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英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營造氛圍,誘發學生的異向意思,引導學生質疑求異,啟發想象,還可以廣泛開展第二課堂,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異向性活動,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異向精神。
關鍵詞:創新;異向精神;質疑;想象;第二課堂
培養學生創新力是新課程改革的靈魂和核心,而異向思維和異向精神又可以為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的異向思維和異向精神的重要陣地。那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采取什么方法來培養學生的異向思維能力和精神呢?
一、營造平等互信的氛圍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異向思維能力的前提是必須建立師生間的平等、信任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是要把學生看成是發展的人,有潛能的人,要相信每個學生,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善于鼓勵和肯定學生發表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索成功的強烈愿望。
二、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培養異向思維能力
教育者首先要在課堂上鉆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異向因素,從教材中尋找異向素材,啟動異向動機,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產生深厚的興趣和欲望,在探究的過程中能有意識地進行求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異向性思維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意識把學生引向探索之路,讓學生在讀、寫、畫、議、講的多維角度和活躍氣氛中學到知識,增強異向的意識,發展異向思維能力。
三、在質疑中尋找異向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點燃學生求異思維的火種。學生在認識活動中遇到疑問,會產生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狀態又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求得疑問的解答,促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從而達到思維的目的,這是一種積極的學習策略。因而教學設疑是語文教學中師生相互交流展開思維的常用方法。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著眼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要著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要注重教學目標對學生的期望、定向、激勵、調控功能,精心設疑,引導學生質疑解疑,以有效的誘導來調動學生進行異向思維。教師在教學中要設法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教師的講解應是對學生的思路的開拓;對學習方法的輔導,對學習疑點的指津。要讓學生自己去發問,不要過早評析,越俎代庖,以防學生思維遲鈍,產生依賴思想,阻礙異向思維的展開。通過設疑求異,讓學生從看似無疑處生疑,從看是平常之處生奇,這樣才能點燃學生異向思維的火種。
四、啟發想象,培養異向思維能力
想象是創新和異向思維的翅膀。學生讀有情有景的文章時,教師要啟發學生進行再造想象,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能培養想象力,發展學生的創新和異向思維。如學習《荷花》一文時,可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剛開的荷花、沒開的荷花和全開的荷花的樣子和顏色,使圖畫的內容結合,可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訓練,異向性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對于留有想象空間的課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比如,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讓學生說說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會怎樣做?這些做法,能使學生較好地展開想象的翅膀,培養豐富的想象能力,通過比較學生不同的發言內容,是異向性思維能力得到較好的訓練和拓展。
五、廣泛開辟第二課堂,組織豐富多彩的異向性活動
課外活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途徑,是發展學生的特長、展開自我的最好舞臺,也是通過合作訓練培養學生共同異向的天地。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每周都有一節課進行課外活動,讓學生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鼓勵學生在做同樣的事情時,產生不同的結果,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發展自己的特長,把各科課堂知識與課外活動有機地結合,讓學生通過參加自己愛好的活動,發展他們的興趣和異向潛能,提高他們的異向性思維能力,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增長異向才能的良好機會。
處處可是異向之地,天天可是異向之時,人人可是異向之人,學生的異向精神是人的個性發展的價值的需求,是影響整個民族狀況的基本因素,培養學生的異向精神必然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為學生一生的可持續創新提供不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