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浚中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到繡花:在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提出,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在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強調,脫貧攻堅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繡花”二字,意味深長!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我們開展工作,既需要高屋建瓴、縱橫八方的豪氣和魄力,也需要著眼細節、精益求精的能力和作風。繡花功夫,正是這樣一種善于精準謀劃、精細落實、精確評判,將工作做細做實做精的能力。
對新時期的黨員、干部而言,修煉繡花功夫,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精準謀劃,即在開展具體工作前,要像繡花一樣謀篇布局、統籌規劃,善于將上級的決策部署和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特別是群眾的需求結合起來,細化為指導自身實踐的藍圖,方能有的放矢、按圖施工。以本刊本期“特別策劃”聚焦的主題——民生實事為例。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既全面提升整體民生水平、又滾動實施重點民生實事,精準務實解決了一大批民生問題,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其實,民生工程為我們修煉繡花功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重慶的民生工作之所以取得顯著成效,就是因為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堅持既當期可承受、又長遠可持續,堅持既解決民生實際問題、又持續提升民生水平,堅持既抓實具體民生項目、又建立民生工作長效機制,堅持不斷增強民生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可持續性,集中力量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普遍關心的民生突出問題,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五個堅持,既是推進民生工作的基本原則,又是總體部署,正是因為頂層設計周密、全局謀劃精準,民生工作這朵花才繡得這么漂亮。
第二重境界——精細落實,即在實踐中求真務實、穩扎穩打,一針一線,一絲不茍。本刊前不久曾報道過一位基層干部在脫貧攻堅中善于“繡花”的事跡。2015年6月,陳俊到南川區河圖鎮長坪村走馬上任“第一書記”時,當地發展困難重重。面對困難,陳俊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領著全村群眾埋頭苦干。一年下來,長坪村的路通了,產業基地建起來了,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配股分紅等方式,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起來。這個來自脫貧攻堅第一線的例子告訴我們,繡花功夫其實并沒有多少訣竅,修煉這項功夫也不需要什么秘笈,關鍵在于腳踏實地,一件事一件事抓落實,一錘一錘釘釘子,直到見到實效。如果只有嘴功、沒有手功,把口惠作為實惠、把想法當成做法、把愿景當成業績,再好的思路和規劃也只是紙上談兵,這樣做是無論如何也無法修煉繡花功夫的。因此,修煉繡花功夫,關鍵是要在“實”字上做文章,在“干”字上下功夫。
第三重境界——精確評判,即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將繡花真功和弄虛作假的“繡花拳腳”有效甄別開來。重慶的五大功能區域差異化考核體系,就體現了這樣的智慧。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按照中央決策部署,結合重慶特殊市情,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指導各功能區域圍繞功能定位,實現差異化發展。為了保證這一重大戰略取得實效,市委建立了差異化考核體系,圍繞各區域功能定位,為各區縣“量身定做”評價指標,有效破解了“一張試卷考大家”等難題,充分激發了各個功能區域的積極性,讓處于不同功能區域的區縣,都能找到自己的特長,繡出自己的絕活。因此,繡花功夫好不好,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而是要通過精確測評來打分,其中最重要的測評標準就是看群眾滿意不滿意,正所謂“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