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孫衛赤
當地時間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指令,要求聯邦商務部根據1962年《貿易拓展法案》第232條款的規定,對外國鋼鐵進入美國市場展開調查。根據這一款,一旦發現外國進口有損美國的國家安全,總統有權對外國進口實施緊急貿易制裁。商務部將在270天內完成這項調查。
美國《華爾街日報》21日評論說,特朗普政府展開上述調查的依據是一項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經常被援引的貿易法規,美國政府當時以該法規為由限制包括機床、半導體在內的多種商品的進口。但自從世貿組織成立以來,該法規已很少被引用。世貿組織成立的目的就是對各國隨意限制進口的做法進行約束。該報稱,特朗普此舉進一步給美國貿易政策增添了經濟民族主義色彩。
在不少媒體的報道中,都特別將中國點了出來。英國路透社稱,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備忘錄簽署前1小時對白宮記者說,中國是這個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中國多次聲稱要降低鋼鐵產能,但實際上一直在增加。這對(美國)國內產業構成了嚴重沖擊。”《紐約時報》評論說,中國規模巨大的鋼鐵行業是特朗普總統主要的打擊目標。
但美國《華盛頓時報》稱,特朗普和羅斯對中國在美“傾銷”問題的看法不同。特朗普在備忘錄簽字儀式上說,下令進行這項調查并不針對中國,他正在尋求遏制朝鮮的核武器計劃。他稱“這與中國無關”,這與全球發生了什么有關,傾銷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對于特朗普的這一最新指令以及中方是否會采取反制措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1日說,“現在我們還要看美方這個調查到底是什么樣的指向。在沒有進一步情況前,我們無法作具體評論”。但他重申,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
目前已有國家考慮對這一指令做出回應。據英國路透社21日報道,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一名高級官員透露說,該國正在考慮回應美國此舉。“我們對一切可能選項持開放態度,包括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但一切尚未決定。我們將在聽取韓國鋼鐵行業的意見后再做決定。”▲
環球時報2017-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