高新技術,更加充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農業信息資源,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社會進步的過程。自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政府大力推行農業的現代化,而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關鍵的因素就在于農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雖然現在我國的農業信息化技術已經有了快速的發展,但是與國外農業信息化先進的國家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
1 中國農業信息化技術存在的問題
1.1 農業傳感技術發展水平低
農業傳感技術雖然應用于農業,但是就技術本身而言仍然屬于技術層次較高的科技。目前我國生產農業傳感器的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低,其生產的傳感器在使用過程中頻繁出現問題,降低了農戶的使用熱情。另外,我國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技術水平低、素質不高,對農業傳感技術認識不足,也限制了農業傳感技術的應用。
1.2 精細農業技術水平低
雖然我國是農業古國也是農業大國,但是在精細農業技術方面比國外農業發達的國家要遠遠落后。精細農業的最大優勢是可以提高農業種植效率,增加農業產出,這對于人均耕地面積少、平原少的國家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但是由于我國受長期粗放型農業耕作方式的影響以及技術水平的限制,在精細農業的關鍵技術、精細農業技術開發體系、服務體系方面水平仍然較低,農業生產效率低下、單位面積產值不高。
1.3 農業服務技術隊伍專業化水平不高
農業信息化推廣的核心要素是要有專業知識強、技術水平高的農業信息化技術服務隊伍,目前我國的農業信息化技術服務人員受教育的水平普遍較低、專業水平不高。截至2015年底,我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有20.8萬個,共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113.8萬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的不足6%,大部分都是未經過專業系統學習的人員經過短期培訓后加入農業服務技術推廣隊伍。這些人員對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化技術的掌握程度也不高,限制了農業信息化的推廣。
1.4 農業信息化軟件應用水平不高
農業信息化軟件的應用范圍和水平的高低對農業信息化技術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高水平農業軟件的廣泛應用就不可能有高層次的農業信息化技術。目前我國的農業軟件應用水平很低。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從事農業軟件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金融、電信、交通、電力、醫療等行業,因為這些行業開發的軟件市場大、利潤高。而農業軟件的開發費時費力,市場小、利潤低,因此國內的軟件企業對農業軟件的開發缺乏興趣。由于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對農業信息化軟件應用的重視程度不夠、軟件操作水平低,導致我國農業軟件應用水平很低。
2 提高我國農業信息化技術水平的對策建議
2.1 加快農業信息化技術創新
我國政府應當完善農業信息化技術創新體制,完善農業信息化技術推廣體系,特別是在農業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精準作業裝備、機器人、決策模型等核心技術方面要加大研發力度,加快農業智能裝備的研發和推廣,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
2.2 完善農業信息化標準和評價體系
農業信息化標準是農業信息化建設有序發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整合農業信息資源的基礎,要加快研究制定農業信息化建設相關標準體系,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推動農業信息化建設規范化和制度化。農業信息化評價體系是檢驗信息化建設水平高低的依據,因此應當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評價體系的建設,建立和完善評價標準、辦法和工作體系,引領農業信息化健康、快速、有序發展。
2.3 加強農業信息化技術服務隊伍建設
進一步完善農業信息化技術服務人員培養體系,尤其是加強基層技術人員的培養,不斷提高基層技術人員的信息化技術水平。制定積極的政策,吸引高層次的專業人員加入農業信息化技術服務隊伍,提高高新技術的應用。
2.4 加大資金的投入
農業信息化的推廣和水平的提高是一項投入高、回報周期長的工作,政府應當設立農業信息化專項資金,用于農業信息化推廣示范性項目建設。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大型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科技園區、國有農場、基層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使其起到帶頭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威,郭書普.中國農業信息化技術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農業工程學報,2013(11).
[2]杜平.中國農業技術推廣信息化發展分析及展望[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