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君 趙曉凌
(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6)
由國際空間站標準的管理模式談標準制修訂管理
孫曉君 趙曉凌
(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6)
文摘:簡介國際空間站標準的組織管理、標準制定的多樣化來源以及漸進的標準修訂方式等方面的具體要求與做法,與我國標準制修訂管理的一般流程對比分析,提出我國標準制修訂管理的建議。
標準制修訂;標準管理;國際空間站(SSP)。
國際空間站作為人類迄今為止最龐大的國際合作工程項目,涉及面廣、人員組成復雜、參與機構繁多,且標準面對的使用對象亦多種多樣。對此,國際空間站標準(SSP標準)協調了所有參加該項目國家、團體和個人的合作關系,保障了每個國家參與工程項目的協調一致性。國際空間站標準(SSP標準)如何進行管理和開展制修訂工作是值得我們研究與借鑒的。
目前,我國的標準制修訂工作一般經過計劃階段、研究起草階段、成果階段,按照標準立題論證、起草、征求意見、審查、批準、出版、復審、廢止等多道程序開展[1-3]。
a)由上級標準化管理部門下達本年度的或一段時間內的標準制修訂計劃。
b)通過逐級傳達的形式,逐步落實到相關的標準編制組/編制人。
c)論證評估參與編制單位、人員的能力,并確定落實任務。
d)各負責單位、人員開展編制工作。
e)組織相應領域的專家,通過“三稿制”評審標準及其編制說明,并發布實施標準。
f)標準運行幾年后,視運行和需求情況開展標準清理整頓工作,確定標準狀態以及與工程技術現狀適用性。一般做法是一次清理所有標準,并根據清理結論重新開展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即:從上述a)步驟重新開始循環。
這樣的工作循環,對具體各階段的操作有著明確的規定,明確了相關人員的職責,具體化了頂層文件的要求,對標準過程控制有了把握,對“總結固化性標準”非常有效,然而對于強調“技術引領性標準”的工程專項標準卻不夠用。在實際使用中,管理機制和靈活性存在以下幾個弊端。
·編織說明中要求對標準中技術指標有充分論據,但并不隨標準正式發布,是歸檔類文件。這樣使得:①在閱讀初次制定的標準正文時并不一定能充分理解,只能盲從;②對于一些修訂標準,指標發生變化時,也無法在標準正文中體現出原因。
·一般而言,越是上級的標準,內容越簡潔,越是下級的標準,內容越具體,而下級標準往往在實際使用中更好用。一般上級標準的制定、發布、實施時間比下級標準要晚,而要求先實施新標準的往往是上級標準,這樣就產生了矛盾。同時,現階段技術更新發展很快,若更新速度比清理整頓的周期短,這種呆板的模式就使標準存在潛在的使用問題。
·相應領域的專家評審固然給標準帶來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專家組并非固定組成人員,也沒有標準制修訂的管理權,僅僅是對標準技術內容有表決權,這樣的標準依然存在漏洞。
2.1 組織管理
由于SSP標準的特殊性,它并不屬于特定的某一國際標準化組織或區域組織以及行業,是一個由某個工程應運而生、機構龐大復雜、需要用于協調多邊的標準體系。由SSP標準封面文檔可知,SSP標準最終發布方是NASA(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其管理模式也秉承了NASA標準化管理的混合管理模式,即技術委員會或分委員會和標準化歸口單位同時進行管理,工作管理結構如圖1所示。
空間站標準項目由空間站控制委員會領導,其最終的管理/發布歸口單位是約翰遜空間中心,這也是NASA成立的空間站計劃辦公室所在地。不同類型標準對應不同的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工作組(見表1),且技術委員會等的劃分主要基于實現國際空間站需要實現的功能特點,而不是按專業進行的。

表1 國際空間站管理機構(部分)
另外,SSP標準涉及面廣,參與組織成員多,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不僅需要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工作組以及標準化技術歸口單位,同時也需要標準實施方和標準化機構的參與。所以,在SSP標準的引言中通常能看見這樣的語句:該標準的任何內容或版本的變更需要獲得NASA或SSP標準中涉及的相關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工作組以及相關受到影響的國際合作伙伴的聯合協商。同時,為保證國際空間站的合作伙伴完全參與工程活動與計劃,每一位合作伙伴都在約翰遜中心的空間站計劃辦公室設有聯絡處,NASA的每一個合作伙伴也設有聯絡處。通過這樣的多角度的工作管理模式,完成SSP標準的起草、改進和完善,并保證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實用性和規范性。
由此,“專項機構管理專項標準,配合標準化歸口單位”的特點,使SSP標準不僅在標準自身具有可操作性,也保證了標準管理的可操作性。
2.2 標準來源的多樣化管理
由于國際空間站項目參與者范圍廣,為空間站項目單獨制定一套詳細完整的、細化到具體操作點的標準體系需要很長時間。靈活應對國際空間站不斷涌現的標準需求,加快標準的制定步伐,就顯得十分重要。SSP標準充分體現了“盡量使用國際空間站/參與方現有標準為基礎”的特點。
每提出一個新的需求、涉及一個新的項目,都需要相應的標準來約束和規范。第一步是觀察是否存在現有標準,若有,就先修訂現有標準(包括內容和適用范圍等),如SSP 30599《安全評審方法》,其版本A僅適用于NASA,而經過幾次修訂后的版本D則適用于俄羅斯航天局(POCKOCMOC)、加拿大宇航局(CSA ASC)、歐空局(ESA)、意大利宇航局(ASI)、日本宇宙開發事業團(JAXA)和NASA等多個參與方;而SSP 50481《不可回收物(垃圾/廢品)的管理方案》,則在標準前言中說明了是以俄羅斯的標準為基礎制定的。
SSP標準的制修訂流程如圖2所示。從圖2中可以看出,最終的5種國際空間站適用標準的來源方式,只有1種方式是制定全新的,其余4種方式都是在已有標準的基礎上進行制修訂,或直接使用已有標準。這樣,大大降低了SSP標準制修訂的工作量,提高了標準的制修訂速度和使用效率。
2.3 漸進式的標準修訂管理
在SSP標準的編號機制中,不但有通常見到的標準編號以及標準的版本變化的標記編號,還存在一類特殊的編號形式——IRN文件。該文件不是對SSP標準版本變化的補充說明,而是對某一版本階段性內容更新的說明。在IRN文件中,每次更新都要將內容加入前一階段的標準文件中,形成更新的標準修訂說明,同時在更新階段的標準封面上增加本階段以及之前各階段更新的所有文件的編號,在內容中要在相應的更新處有所標明。如圖3就截取了SSP 57000《密封式有效載荷接口要求文檔》的每一階段的內容修訂形成新標準的封面和文本中關于IRN記錄部分。
在個別的階段性標準中,標準正文并不一定是完整的。可能存在某些部分僅列有標題,待技術發展或內容成熟后再補充正文內容的情況,如SSP 50313《顯示與制圖通用標準》中第6章和第12章,就標記為正在進行中的字樣(如圖4所示),但并不影響標準其他部分內容的使用和權威性。
這說明SSP標準制修訂并不要求一次成型,而是利用階段性的過程稿,制定一部分再發布一部分,逐步地補充完善。
根據前述的國際空間站組織制修訂標準的方法,可以看出SSP標準在制修訂方面的管理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a)權威性。SSP標準具有嚴格的管理體系,存在一個總體的標準化歸口單位和若干個直接負責標準的技術委員會單位。
與我國相關標準制修訂時的專家審查制相比,國際空間站技術委員會不但擁有對標準內容的建議權,更是直接對標準的修訂、發布、實施具有決定權和審批權,以此加強技術委員會成員的責任感,提升標準的權威性。
b)準確性。面對龐大的標準需求時,利用沿用、移植和繼承從前成熟標準的方法,能夠快速地獲得工程實施應具備的基礎性標準,從而為工程開展提供保障。同時,對于工程研制過程中表現出的一些亟待解決問題,在需制定標準時,也是盡量以現有的SSP標準或某參與方的標準為基礎,繼承修訂完善。這樣,標準內容是經過確實認證的、有基礎的,可以提高標準的制修訂進度,保證標準的準確性。
與我國常用的標準制修訂、清理等一系列過程相比,SSP標準的制修訂管理模式,更有利于面對工程需求,快速制定標準,而減少了對標準計劃的依賴。對于快速發展的、有標準先行需求的重大工程專項標準,就可以考慮加強標準過程稿的管理,提高過程稿的權威性,根據需求和技術發展逐漸補充完善,以保障滿足工程“快速統一要求”的需求。
c)靈活性。SSP標準的漸進式制修訂模式,使得標準不一定要一次規劃完成,而允許分階段的發布一份標準的內容。這樣不但可以保證標準中每階段發布內容都是“拿得準”的,更能通過一部分內容確定后的快速發布,保證工程研制能第一時間獲得相應內容。因此不會因為其他標準內容未定而延緩發布實施,從而影響到整個工程的開展。
同時,每個過程稿中,都會標明相應的增減內容,既保留了標準的制修訂思路的變化,又起到了編制說明的部分作用。這為我國重大工程專項標準管理思維提供了新的借鑒角度。若在上級標準納入新技術相關的內容時,相應的下級標準也以發布過程稿的形式,對標準相應部分內容或目錄進行更新,這樣逐級更新后,可以使得各級標準在發布/實施時間以及標準詳細度上都不存在沖突和矛盾,也使得基于標準過程稿的清理整頓目的性更強。
SSP標準雖然龐大,但管理井井有條,標準制修訂工作的開展不拘泥于形式,而以滿足工程要求為目的。利用組織管理的嚴謹性、標準來源的多樣性和標準發布的漸進性,配合相關的航天標準,充分發揮標準的權威性、準確性和靈活性,為國際空間站項目的開展提供了高水平的平臺。
對于我國一些具有引領性標準需求的重大工程而言,標準的制修訂管理需要有新的理念,而SSP標準的管理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對解決標準編制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有著積極的參考作用和促進意義。
[1]國家技術監督局.國家標準管理辦法.1990-08-14.
[2]國務院/中央軍委.軍用標準化管理辦法.1984-01-07.
[3]金烈元.軍用標準化基礎[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5.
孫曉君(1986年—),女,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航天器標準規劃、標準制修訂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