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悅
問題對于數學課堂教學十分重要。以高質量問題為導向的課堂能引領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富于創造力,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這是實施新課程的需要。兩到三個覆蓋全局、直指本質、涵蓋重、難點的關鍵性問題,不僅能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支架,同時也能讓學生在40分鐘的時間內充分解放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充分解放自己的雙手,主動操作;充分解放自己的嘴巴,表述觀點;充分解放自己的眼睛,勤于觀察。
那么數學關鍵性問題的到底應該如何去擬定呢?下面本人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幾點看法:
一、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情境,設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動機,使學生能忘情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子”。
例如,我在二年級教學有余數除法的時,我首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來了7個蘋果,打算分給4個小朋友,可是老師有點困難該怎樣分呢?學生頓時眼睛亮了起來 我知道,他們已被這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吸引。接著讓他們想辦法,通過學生討論后,學生甲說:可以將蘋果切開,這一句將學生的思維拓展開了。將一個蘋果平均切成兩塊分成了 2×7﹦14塊,14÷4﹦?學生說不出來,這樣不行,接著學生平均分成3塊,3×7﹦21,21÷4﹦?學生又說不出來,緊接著平均分4塊,4×7﹦28,28÷4﹦7塊,學生臉上露出了笑。老師又問還有別的辦法嗎?學生竊竊私語開了……結果可以將每個蘋果平均分成8塊,每個學生分14塊。
二、基于學生的發展設計問題
一方面既要關注課標,也要關注學生的發展。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依然廣泛,教學效果非常不好,學生基本上沒有任何的主動性。針對這一弊病,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應當充分考慮并采取措施予以改進,其中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設計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主要是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讓學生推動教學的進行,包括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比如:在教學中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提前理解讓其參與到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主動去解答,或者采用趣味教學等方式。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設計方法,但是無論如何設計,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都應當從教學方式、手段、語言等多個方面進行設計和考慮,以此來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此外,關鍵性問題的設計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時有趣又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識。
另一方面既要從教師的角度設計問題更要從學生角度設計問題。
例如:空間與圖形是數學領域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一個教學難點。而空間觀念的建立,必須有動手操作的過程。這個做的過程,不僅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更是嘗試、想象、推理、驗證、思考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學生才能逐步把握概念的本質。教材中出現的“畫一畫、折一折、描一描、搭一搭、移一移”等等都是要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體驗圖形變換并形成技能。因此,在空間與圖形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角度出發,為他們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操作過程中讓其感受、探索、發現新知。
三、預先設定過渡性問題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總要經歷一個由不懂到懂、由淺入深的認知過程,課堂中的關鍵性問題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比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的內容時,教師用課件出示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師問: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生:180度。師:把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兩個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學生立即回答:90度。師:怎么得到的90度?生: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師:我們已經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兩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90度?由此層層推進的發問,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起學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有效地避免了思維定勢,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對于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重視共性更要關注差異
關鍵性問題設計的對象是學生,教師要相信學生具有解決問題的潛能,提供給每個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每個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必定不同,因此在擬定關鍵性問題時必須優先考慮大部分學生思維水平,設計出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能力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視班級情況針對學有余力或思維水平較低的學生,精心設計專題輔導。
五、設計問題要重思維含量
關鍵性問題的設計不僅要有思考價值而且要有明確的目標,在設計時要考慮:提什么樣的問題,為什么這樣提,這個問題學生憑借自身知識經驗能否完成。問題的設計既要為激發學生的思維服務,又要能有效地推進核心過程。可以從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和抽象概括等幾個方面切入,使問題具有更強的啟發性和層次性。由于關鍵性問題相對復雜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教師在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無錫師范附小的周永彬老師在教學“奇趣的拼圖”一課時,他的關鍵性問題是這樣設計的:你能用4塊這樣的圖形拼成一個更大的這樣的圖形嗎?上述的大問題更能調動學生的思維,這樣的問題雖然有一定的挑戰性,但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一個好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定的高度與深度。數學關鍵性問題必須圍繞課標、圍繞每節課的重難點,對問題的擬定做整體的考慮,將問題集中在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抓住每節課的關鍵,設計恰當的關鍵性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