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雨瀟
2017年2月1日,巴南區豐盛鎮響水老街。
太陽鉆出云層,陽光鋪滿千年街巷。
光潔的青石板小道上,斑駁的光影不斷閃爍。老屋飛檐上,飽經風霜的琉璃和青瓦下,扁擔貨郎抑揚的吆喝聲越飄越高。
老街一角,陽光下的碉樓就像披了金甲的巨人,俯視滄桑街巷間人群熙攘,仰望萬里蒼穹上云卷云舒。
那些穿行古鎮間、穿著時尚的游客,就這樣流連在老街凝固的光陰里。
陶醉沉迷的人們并不知道,眼前這個古老的鎮子和這個年輕的景區,剛剛在旅游產業鏈上經歷了一場“速生長”——
定位
“速生長”始于2014年。
這年10月13日,豐盛鎮黨委會議室,鎮黨委書記石國全宣布了區委、區政府的一個決定——“將豐盛打造為特色旅游小鎮?!?/p>
彼時,沿江高速公路豐盛段道口剛剛開通,豐盛到主城的時間由1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
這讓鎮黨委班子嗅到了發展機遇。
豐盛古鎮宋代稱“封門”,明末清初正式建場鎮,是巴南、涪陵、南川三地重要的商貿物流集散地,也是西南地區著名的“旱碼頭”。但近百年來,隨著主要運輸方式從力夫變為汽車,古鎮隨之沒落。
“是時候讓豐盛重回‘前臺了。”2014年,隨著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深入推進,豐盛迎來了高速公路道口開通等一系列利好消息。鎮黨委決定借此發力,依托古鎮實現發展“逆襲”。
抱定這個目標,鎮黨委、政府啟動了可行性論證,最終確定利用豐盛地處都市功能拓展區和城市發展新區兩大功能區域結合部的優勢,打造特色旅游小鎮。
“豐盛古鎮擁有古碉樓群、明清四合院、紅葉林等豐富旅游資源,還握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重慶市最美小鎮等金字招牌。在并不缺資源的前提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凝心聚力、打通特色旅游產業鏈。”石國全說。
聚力
2015年4月20日,豐盛鎮豐盛社區黨委辦公室,返鄉大學畢業生彭文蘇正在大倒苦水:“下雨天還來這么多人,吵吵鬧鬧的,真是煩!”
“人流就是財富,游客多了旅游才能興旺,建議你趕場的時候去‘百姓茶堂聽聽書,就明白這個道理了?!鄙鐓^黨委時任書記方志剛勸道。
彼時,像彭文蘇這樣,對豐盛發展旅游持懷疑態度的群眾不在少數。
對他們而言,打造特色旅游小鎮,就意味著寧靜、恬淡的生活模式將被改變,節奏快速、壓力巨大的“現代生活模式”將占領古鎮。
這樣的誤解,引起了鎮黨委、政府的重視。
為統一思想、聚力發展,鎮黨委、政府根據當地人愛坐茶館、愛聽故事的特點,使出了兩計“奇招”:一是利用“百姓茶堂”,安排干部和新鄉賢當“說書先生”,向群眾宣傳解釋旅游發展的好處;二是將旅游培訓與“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內容結合,引導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2015年4月23日,彭文蘇到老街“仁壽茶館”聽了一回書?!奥糜尉褪墙痣u,喂它吃谷子的人就能撿到金蛋……”說書先生講起了當地人李二娃一家靠旅游脫貧發家的故事。
故事聽罷,彭文蘇依舊滿腹狐疑,于是到李二娃家查看——還真如說書先生所說。
不僅如此,隨著旅游催生的人流和消費流,鄉親們的土特產暢銷了,飯館開張了,不少村民靠旅游修了新房買了車……這讓彭文蘇也眼饞起來:“我也想通過旅游發家致富。”
得知彭文蘇的想法,鎮上的創業指導員找到她,提出了經營特色餐館的建議,又依據政策對其進行補助。
2015年10月4日,彭文蘇的“舊街角”特色餐館開門迎客。“現在,我的月收入比以前增加了5000元還不止呢?!迸砦奶K滿面春風。
隨著“彭文蘇們”態度逆轉,豐盛的人心和資源也開始聚成合力。
分工
2014年9月20日,豐盛鎮街村。
天空陰云密布,村民祝英全心里也很陰沉。
“賣不出去就統統當柴燒。”望著滯銷的花卉苗木,祝英全兀自念叨。
2013年,由于花木市場火爆,豐盛不少農戶爭相搞起了花木生產。卻不想,因為“一哄而上”,2014年的花木價格大跌。
緊急關頭,鎮黨委、政府出手相助。
“各村和社區要依托自身特色差異化發展,打造‘一村一特色產業布局,既豐富古鎮旅游資源,又優化自身競爭能力?!辨傸h委、政府為各村支招,同時修訂發展規劃推動產業重組。
很快,街村也開始“重組”。
“我們村的特色是什么?”村黨委書記馮代貴在一次村民大會上征求意見。
“除了泥巴就是沒人買的花苗。”村民們開始起哄。
“那我們就變廢為寶?!瘪T代貴信心滿滿。
這信心,源于村級產業規劃。
為支持街村花木產業,豐盛鎮決定打通3.5公里景區環道,為村民降低運輸成本,提供基礎保障。同時,依托旅游小鎮定位,街村依托毗鄰特色旅游小鎮的地緣優勢,將苗圃打造成觀光農業基地。
通過旅游推動,祝英全的生意好了起來。
“現在全鎮各個村和社區都有了特色產業——我們村是做觀光、梨坪村做生產采摘、豐盛社區做旅游服務……有了分工,旅游產業集群也有了合力?!弊S⑷軐I地說。
塑魂
2015年11月18日,豐盛鎮召開了一場情況通報會。
“部分游客反映,我們景區和其他古鎮差別不大,淡旺季也較為明顯?!辨傞L楊治彪發言,直擊旅游發展“短板”。
豐盛旅游起步之初,側重于硬件建設。然而,重視“硬件”,忽視“軟件”,導致古鎮文化競爭力缺失,沒了“魂”。
針對這個問題,楊治彪提出建議:“豐盛是長壽之鄉,孝子賢孫輩出——我們何不將‘孝善文化作為特色,厚植景區文化的核心競爭力?”
這一構想得到了鎮黨委、政府領導班子的支持。經討論,鎮黨委、政府提出了兩條路徑:一是在古鎮景區住戶門前懸掛家訓竹匾;二是在節假日恢復豐盛特有的拜壽等民俗活動。
任務下達后,鎮黨委時任宣傳委員朱珠“靈光乍現”。
“我家現在還有家譜呢,都傳了好多代了。”一天,在和社區居委會主任彭才茂閑聊時,“家譜”二字引起了朱珠注意。
“一般家譜上有沒有記錄家訓?”朱珠問道。
“大部分家譜都有家訓內容。”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朱珠很是興奮。
經調研后,朱珠發現豐盛古鎮劉、彭、廖、李姓居多,四大姓氏解放前都是大戶人家,均有家譜,但是由于年代久遠,部分家譜遺失或殘缺。
辦法總比困難多。朱珠立即組織人手收集整理各姓氏家譜,并請民俗專家進行審核……歷時半年,古鎮居民門前均懸掛出繼承了“孝善文化”精髓的家訓竹匾。
“出門或回家,看到家門前的家訓,總能讓人感受到濃厚的‘孝善氛圍?!必S盛鎮社區居民吳興禮說。
就這樣,豐盛鎮打通了旅游產業鏈四大核心環節,迎來了都市特色旅游的黃金期,并于2016年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