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亮++陳友山
摘 要: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導致我國農業發展面臨困境,包括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過程當中,本國農產品價格較高從而缺乏競爭優勢,以及嚴重制約農民收入的增長,導致農業發展面臨困境。對此,應充分認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內涵,通過加強與擴展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充分發揮其在推動農業進步與發展過程當中的積極作用,為農業發展解困。
關鍵詞:農村;基礎設施;投資;農業;解困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212
農村基礎設施,是為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及農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各種要素的總和。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從極大程度上導致我國農業發展面臨困境,包括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過程當中,本國農產品價格較高從而缺乏競爭優勢,以及嚴重制約農民收入的增長,導致農業發展面臨困境。對此,應充分認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內涵,通過加強與擴展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充分發揮其在推動農業進步與發展過程當中的積極作用,為農業發展解困。
1 農村基礎設施的概述
所謂農村基礎設施,總體上來講指的是所有能夠為農民生產及生活服務且具備較長使用期限與周期的設施的總稱。具體來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分為以下3類,即生產服務類、生活服務類以及生產生活綜合類服務設施。生產服務類如農業所需的水利灌溉系統、生活服務類如鄉鎮衛生院等醫療設施、生產生活綜合類如農村道路及其環境設施。
2 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對農業及農民的作用
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對農業及農民的作用從總體上來講,可以劃分為2大方面,即硬件部分與軟件部分。
就硬件部分來講,通過對農業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可以有效改善農村的面貌與條件。其中以鄉鎮道路為例,鄉鎮道路網布局合理且道路平整暢通,不僅會改善農民的出行方式與生活條件,而且直接會降低農民出售農產品及購進生產生活用品的成本,還可以使農民在生產與銷售的過程當中,加強與外界的聯系與交流,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提升生產效率。對于農村其余一些非務農人員來講,也可以為此帶來一定的便利,如為其經商提供條件。
就軟件部分來講,可以分為如下2大部分內容: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投資,隨著農業科研與技術服務的不斷推進,勞動技能、病蟲防治方式等生產要素也會隨之獲得提升與加強,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并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科、教、文、衛事業的發展,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當中所包含的醫療衛生設施而言,能夠提升我國農村勞動力的身體素質,從而保障效率的實現。
3 農業解困之道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后與不完善,是制約我國農村及農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對此,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建設依賴于資金,偌大的資金量從哪兒來,該怎么用,如何才能夠有效,科學、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是實現農業解困的首要任務。
結合現階段現實情況,鄉鎮道路建設資金來源主要有2個,即鄉鎮的財政收入與農民的集資.農業科研和技術服務資金主要來源于農民的服務性費用;就農村醫療衛生設施來講,來自于鄉鎮政府的財政補貼。通過實證分析,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鄉鎮道路的修建數量與效率、農業科研與技術服務機構建設與運營、農村醫療衛生設施的建設與發展都依賴于農民收入,農民收入較低則相對應各方面設施建設也就無法啟動,最終農業發展陷入惡性循環的發展過程。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農業在國民經濟當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小,此時可以逐步推進并實現學術界所一直倡導的工業反哺農業的方式,增加財政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穩抓“三農問題”,改善農民生產及生活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進而提高農業競爭力并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國民生產總值,從而進一步推動工業反哺農業的戰略實施,最終實現農業發展呈現良性循環發展的過程。正如上文所屬,諾大的資金量該怎么用,如何才能夠有效,這就需要我國政府能夠探索出一套科學有效的反哺農業體系,通過構建系統的、完善的政策來保證切實有效的實施與運轉。
4 結語
基礎設施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加快農村現代化、城鎮化建設的根本,是增加農民收入、緩解農村就業壓力、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關鍵。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僅總量不足,而且結構不合理,以致農村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嚴重滯后于農業現代化、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所以積極探索農村基礎設施投資之道是實現農業解困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