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銀橋
摘 要:“卓越人才”是應用型本科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工匠精神”是追求極致的精神,是對職業、對產品以及對企業負責的一種表現。推進新時期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需要重塑工匠精神。應用型本科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如能將“工匠”的職業素養以及職業態度融入到應用型人才培育的全過程,促進“卓越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的有效結合,該文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與“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和途徑加以探討,以求促進“卓越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得到有效傳承。
關鍵詞:汽車專業 技能人才 工匠精神 培育 耦合
中圖分類號:N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c)-0178-02
1 “卓越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的內涵解讀
卓越人才教育培養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現有條件下的素質教育提升計劃,它的宗旨是立足于專業開展素質教育,讓素質教育通過具體的培養標準滲透到專業教育的各門課程和教學環節之中,是對素質教育內容和形式的拓展和創新。厘清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深刻內涵,全面貫徹職業院校的素質教育思想,使卓越人才培養與素質教育有效契合,是實施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關鍵所在。
工匠精神是什么呢?工匠精神是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體系性構建。從個體來說,工匠精神首先是對自己做出的產品有一種榮譽感和責任感,體現在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善始善終、一絲不茍和對卓越與完美的崇高追求。從集體、企業或者行業來說,工匠精神是品牌的塑造和核心價值的建立。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簡單地說,工匠精神的內涵包括: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嚴謹、一絲不茍、不投機取巧;耐心、專注、專業、敬業。
2 “卓越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的關聯分析
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常態化,一些高技能型勞動人才需求在不斷增加,隨之,職業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成為當前的主要趨勢。其中,“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特色方式。
以汽車類專業為例,在卓越人才培養工作中,“工匠精神”成為我國當前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旨需要,要實現二者之間的相互耦合與結合,只有在職業教育理念以及精細化發展條件下,才能使高素質、高水平的卓越人才培養目標積極形成,以保證各類職業教育發展在現代化轉型中實現新的選擇。
3 “卓越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關聯的要素
3.1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隨著現代化職業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教育層次、教育結構以及課程專業的設置都在不斷調整中適應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自2010年以來,國家大力推進地方院校轉為應用型本科職業教育,從而完善了從中職、高職到應用型本科的職教體系,但是,不同層次職業院校間在技術與傳承銜接上或多或少出現了一些不協調問題。特別是隨著課程體制、教學管理模式等多種條件的不斷變革,很多方面都不能適應當前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需求。而且,由于職業教育之間的層次、基礎知識以及行為習慣的不同,也導致汽車類專業職業教育在生存與發展中存在較大缺失,從而使“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難以有效實施。
3.2 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由于區域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行業企業崗位需求,特別是應用型工程技術類人才需求,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在教育訓練平臺方面,其中存在的一些條件根本無法適應現代變化。因為“工匠精神”都是在實踐環境中形成的,當前仍有一些職業院校,其課程設置并沒有與地區的經濟結構緊密聯系,以致人才培養方案無法實現量化平衡,從而導致學生在實踐學習中,專業技能無法提升,企業文化無法掌握,使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無法達到合理的建設效果,既降低了學生自身的專業能力提升,也降低了“工匠精神”的形成,以致影響了“工匠”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3.3 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
不同層次職業院校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期間,并沒有解決好現實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部分院校中從事職業指導教師的指導能力不足,學生不僅沒有認識到規劃的重要性,對未來的發展目標不夠明確,自身的綜合能力也比較弱,從而影響了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體現方式,降低了“工匠精神”的積極傳承[2]。比如一些交通汽車類職業院校并沒有根據汽車類專業學生的自身特點以及個性需求進行分析,不僅師資力量和資金投入都比較薄弱,甚至一些對應課程的作用都沒有發揮出來,從而導致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沒有積極形成。其次,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以及處理能力也沒有得到院校與教師的積極引導,更談不上充分培育好,導致學生在心理上缺乏充分認識,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工匠精神”未形成,學生的正確價值觀也將受到無形影響。
4 汽車類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關聯的策略
4.1 推行現代學徒制
現代學徒制的推行是我國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戰略,它在生產過程中主要以自身傳授的方式為主。現代學徒制與傳統的學徒制相比,不僅增加了各種教育學科,還體現了學校與企業、學生與教師的結合發展,并對學生的理論學習、實踐學習形成綜合性考慮,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技能,還使學生在以后的生產、生活中更加適應現代崗位需求。在新時期的職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促進“工匠精神”的形成發展,可以在現代學徒制教育中積極實施,不僅要實現就業培訓向職業教育轉變、實現正規化教育,還要將學生的技能培養放在真實的場景中進行教授,在這種教學指導下,學生不僅能夠全面掌握到專業技能,還能培養其細致化,從而實現教育與職業的統一發展[3]。
4.2 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不僅能夠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還能體現職業院校的競爭核心。因此,在建設“雙師型”隊伍中,要加強課程教學,促進校企合作與職業教育的合理規劃,并將“雙師型”教師隊伍貫穿于全過程。在進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期間,為了保證教師隊伍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合理掌握,并在教學期間發揮其優勢,首先,要與企業進行溝通,以使學校與企業共同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4]。對于學校中的兼職教師,他們不僅是企業中的優秀人員,還是學校中的高級指導教師,因此,在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期間,還要根據學校與市場之間的聯系積極分析,以促進職業教育的特色發展。而且,要為其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并建立“雙師型”教師標準、相關的評定體系以及激勵機制等,以保證高素質、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形成。
5 結語
綜合上述,在“卓越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貫徹“工匠精神”的相關探討分析,揭示了現代行業職業人才培育在兩者關聯耦合中存在的問題,只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圍繞行業、企業、生產、建設與服務的一體化市場發展需求,在汽車產業革命發展過程中,用心引用好現代學徒制、雙師型教師以及行業職業道德標準,不斷努力改善現有職業教育模式,終極目標一定能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質、現代化的汽車類專業技能型“工匠”人才。
參考文獻
[1] 閔丹.培育“工匠精神”技能人才最盼望受尊重[J].中國職工教育,2016(4):15-16.
[2] 徐健.工匠精神:職業素養的極致綻放[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版,2015(11):38-39.
[3] 王慧敏.做強技能培訓鑄就“工匠精神”——天津市創新職業培訓模式助推“天津制造”[J].中國職工教育,2016(5):26.