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航



摘 要:該文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對用人單位招聘的一份筆試試卷進行分析,通過對試卷的整體性描述、具體數據的分析以及相關數據的相關性分析,找出一些問題,得到相關結論,尋求解決方法,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SPSS軟件 相關系數 正態分布 均值 方差
中圖分類號:TP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c)-0062-02
1 概述
1.1 介紹
考試一直以來就是教育評價的有效方法,而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改革和深化,對教學評價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教學結果的分析越來越趨于科學化與現代化。其中,對于學生考試成績的分析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該文的目的正是借助現在統計學軟件SPSS,通過數學平均數、標準差、方差等指標以及學生成績分布直方圖、成績分布曲線等數形結合的方法,分析一份用人單位招聘員工的筆試試卷,進而達到對學生在校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掌握情況的分析,以此提高教學質量。
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統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軟件,是世界上最早的統計分析軟件,由美國斯坦福大學的3位研究生Norman H. Nie、C. Hadlai (Tex) Hull 和 Dale H. Bent于1968年研究開發成功,同時成立了SPSS公司,并于1975年成立法人組織、在芝加哥組建了SPSS總部。近年來,SPSS的應用遍布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科學等各個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統計學者的青睞。
1.2 相關名詞解釋
方差:描述的是一個隨機變量的離散程度,也就是該變量離其期望值的距離。
標準差:方差的算術平方根,反映組內個體間的離散程度。
偏度:是用于衡量分布的不對稱程度或偏斜程度的指標。
峰度:是用于衡量分布的集中程度或分布曲線的尖峭程度的指標。
眾數: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
中值:一組數據按順序排列,處于中間位置的數。
2 分析
2.1 數據錄入
將學生的在校成績、客觀題、主觀題、試卷成績以及綜合成績以數值型變量分別輸入SPSS系統中,姓名用學生在校時學號代替,該試卷共分為客觀題與主觀題兩大部分,客觀題分為選擇題和判斷題,其中選擇題滿分20分,判斷題滿分10分,主觀題滿分70分。
2.2 數據分析
2.2.1 整體性描述
由表1可看出,共36份有效試卷,客觀題最高分20分,最低分10分,最低分與最高分相差10分,平均分為15.065 6,標準差為2.389 79,說明學生成績比較穩定,大部分學生本題成績與平均分相差不大;主觀題最高分46分,最低分8分,最低分與最高分相差38分,平均分為25.347 2,標準差為8.023 91,相對于客觀題而言,本題得分學生的波動較大,偏離平均分較多;卷面總成績最高61分,最低22分,方差77.397,反映出學生的整體水平差距較大,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高低不同,平均分40.402 78,分數偏低,可能的原因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兩部分,外因由于試卷的出題人非在校教師,所出試題與學生的所學知識偏離程度較大或者試題難度過大,導致學生整體分數偏低。內因在于學生,學生對知識的遺忘程度較大,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夠,導致分數偏低。
對于學生卷面成績與在校成績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的方法,由表2可得:二者的相關系數為0.571,介于0.4~0.6,表明相關性一般,有一定的相關性,但相關程度不是很大。說明學生在校學習的內容與企業所需人才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對學生的培養上,校企融合程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2.2.2 具體分析(以客觀題為例)
由表3可看出有效值36,缺失值為2,說明共計有36人參加考試,2人自動放棄考試。通過表3和表4對比,不難看出,客觀題中有7人得了16分,得此分數的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18.4%,其次是得13分和14分的人數均有6人,占總人數的15.8%,得17分的也有5人,占總人數的13.2%,均與此題平均分接近。
由圖1能夠看出,客觀題得分情況與正態分布很像,但是單純從圖形上看,不足以充分說明,下面就從幾種檢驗方法來說明此題得分情況是否服從正態分布:
方法一:由統計量表中的偏度值=0.024以及峰度值=-0.266,2個系數均<1可認為近似于正態分布。
方法二:非參數檢驗中的K-S檢驗,具體操作為:“分析—非參數檢驗—1-樣本K-S檢驗”,檢驗中,Z值為0.755,P值(漸進顯著性)=0.618>0.05,因此數據呈近似正態分布。
方法三:Q-Q圖檢驗,具體操作為:“分析—描述統計—Q-Q圖”,搜的結果如下:
圖2中各點均分布在直線附近,圍繞著直線,說明數據呈正態分布。
3 結語
通過利用SPSS軟件對試卷試題的分析,能夠得到準確的分析結果,將學生的成績科學、有效地表述,通過具體的圖形、圖像等,更加直觀地反映出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學習程度,通過對具體數據的分析,找出不足之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SPSS的運用,為今后的教學提供科學化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SPSS軟件[EB/OL].http://baike.so.com/doc/5405348-5643122.html.
[2] 魏連昌.試用統計軟件SPSS對試卷進行分析[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5(5):75-76.
[3] 趙燕婷.分析SPSS軟件在考試成績統計中的應用[J].信息技術教育與研究,2008(28):162-163.
[4] 王艷彥,楊奕,梁黎明.加強高校學生成績分析工作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4(2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