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余方
3月8日一大早,西南大學園林專業大三學生劉青瑤和同學來到北碚區歇馬鎮高坪水庫。
這是劉青瑤第二次來到這里。與第一次相比,水庫環境明顯好了許多。
“去年來的時候周邊還在施工,水庫的水質也沒這么好。”劉青瑤沿著步道走到堤壩,沿途看到了水面上嬉戲的野鴨和岸邊成片的野生蘆葦。
“這樣原生態的環境,在城市里很少見。”劉青瑤感嘆。
劉青瑤并不知道,這個風景宜人的城市景觀,在2013年以前還是一個黑水潭。
管理困境
高坪水庫位于北碚城區,總庫容31萬立方米。過去,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擔下游農榮村和高坪村的灌溉和防洪。
與其他水庫不同的是,高坪水庫的水源主要來自降水,也就是說,它是“死水”。
這樣的性質,決定了高坪水庫需要更為科學的管理和維護。
2013年初,北碚區環保局污染防治科的幾名工作人員第一次來到高坪水庫,看到了令人咋舌的一幕:水庫四周都是叢林和荒地,沒有路,得穿過一片正在施工的泥濘洼地,才能走到高坪水庫的一個入水口。
站在入水口上方,大家看到發黑的施工廢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庫,整個水庫就是一口黑臭的污水塘。
經過現場查看,施工廢水和生活污水正是從附近的4棟活動板房排出的。
高坪水庫的管理困境引起了各部門的重視:水庫由歇馬鎮代為管理,但鎮上并沒有專業的環保部門;水庫被長期租賃給私人進行肥水養魚,嚴重污染了水庫環境;區水利局和環保局雖然對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消除了安全隱患,但無法建立長效的管護措施。
也是在這一年,我市將主城區56個湖庫綜合整治列入了民生實事重點推進。
高坪水庫作為其中之一,開始了它的蝶變之旅。
外源截污
民生實事啟動之后,北碚區水利局收回了高坪水庫的管理權。區水利局、環保局和新城管委會開始對高坪水庫進行綜合治理。
“破壞很容易,讓它恢復卻很漫長。在恢復過程中,采取的措施必須得當,不然對水庫環境反而會造成更大破壞。”北碚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說。
因此,高坪水庫治理的前期調研持續了將近半年,其間還邀請了專業團隊和相關專家出謀劃策。
調研發現,水庫主要有兩大污染源,分別是肥水養魚和污水排放。
綜合整治的第一步由區環保局牽頭,對污染源之一的房地產開發商進行約談。
“這個水庫如果污染了,你的房子也要跌價。”在約談會上,區環保局有關負責人直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在會上,開發商當即承諾:拆除造成污染的活動板房,并配合相關部門,對水庫環境進行整治和維護。
水庫旁的活動板房很快被拆除,并修起了總長約兩公里的沿湖截污管網,將施工和生活污水引至碚青路市政管網排放,消除了污水直排對水質的影響;同時清運了沿岸垃圾,又建立了市政垃圾收運系統,將周邊生活垃圾轉運至附近垃圾站。
區水利局和環保局也動員養殖戶將水庫里的魚全部打撈起來,放養能凈化水質的魚苗。
2015年12月,高坪水庫綜合整治工程全部完成,從劣V類水質逐漸轉變為IV類水質,沿湖的垃圾山也變成環湖景觀帶。
內源整治
2016年,高坪水庫啟動了水質提升工程。
在綜合治理和水質提升過程中,各部門從市民日常需求出發,將水生生態環境和人文生態環境均衡發展相結合,力求建立一個能供市民游玩的新型濱水空間。
按照方案,工作人員在水庫的兩個入口處種上美人蕉、蒲草等水生植物,對入庫前的雨水進行吸附和凈化,形成了入湖人工濕地系統;水庫上修建了生態浮島、生態懸床和植物種植框等工程,對水庫生態系統進行重構。
“在保護和開發過程中,我們不僅沒有破壞水庫的原生態,還提升了景觀品質。”北碚區環保局污染防治科科長廖偉說。
一次,區水利局與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來到高坪水庫查看綜合治理情況,走到一處坡地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停下了腳步。“這個地方可以修一個水庫管理房,滿足我們的管理需求。”該負責人說。
原來,區水利局接手高坪水庫管理權后,派駐了專人在現場進行管理。
“這恐怕不行,會影響到湖庫的整體景觀環境。”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立即反駁道。
各相關部門就此專門開了一個討論會,會議結果是,區水利局最后決定不在此處修建管理房。
“現在,我們更應該對環境作出讓步,為百姓營造更好的生活空間。”廖偉說。
如今,每當天氣好的周末,就有許多市民來高坪水庫游玩——小孩在草坪和沙地里嬉鬧;鋪塊野餐墊,大人們就能坐下來聊聊生活近況和孩子;走在岸邊的步道上,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
“作為父母,我常常希望能夠給孩子找到更多感受大自然的地方,讓他在成長過程中能意識到:我們生活的空間是廣闊無邊、綠意盎然的,不是只有鋼筋水泥。讓我開心的是,現在這樣的地方越來越多。”多次帶孩子來高坪水庫過周末的北碚市民趙磊說。
在北碚,和高坪水庫同步蝶變的湖庫還有3個。而在全市范圍內,湖庫整治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成效。
【心聲】
“我們村進行環境整治后,現在住起來很舒服。垃圾按時收走,屋前屋后都是綠樹,吃的也是綠色蔬菜,一點不比城里差。”
——璧山區來鳳街道來鳳村村民劉德友
“生態環境事關民生民情,市里投入人力物力財力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扭轉了垃圾圍村、污水橫流的局面,改善了農村環境,青山綠水的村莊正在從記憶中回到現實。”
——大足區環保局職工陳家君
“我們身邊的環境可以說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第二個‘子宮,應該人人愛護。近年來,大量的生態休閑公園在重慶建成,讓老百姓有了更多與自然親近的機會。希望黨委、政府在環境保護上能夠不遺余力,留住重慶的綠水青山。”
——渝北區市民賀艷
【啟迪】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為進一步落實好民生實事提出的完成主城建成區湖庫污染治理目標,從2013年起,我區多舉措推進轄區湖庫整治工作,通過狠抓湖庫外源、內源整治,強化生態修復及景觀建設工程,理順湖庫整治成果長效管理機制,完成了龍灘子水庫等4個民生湖庫整治項目,將昔日死水潭打造成供群眾休憩的好去處。
環境保護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生態文明建設還需全社會的積極行動。我們將以環境保護工作為抓手,繼續創新機制,落實措施,全面鞏固和提升環保成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讓更多更好的環保民生福利惠及廣大市民。
——北碚區環保局副局長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